共同努力,迎接啸乐艺术学习教材春天的到来——刘天礼编著《轻松学口哨》读后

 

载《啸乐(口哨音乐)艺术基础》25-31页

从刚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与我同年出生的啸(哨)友江祖汉先生(他的口哨很特别,不是撅嘴而是展唇,发出的声音比较大,与指啸相当)那里知道了刘天礼先生编著的《轻松学口哨》(以下简称《刘书》。这再次证明了联系交流的重要性,正所谓“独学无则孤陋寡闻”),立刻就希望借来看,虽然他也是借的别人的。看到是今年7月出版的,就委托啸(哨)友安桂冠大哥购买。承蒙安大哥购赠,立刻仔细看毕。虽然较多地方有不同意见,但仍认为整体看,是啸乐(口哨音乐)学习教材的新进展,而且认为,由此应该引起我们对这类教材建设的进一步重视,以迎接这类教材的春天的到来。

 

一、认为整体看《刘书》是啸乐(口哨音乐)学习教材的新进展,有如下理由:

首先,这是大陆正规出版社大量出版的第一种学习教材。据我所知,我国关于啸乐(口哨音乐)学习的资料或教材的大致情况是这样的:吉林省的徐金鑫1989年就写了《口哨音乐演奏法》一文,因为无缘拜读,内容、字数、发表情况不详。河南省新乡市啸台口哨艺术研究会会长王明磊2004年在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的《快乐口哨》的《口哨吹奏法》部分,自述是“根据个人的实践经验,在《口哨音乐演奏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加工(42页)”,字数达到约五千字。因为有发音方法的表述,也有帮助学习的作用,但主要是帮助会演奏者提高技艺的。另外,全书多数资料可帮助了解,总字数达到约8.5万。印数为100.00,这很奇怪。按一般用法,100后是小数点,但印数没有论小数的;按计数规矩,则应用逗号标在10后表千位。该书在啸(哨)友中不多见,印数1万恐非事实。另外,帮助啸乐(口哨音乐)学习的文章,还有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国口哨网网站站长李立忠先生的《学吹口哨》(介绍口哨的口型、舌的位置 和气息的运用,字数在500以内。参见《中国口哨网》)、山东省青岛市曹庆跃先生的《初学口哨一些常见问题》(字数1000余,内容包括口哨的学习和提高,参见口哨沙龙和中国口哨艺术高峰论坛网站)、广东省伍哨先生的《口哨演奏的基本口型(发音法)》(内容包括风门、口风、口劲,共约600字)、Tljs(后改名“快乐中国”,参见中国口哨艺术高峰论坛网站、下同)先生的:《口哨的发声》(包括口哨的口型、舌的位置、气息的运用,共约400余字)、江苏省苏州市雨星先生的《在uc上学习口哨音乐》二、口哨练习 谈到 1. 口型问题 2. 音准练习 3. 乐曲吹奏练习,共约800字),至于零星、偶尔的介绍,作用、意义有限,恕不一一介绍。比较可知,该书在以上所说方面(包括字数,除去曲谱,约近一万字)有进展。

其次,内容较为丰富。作者虽主要为介绍自己独特的“用呼和吸两种方法演奏口哨”的技术及其学习,但为“面向广大的口哨爱好者,不管是会吹的和不会吹的(见《前言》)”内容涉及口哨概论、发音、音准、气息、波(颤)音,比较丰富。作者音乐学院附中开始学习音乐,后来成为著名吉他大师,音乐著作不断且名声显赫(虽然主要是吉他讲座和教材),是科班出身的专业正规军,能有兴趣参与口哨教学和教材的建设,是我们求之不得的,肯定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书中关于共鸣腔作用(5页)、相对音准(8页)、口哨演奏与身体的关系(34页)等都很精彩。

再次,全面、系统介绍了自己独特的“用呼和吸两种方法演奏口哨”的技术及其学习。

最后,作者具有丰富的吉他教学经验,值得学习、借鉴。据网上了解,作者系北京广播学院讲师,曾在中央电视台做过吉他讲座,在中央音乐学院环球音像出版社出版视频和文字教程多种,具有丰富的吉他教学经验,这在本书中有相当的运用和体现。如各部分配若干练习曲,包括音准30、波音2、全书后56段(首),能帮助对相应理论的掌握和技艺的练习;运用符号(换气、箭头符)标示演奏技术等:值得学习和借鉴。

 

二、当然,也有一些遗憾。因为作者主要为介绍自己独特的“用呼和吸两种方法演奏口哨”的技术及其学习的,下面的看法倒不是对刘先生吹毛求疵的求全责备,而是着眼将来,表达我对理想教材的看法和期望,希望提出刘先生和我们一起共同努力达到的更高目标:

首先,我认为理想教材应更加全面、周到。上面已经指出,刘先生此教材同上述不少起类似作用的书或文章内容已比较丰富,但还不够全面。如啸乐(口哨音乐)的历史与现状、发展的主要障碍、类型、艺术的认识和表演等。这些问题,在网上几乎都已经有文章涉及到了,只需要作总结和进一步科学、系统化的工作。另外,作者几乎分布到所有练习曲的箭头标志符未说明作用,读者只能根据上下文揣测大概是标示呼、吸气的。到底哪是哪,我只能揣测大概上箭头是标示呼气、下箭头是标示吸气。

其次,理想的教材应以主流类型、方法和观点为主要介绍对象,而该教材却不是这样,仅介绍自己独特的“用呼和吸两种方法演奏口哨”的技术及其学习,这极大地减少了教材的受众基础,从而削弱了教材的贡献和价值。现在确实有不少啸乐(口哨音乐)学习和演奏者偏好吸气发音,湖北武汉也有不少,当然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主张啸乐(口哨音乐)还是应该以吹气发声为主,吸气发声只能作为辅助。具体作用可以发挥到什么程度,当然可以探索,但应该不能等量齐观。历史上,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就说“啸,吹声也”;我们听说的世界和目前国内的高手如章棣和、余音、曹庆跃、刘建国、王明磊、雨星、老孟等都是吹气发声:这应该是有生理基础的。人类运用发声器官发声,如说话、唱歌,都是呼气发声,这应该是十或百万年进化的历史决定了的。倒不是吸气就不能发声示意,我曾经研究过世界和我国的吸气发声示意,如啧啧称赞等,结论是它是早期人类诉诸听觉器官的示意手段,后来因为语言发达发挥着主要交际作用,因而只能起辅助和补充作用。啸乐(口哨音乐)的情况也应如此。此教材虽认为自己独特的“用呼和吸两种方法演奏口哨”的技术是创举和革命(前言),仍认为应该“先练习呼气发音,呼气发音练得比较有把握了再练吸气发音(7页)”,如果我揣测的上箭头标示呼气蒙对了,则《刘书》所有自然和换气后开始时都是呼气,这实际反映作者自己也认为呼气发音较容易学习、掌握和运用,这应该是其作用更大的反映。作者认为“用呼和吸两种方法演奏口哨”是“解决了气息不足的问题,解决了速度、力度受局限的问题,解决了由于换气频繁而影响到某些乐句的连贯性和歌唱性的问题……(前言)”但由作者标示的换气符的反映看,换气并非不需要了,有的乐曲与呼气为主一般一个乐句一次几乎一样;而呼与吸气几乎一音一换,必然对速度、力度、乐句的连贯性和歌唱性产生妨害。另外,作者认为口哨的声源是嘴唇的震动(4、5页),这与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音乐声学专家,中央音乐学院客座教授龚镇雄先生一样。但因为吹奏时嘴唇感觉不到簧式的震动,所以,梁广程和李立忠先生主张“边棱音”。又因为吹奏时口腔内没有尖锐的边棱或褶皱,我主张孔音(参见上述网站拙文《啸义及其发音原理考辩》)。刘先生回到嘴唇的震动,没有相应的论证,难以使人信服。还有,开始发音困难,作者建议用“舌根要接触到软腭部分,阻断气息在口中通过……舌前部在口腔中做快速的反复的伸缩运动,带动着两腮随之运动(6页)”的办法,但这显然不是啸乐(口哨音乐)发声的自然状态,非自然状态、没有气息通过的发声应该反而更加困难。舌肌以灵活而非以力量见长,要带动两腮恐怕同样困难。

再次,教材中有些失误应该避免。如作者为说明口哨便利,引用的“口哨是穷人的乐器”,其实是历史上对其歧视的反映。穷人不仅是作者所说“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一时还买不起乐器的人(2页)”,而且还往往是没有条件接受音乐教育和训练的人。这句话的潜台词还有有条件就应该去买乐器而不再吹口哨,也说明口哨只是临时替代品和下里巴人的东西,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作者说“在我国,口哨音乐虽属尚未开垦的处女地,但我们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口哨队伍,开发我国的口哨音乐事业,让我们的口哨音乐早日走向世界,已指日可待(3页)”,有以下问题:首先,看了我对我国口哨教材的介绍已经反映出,我国口哨音乐已有三千年以上典籍记载的历史和现代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虽然还没有进入主流艺术,但显然已经不是处女地了。作者对我国口哨音乐历史和现状的了解不充分,因而评定难以正确[见鄂暨汉啸(口哨)艺研究和发展促进会和中国口哨艺术高峰论坛载拙编《中外啸(口哨)艺的历史发展及其成就(大事记)》和拙文《啸(口哨)有入乐类考辩》];其次,有最大队伍并不一定有最高水平,自行车就是例子,说“指日可待”还应另找历史和现实的理由。作者用来说明波音(一般称颤音)的形状的图(42页),是所有机械和电磁波(包括作者认为与波音相对的直音)共同的波示意图,与自己后面2段练习(44-45页)的表达矛盾,而后者才是接近正确的,只是作者都标示成了倚音。一般表示颤音(即作者所说波音)5,实际发音是565656……或545454……没有主、倚之分。教材称“腹波的动力来源于腹部肌肉群有节律的、小范围的前后运动……吹6的时候,腹部向后收缩一厘米左右。吹5的时候,腹部回到原位(43-45页)”,是不正确的。首先,产生声音的主要动力来自横隔为主的胸部呼、吸气肌群,腹部肌肉只是起配合作用。其次,腹部肌肉的配合只是吸气时稳定控制、呼气时则为持续、逐渐的收缩。除了换气时,一般保持绷紧的状态,不会有一厘米左右的外部能观测到的变化(有何根据?)。朗诵、唱歌、吹奏乐器都是如此,没有例外。虽然作者演奏方法特别,我用作者方法试过,也是一样的。

以上皆为举例性的,并非笔者所有观点,表达的是笔者的观点和希望,也不能保证都是相对真理(因为绝对真理更是没有的),谨供参考,欢迎进一步和深入的讨论。这种讨论对今后教材的建设,肯定是有益的。

 

三、在全面了解了啸乐(口哨音乐)的历史发展和现状之后,我认为其历来不乏高手(如史载西王母、阮籍等和现代群星)和名人支持(如中国历史上曹植,魏晋名士嵇康、阮籍,李白,苏轼和美国总统罗斯福、威尔逊,科学家爱因斯坦,汽车大王福特、石油巨头洛克菲勒等),其发展走出怪圈的出路应在培训(参见上述网站拙2005年文《啸(口哨)艺发展的怪圈及其对策》)。因此,在我所在的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大学申报开设了选修课,并与各方联系准备办培训班。要办培训班就得有教材,因此我也较早就开始重视和进行教材建设,很快就完成了全部教材初稿(讲义)约三万字(附各级、类乐曲近百首),并做成了幻灯片。加上可以作为中、高级班教材的几乎所有重要理论问题的考辩文章和有关文献的介绍,总字数已达二十万以上。两次全国会议我都带去了,但大家的兴趣似乎只在出自己的碟子和展示自己的才艺上,没有人理睬;加上各种班一时都没有开成,就搁置起来了。后来,又从网上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范子烨教授等处得到了几种外国教材。请我校外语学院讲师哨友李文浩硕士翻译了《维基》的一种,发到了上述的网站。但后来李老师大概太忙,第二种较长时间还没有翻译出来。在范子烨教授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和出版社进行了联系,他们对出教材还是有兴趣的,但主张先出不包括理论研究的初级普及型的。这种教材一般建立在学科理论比较成熟、一致的条件下,啸乐(口哨音乐)现在还不具备这种条件。各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如果没有论证,大家都可以不信服,意义和价值就会大受影响;如果加上论证,篇幅、出版费用就会大大增加。另外,出版社只说凑资金,即只能解决一部分资金,因此,还有部分资金仍需我自己解决。我校的教材资助只有几千,意义不大。去年我申报了三个课题,都没有批准。今年又在报,仍希望能争取到足够的资金,及早、较好地解决培训的教材问题。这说明我可不是只动嘴不动手的,但并非意味着会不用甚至排斥别人的教材。我认为,只要是认真编写的教材,都是受欢迎的。或者可以越编越好,或者可以各有特色,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可以说越多越好。良性竞争对繁荣有利。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香满园。让我们共同努力,迎接啸乐(口哨音乐)学习教材春天的到来!

 

Leave a Reply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