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乐(口哨音乐)怎样才能被公认为大艺术

载《啸乐(口哨音乐)艺术基础》245-154页 

前些时候,主要结合自己的长处和条件,进行了口哨(啸)艺术的资料收集和问题思考,到目前为止,自认为已对所有历史和现实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近来,又开始重视实践和交流。和大家一样,我对口哨(啸)能成为大艺术坚信不疑,甚至斗胆断言,口哨(啸)艺术应该是最有前途的大艺术之一。这不是个人感觉的偏好,而是建立在资料和认识的基础上的。提供详细的资料和分析的文章已经开始发表,以后还会陆续和大家见面,简单的证明就是我们在论坛上列举的优点:艺术特点鲜明(连贯流畅、具穿透力)、表现力强(音域宽、风格适应性强、演奏技巧丰富、转调变奏容易。刚参加了有唢呐、扬琴、琵琶、大提琴国家一级演员出席的一个活动,在灵活转腔变调、随时适应各种歌曲演、伴奏方面,口哨无可匹敌,大受欢迎和称赞)、方便(自身器官不需其他乐器)易行因而群众基础广泛(大街小巷时常听到)、历史悠久(我国文献记载的信史应在三千年以上)且类型丰富(还有指、叶哨和口技等),其缺点也可以通过开发(如快速音等)和利用其他手段(扩音技术、合奏等)得到弥补。大艺术的两个主要要素——艺术性(有特色和优势)和社会意义(方便因而群众基础广泛),都具备了。可为什么口哨(啸)艺术在历史上和现实中没有成为大艺术?其大艺术的风采如何才能使世人认识到?本文想对这些我们口哨(啸)艺术爱好者时刻关心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商讨。

概括而言,我认为,口哨(啸)艺术被公认为大艺术——即在正统艺术界打开局面,需要我们建设大理论(即具有大视野)、树立大目标、拥有大心胸、发展大技艺、开展大协作、拓展大基础。

一、建设大理论(具有大视野)

我是高校教师,容易被世人认为偏好理论,本不想多谈这个问题。但我深知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余音先生也指出没有理论谈不上专业——因而又不能不谈。

苏东坡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形象地说明了一个客观存在的规律,就是要清楚地认识一个事物,不能局限在狭隘的范围里就事论事,而要站在更高层面进行比较分析。这种分析和比较的系统归纳和概括,就是理论。没有理论,就只是小技艺;有了理论,才是艺术。大艺术必须有大理论。

1、口哨(啸)艺术是通过人自身的器官进行的,因此,我们必须对发声器官的构造,功能、作用以及运用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这方面,有共同之处的语言和声乐(即唱歌)对发声器官的研究和分析可供学习、比较和教学参考。

这种认识还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神秘主义和不可知的天才论,既然用同样的方法运用同样器官就能发出基本相同的音,就没有神秘和不可知的天才。

2、口哨(啸)艺术中的口哨(啸)音乐是演奏乐曲的,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对乐曲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乐曲有旋律和节奏,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感情,这又需要有一定的音乐修养。

首届高峰论坛强调其成员(当然也包括所有爱好者)应加强音乐知识的学习,是有道理的。现实中,我们很多问题的存在,常常不是因为口哨(啸)本身,而是音乐修养,就说明了这一点。

其次,我们最好还能对器乐(特别是共同之处更多的管乐器)知识有所了解,知己知彼,可供比较和借鉴。

3、口哨(啸)艺术中的口哨(啸)音乐是演奏乐曲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感情,其公开演出具有表演性,这又必须对艺术的表现和表演要求有一定了解。

我们有些人认为口哨(啸)音乐是兼具声乐还是器乐性,也就是认为兼属两者。兼属说一般很难得到严格分类学体系的认可,故不可取。口哨(啸)音乐到底属于声乐还是器乐?这必须在艺术的层面才能说清楚。口哨(啸)音乐演奏的是乐曲而非歌曲(即没有歌词,不能结合语言),因此应该属于器乐。有人认为不同,是因为口哨(啸)音乐只有身体器官而不用乐器,其实,演奏乐器都要运用身体器官如脑、手、口等,早期人类社会“鼓腹而歌”,本没有乐器,后来才产生乐器“鼓”等。这样看来,乐器都是身体器官或功能的延伸,本来就是一家人。

4、要认识口哨(啸)艺术的历史和至今未能被人们认识为大艺术(也未入主流艺术)的原因,确定我们今后的主要努力方向等,又必须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

(1)口哨(啸)艺术的历史和至今未能被人们认识为大艺术(也未入主流艺术)的原因,目前有的解释是未专业化和职业化,但人们自然会想到优胜劣汰,并非所有技艺都能专业化和职业化,没能专业化和职业化可能正说明不具备这种可能性,因此,这不是能使人信服和符合事实真相的答案。我认为未能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内因是声音弱小,外因是有其隐秘的示意功能和类似自然界一些灾变声音带来的社会歧视。声音弱小未能强势地在各类乐队中争得一席之地,社会歧视使社会上层艺术人士不屑,而只在社会底层挣扎。现在扩音设备的发展已经解决了声音弱小的问题(当然也不能忽视没有这种设备时的运用),而社会歧视则是我们必须而且能够克服的问题。这样认识和解释,才是能够让人信服的。

(2)说到口哨受歧视的问题,有些人不以为然,这是因为现代人们思想开放了一些,表现得宽容、缓和了一点、有人没有察觉到而已。本人有专文考察这一问题,这里只说说最新的表现:

香港《明报》2005年9月28日报道圣公会邓肇建中学中一级林洋洋同学批评曾荫权先生在董建华先生宣布辞职前夕吹口哨说:“请改善自己的行为,吹口哨代表过于自信,惹人反感。”

《武汉晨报》2006年12月1日A.18版文《陕西冲女性吹口哨建议视为性骚扰》据《华商报》报道,陕西省十届人大“有委员表示……有陌生男人吹口哨……只要违背妇女意愿,都属于性骚扰。”

口哨根据所吹内容和场合有不同意义,笼统认为“代表过于自信,惹人反感”,当然是以偏概全;女子根据自己主观意愿就认定男人吹口哨为“性骚扰”,也不符合法律的公正和公平原则。一方的主观意愿不够客观,有可能是自作多情或心情不好,容易造成冤、假、错案,损害吹口哨男人的正当权利;而且该说法明显歧视妇女。按男女平等的精神用归谬法推理,就能看出问题。妇女如果违背男人或父母违背子女的意愿吹口哨,难道也应视为性骚扰?!

《生命中的一声口哨》也是最新的例证。主持人想说的话题,是生活中兴趣爱好应丰富多彩、多样化,不一定非要成为职业,可避免在不现实和不如愿时钻牛角尖,导致生活的悲剧,以此求得社会的和谐和安定,这本不错。但在主持人心目中,口哨人是反面典型。口哨只能是兴趣爱好,连干家务和旅游都不如,因为不能成为社会普遍承认的职业。这当然是现在普遍存在的观点,不值得大惊小怪。我之所以感到特别痛心以至于认为必须讨论清楚,是因为该节目以秋鸣等为典型,认为口哨人的爱好和执着是生活中的不正常现象,这将进一步导致否定高峰论坛发展和存在的必要性,而我们在场的哨友大概以为只要上中央电视台露脸就是大胜利,任由人家摆布,没有自己的主见和原则,结果花了大量人力和精力,却在现场作了证明这一错误观念合理的人证,而不是我们应该做的相反的工作。以后还不断做这样的事,就更使人担心了,我们会离我们的目标越来越远。

了解历史还可以使我们了解这种歧视实际上也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如阿拉伯国家的风俗规定:吹口哨者被罚40天不准清口洁齿。有的地方还有人笃信这种观念:航船吹口哨会招致风暴,采矿吹口哨会引起瓦斯爆炸。妇女吹口哨总是被认为会招灾引祸,至少是她大病将临的先兆。1931年,纽约大学的一位著名的哲学教授撰文说:“吹口哨是低能、弱智的象征,成功的男人是从不吹口哨的。”这篇文章引起强烈反响,他的办公桌几乎被来自各方的抨击淹没了。口哨学校的学生在他的寓所前抗议示威,人们并列出长长的爱好口哨的伟人名单:罗斯福总统、威尔逊总统、科学家爱因斯坦、汽车大王福特、石油巨子洛克菲勒……来反驳。1981年国际口哨大赛总冠军(唯一获此殊荣的女子)南希·福兰,自称“吹口哨的第一位淑女”,坚定地认为口哨吹奏者“是艺术家,而不是耍把戏的人”。这说明不但这一表意和艺术方式是人类较普遍使用的,而且,在有的地区、有的历史时期或某些人群中歧视或反感它,也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消除这种歧视,恐怕至今还是世界比较多的地区或人群中有待完成的任务。

知道这种歧视是口哨发展的主要障碍也就能知道我为什么看重“啸”的称谓了。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无数文化名人都是与这一名称联系在一起的。而口哨只是其受歧视后的表现(哨声一般简单,无艺术性可言)和体现受歧视的名称。直到今天,文化人虽一般不知道其和口哨的关系,但说到啸,仍有兴趣和敬意;中央音乐学院所辑《中国古代音乐史料》还有反映。我们要争取口哨的艺术地位,这是重要的资源,如不加利用地抛弃,非常可惜,这是值得我们应该认真考虑的战略问题之一。

二、树立大目标

了解历史还可以使我们了解中国口哨人的历史责任。中国口哨(啸)的信史应在三千年以上,但口哨(啸)一直没有正儿八经的艺术地位,我们要做的事,是开创历史的事。而且,我们有世界上最为悠久的口哨(啸)历史,有许多文化名人的参与和优秀演奏者的记载,因此,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在历史方面,在世界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地位。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国家中心主任田青先生关心高峰论坛会议,应是看重这一点。其次,中国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不算优秀的文化传统,只按比例算,也有该比例的爱好者。这样世界最大量的人数资源没有国界的阻隔,容易集合为巨大的力量,完成伟大的事业。再次,我们和世界先进的差距并不大。洪菠先生将即将发行的余音先生的专辑称为“世界口哨音乐的巅峰之作”,虽然是我国同仁的评价,还不是世界的共识(此类广告措词应尽可能避免,缓称王,以免负面影响),但反映了我国口哨人在技艺上的自信。美国和日本的培训班和学校都是民间性的,水平、档次都不可能很高。美国的世界大赛内容庞杂,尚未形成具艺术性的规范,我们已有举办全国大赛的经历,超越并不困难,高峰论坛的最新工作简报已有举办世界大赛的计划。国家建立协会的,除美国等少数国家,似尙不多见。而且,即使美国,用南希·福兰的话说,仍然被一般人认为是“耍把戏的”,实际并没能在主流艺术界打开局面。因此,我们当然首先是要像余音先生说的那样,为实现中国的口哨艺术的繁荣而努力,即要在中国打开局面。如果我们在中国打开了局面,实际上就是为世界打开了局面。我在湖北省暨武汉市啸(口哨)艺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发展规划》里面提出的建立组织、培训、评级、演出等系统可由地区扩展到全国,也可以进一步扩展到全世界。

三、拥有大心胸

知道我们任重道远,就知道我们不可以不弘(大志向、心胸)毅(坚定、执着)。

三千多年来,没有口哨(啸)的社会地位,就没有吹奏者的社会地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今天仍然如此,因此,口哨(啸)人应团结,齐心合力,努力开创历史,开创口哨事业的新局面。

有句话人们比较熟悉,是“文人相轻”;其实还有相关的一般不注意的话,是“同行是冤家”和“教好徒弟饿死师傅”,所以民间寓言故事里猫在教老虎本领时要留一手爬树的本领:这些都是眼界狭隘造成的偏见。传统思想把市场看成一个固定大小的饼,同行和好徒弟都是来抢饼吃的。现代商业发现除了竞争作用还有扎堆效应,因为市场还有进一步拓展的可能。垄断实际对发展不利,所以现代社会要用反垄断法来避免。

口哨界也要避免狭隘思想的影响:口哨发展的起始阶段,为了宣传的需要,有称第一的,后来常发现有负面影响。口哨人在一起,常喜欢争论相互哨技的高低,实际上更可能是各有所长,对口哨事业来说,都是需要——因而是重要的(下详)。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结果是降低了自己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危害共同的事业,实际上是损害自己。为了自己露脸,不惜让口哨丢脸,实际上自己也只能丢脸。特别要反对打码头和占山为王的个人主义和小团体主义思想,因为这样只能抱残守缺,最多也不过造就小技艺,而不可能成就大艺术,因而会妨害我们事业的发展。

事业是永恒的,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和短暂的,不顾事业发展的大局去争个人名利对自己和事业都有害。“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事久见人心,只要你是真心或确实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历史永远会记住你。

四、发展大技艺

大艺术就应有丰富的艺术内涵,一招鲜、一招打遍天下在现代大艺术中都是不可能存在的,只能说明该技艺还没有丰富的内涵。

口哨艺术的各方面都值得去探索,不仅是快速音,还有涉及表现力的各方面,如音量、音域、颤音、艺术表现、合奏与和声、伴奏和伴舞、录音和扩音技术的运用,等等。

口哨现在连社会地位都没有,只有声音效果的差异,还谈不上什么正宗与否的问题。不同意见应诚心、友善地进行讨论。如果以老大自居,动辄斥责、反对与自己看法不同的努力,是非常有害的。

UC房间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提高的形式,大家重视是对的,建议应避免个人低水平重复,能否像大家希望的那样,增加以鼓励和帮助为主的点评?

五、开展大协作

三千多年来,口哨(啸)没有发展起来,主要是历史局限造成的。现代有所发展,除了扩音手段的帮助,还有大家努力的功劳。就我国而言,很多人在不同方面都作出了比较突出的贡献:如章棣和等先生的开拓和启发,曹庆跃等先生在快速音等技艺和演出上的开拓,李立忠等先生建设网站,王明磊等先生在地区宣传、创建组织及尝试全国大赛,张玉刚等先生召集全国联谊座谈会议,洪菠等先生创建、发展UC房间,以及余音等先生召开全国首届口哨艺术高峰论坛会议,等等。

不同的人各有所长,应各尽所能,共同为口哨事业发展努力。因此,要提倡团结协作,我很赞赏浙江周志明先生和陈啸女士的合作,加上指哨的贝双华先生,浙江大有希望。各单位、地区的口哨人应团结起来,齐心合力,共同争取打开局面,发展我们心爱的事业。高峰论坛提倡发展各地方组织,意义应在于此。

不同地区各有优势:北京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人才荟萃,有关组织、媒体关注,有最好的发展优势;河南新乡有我国第一个正式的口哨组织,有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依托历史名胜——啸台,也有较好的发展条件。余音先生提倡的口号很好,天下口哨是一家。如果能全国广泛发展,每个地区都努力在优势局部首先突破,再促进全国,开展大协作,就太好了。

六、拓展大基础

目前有一个倾向,认为口哨没有发展起来是因为没有最好的作品和艺术家,如果有一个高水平的艺术家和作品出来,就能打开局面了,因此,当务之急是赶快拿出好作品、从而推出大艺术家。当前,很多人都在为此而努力。我不反对这样的努力,认为优秀的作品和艺术家的出现对口哨的发展和局面的打开肯定是有益的,但觉得有责任提个醒,以免作出努力仍然达不到预期效果后,出现因个人灰心丧气而导致事业退坡。从理论上说,这涉及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我们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但认为主要是时势造英雄。没有一个大的基础和势头,个别人难有大的作为。历史上的且不说,口哨现代中国就有过章棣和等先生及其作品,世界上也不乏好的作品及演奏家,实际上都不足以打开局面。

能用作品打动艺术界当然好,所以我愿再次重申并不反对这方面的努力。但古今中外都没能成功,说明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加上正统艺术许多都不太景气,自顾不暇,谁还愿意去找麻烦、背包袱?因此,我们也不能指望这一条路,而应扩大思路。

口哨的优势中最重要的是方便易行,因而群众基础广泛,大街小巷时有所闻。但历史和目前的局面是整体水平较差,反而影响整体形象,将少数优秀者淹没在汪洋大海之中。我们应该努力改变这一局面,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口哨爱好者的水平。我之所以重视培训,原因就在于此。我敢断言,到大街小巷听到的都是比较高水平的口哨声,口哨想不火都难。这方面,通俗唱法的成功可以作为借鉴。起初,声乐只有美声地位高。后来,民族唱法因为有民族、历史的基础,也逐渐得到了尊重。通俗唱法则被认为粗鄙,因而不受重视。这时候,如果通俗唱法只指望正统声乐艺术承认,是很难成功的。但通俗唱法利用其先天条件要求不高、因而群众基础广泛的优势,在传统声乐不重视甚至不可能的方面去发展,以适应人民群众最广泛的需求,成为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欢迎的声乐形式。这时候,传统声乐就不得不承认它。

以走这条路为主,我们也可以满足最大多数哨友的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能量。在没能成为正式职业之前,口哨只能是哨友的个人爱好。一般来说,有个人爱好者都希望提高自己的水平,不仅好玩,而且玩好。只要你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吹奏甚至欣赏水平,就是为口哨事业发展作出贡献,因为每个人都这样,口哨的整体水平肯定得到了提高。如果你确实提高了水平,在一个单位或地区发挥好的影响了,贡献就更大了。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众人拾柴火焰高。能集合大家的力量,肯定比少数人奋斗对我们的事业更有利。

 

Leave a Reply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