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晏氏文化

祖宗故里发召唤 晏子后人表忠诚 率晏子后人为高密文化节作出突出贡献——中华晏氏族谱编纂委员会组织参加第二届中国(高密)红高粱文化节的情况汇报

(载《中华晏氏文化研究通讯5期)

2011年9月24至10月7日,第二届中国(高密)红高粱文化节在中华晏氏发祥地、中华名人晏婴出生地、山东省高密市隆重举行。此次文化节主打高密三杰之首的晏子文化牌,特邀我会参加。我会晏春林会长带头,全面参与,为文化节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筹备阶段双方积极联系、沟通作贡献

早在2005年,我会发起人(现会长)晏春林先生等寻访祖源地及其遗迹,就到过高密,拜访过有关领导和专家并建立了联系,并探访过相关晏氏遗迹。

今年4月召开中华首届晏氏企业家联谊会前后,我会得到了高密将举办第二届中国(高密)红高粱文化节的信息,高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邵春生局长、张竹林副局长亲自赴会,带来了祖源地政府和人民的问候和祝福。

本届文化节因为主打晏子牌,六项主要内容中的四项与晏子有关,迫切需要晏子后人参与和协助。

得知宗亲晏文胜先生有投资祖源地建晏婴文化园的意向,我会积极促成。

文化节希望能举办与海外张大千齐名的国内著名的已故画家晏济元先生的画展,因为其画作珍贵,布展、保卫任务要求高,此前从未在县级市展出,我们积极联系斡旋,终于促成了这次文化节重头戏之一的画展。

因文化节原拟举办“中华晏氏书画展”,我们在《通讯》第四期头条刊发征集《方案》,积极组织作品参展。8月下旬,特派秘书长晏达喜先生携参展作品赴高密。虽然因节日安排内容较多,此活动因展品不够充足而取消,但我们的积极努力还是得到了文化节组织机构的高度赞扬。

 

二、节日期间我们努力发言、参与起作用

节前一周,晏济元美术馆馆长晏秉常先生等,即携展品赴高密,在高密文体中心新落成的体育馆布展。

9月22日,会议特邀代表、我会会长晏春林先生等在先考察辽宁修谱情况,后又到山东省济宁等地发动宗亲后,不顾劳累,提前到达高密文化节筹委会指定下榻的天和思瑞国际大酒店。时间已晚,邵春生局长当即代表东道主设晚宴款待。第二天上午大家就再次拜访了晏婴墓和“晏冢穹碑”。

9月23日,会议特邀代表、我会副会长、编辑部主编晏鸿鸣先生在头天上完学校安排的课程后,也乘坐22小时多的火车赶到了高密。

9月24日9:38分,文化节举行盛大的开幕式。中共高密市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吴建民先生致辞,市委副书记、市长范福生先生主持大会。继文化部艺术司戏曲处王勇处长、山东省作协张炜主席、著名作家莫言先生之后,上午刚赶到的晏子宗亲、南峰集团董事长、晏婴文化园投资合作人晏文胜先生讲话。按大会的分工和安排,他主要讲了建立晏婴文化园合作的过程和意义(“传颂、传习、传承”),讲话充满激情。接着,会议安排我会会长晏春林先生发言。

 

 

晏子文化研究与高密文化产业发展——晏子后人不应缺位

(载《中华晏氏文化研究通讯5期)

尊敬的会议主持人张涛会长,各位领导、专家和朋友:大家好!

首先,作为受邀参加第二届中国高密红高粱节的中华晏氏族谱编纂委员会的成员,愿利用发言的机会,感谢祖源地高密市的盛情邀请!感谢各级领导和所有工作人员付出的辛劳!感谢对我们祖先晏子的一贯关心和重视!感谢来自全国其他地区和单位的嘉宾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同时,也感谢给了我安排了发言的机会。

公元前609年,我们的祖先从宋国到齐国,落脚包括高密在内的古安国地域。是包括高密在内的古安国大地和人民,接受和容纳了我们的先祖。十四年后,我们的先祖从这里到齐都任职,齐都的人认为我们先祖是古安国地域(不称为被齐所灭的莒、莱)的人,将我们的先祖称为晏(安)弱,我们从此开始姓晏。春秋时代齐国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晏弱从这里起步。他的儿子——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晏婴,应该就诞生在这里。这里是我们晏氏的祖源地,是我们晏氏的根。

近三千年沧桑变化,祖源地的人民没有忘记晏子。据我所知,高密市举主办过三(五?)次晏子文化节,1997年潍坊市文化王振民局长主编出版了《晏子研究文集》,柏城镇李家营社区建设有“晏婴生态园”,现在高密市又建立了“晏子文化研究中心”和“晏婴文化园”,作为晏子的后人,我们十分高兴和感激。

近三千年沧桑变化,晏子后人从这里走向四方。宋晏殊成为宰相和著名词人,上世纪四十年代,晏阳初和爱因斯坦等一同被评为“对世界最具革命性影响的十大名人”之一。我们晏子后人没有忘记我们的祖源地,没有忘记我们的根。我们内心十分、也理应关注祖源地的经济和文化建设,但限于地域和条件,作为晏子的后人,对于晏子文化研究和高密文化产业建设,我们以前遗憾地缺位了。

现在,情况已经改变,晏子的后人已经组织起来了。经过发起人和现在的会长晏春林先生多年的发动和联系,2010年4月28日,在武汉召开了“中华晏氏文化研讨会”。作为会议的成果,5月18日,“中华晏氏族谱编纂委员会”获批成立,各项工作逐步开展起来了。

晏子后人的企业家也已经开始行动,2011年4月18日,“中华晏氏首届企业家联谊会”在武汉召开。高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邵春生局长、张竹林副局长带去了祖源地组织和人民的问候和祝贺。

现在,在高密的文化产业建设方面,晏子的后人已经归位。我们大家已经高兴地看到,经过双方的努力,晏子后人之一的晏文胜先生和祖源地高密市政府合资建设的占地四百亩的“晏婴文化园”项目已经启动。

晏子后人的文化工作者也已经行动起来了。是晏氏族谱编纂的需要,也是晏子文化研究的需要,我们积极建设“中华典籍晏氏文化资料库”,现已从春秋晏氏诞生完成到宋代以后。在此基础上,又配套建设了《晏氏历史典籍书目索引》和《晏氏历史人物事迹索引》。

充分占有了相关资料,研究成果就自然开始不断涌现了。目前,《晏氏起源考》已在江汉大学人文学院组编的《人文论坛》第二辑(武汉出版社2010年版)公开发表。《齐国灭莱的军事谋略和晏弱的贡献》、《晏婴二桃杀三士考》、《晏婴为相考》、《晏婴的身高考》、《晏公神考》、《春秋齐晏氏外交事迹考》、《晏婴与儒、墨家的关系考》、《晏子春秋研究》等不断完成;参加会议之前,又撰写了《高密晏王庙、(晏冢)穹碑考》:且都正在努力争取公开发表。

展望高密文化产业,我们愿意积极参与。“晏子文化研究中心”不能“空心”,应努力充实。建议继承潍坊市文化局《晏子研究文集》的优秀传统,以“晏子文化研究中心”的名义定期组编“晏子文化研究通讯”,适当时候结集公开出版,以吸引优秀稿件,成为晏子文化的中心研究平台和阵地。

同样,要争取“晏婴文化园”不致仅有“园(圆)圈”,也应努力充实。建议建设“晏婴文化艺术中心”和晏婴博物馆,综合统筹(庙)会展(览)等高密文化资源。我们已有《山东晏氏寻根.探访游和整体文化开发设计》,共10市17(18)处,可考虑以高密“晏婴文化园”或其“晏婴文化艺术中心”为核心,设计晏氏寻根、探访旅游路线。

其实,不仅文化,甚至在经济品牌上,晏子也还有潜力。如历史上有名的“晏子裘”,(有狐【见汉桓玄《盐铁论·救匮第三十》】和麋鹿皮两说【也可以考虑用仿革面料】,一穿三十年,不但说明主人节俭,而且说明质量上乘)和“苴(麻)布衣”(见汉刘向《晏子春秋叙录》),可以开发成服装系列和品牌,可供高密和晏氏服装企业参考。

晏子文化研究和祖源地高密的文化产业发展,是高密人民和晏子后人的共同责任和义务。晏子的后人既然已经归位,今后就不应再缺位。晏子的后人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山东晏氏寻根.探访游和整体文化开发设计(主体载《中华晏氏文化研究通讯》4期)

1、青岛市

(1)胶南市灵山卫一带(黄岛区徐山辛安街):古安国和安陵遗址,晏弱从宋国迁来的最大可能落脚地,晏姓的实际产生地,史传晏婴贬官时的海滨躬耕地。参考文献:潍坊市博物馆研究员孙敬明先生撰《读两周金文扎记——晏子家世小考》,载王振民.晏子研究文集[M].济南:齐鲁书社,1998.《晏子春秋》

淄博新闻网  

安陵古城

在胶南博物馆,记者见到了近几年在灵山卫附件出土的西周铜鼎、铜锛、陶器等珍贵文物,证明早在西周时期,这一带经济文化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查阅有关史料,西周时期灵山卫一带先为安国所有,后属莒国,莒国在此设安阳邑。春秋初期,莒国迁都莒(今日照莒县一带),安阳邑随即归属莱国。齐灭莱后,此地又归齐国并设安陵邑。安陵邑在齐长城之南,濒临黄海,建有安陵古港,是齐国的东方门户。按照古人对方位的称呼习惯,安陵邑又称左关。

  据胶南博物馆的同志介绍,灵山卫一带曾出土过齐国的三种量器,其中有一件量器的铭文中有“于兹安陵亭”的字样。后来,郭沫若考证指出:此安陵即灵山卫故城,也就是史书中的安陵邑。这三种量器现存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是国家一级文物。量器是交换、买卖中的必用之物,在此出土,证明当时齐国在灵山卫一带设立关口征收赋税和交换商品。

  有意思的是,记者此前在黄岛徐山采访时,当地文管部门称,徐山齐长城的“东岭口”、“西岭口”才是左关,徐山所在的辛安街道办事处中的“安”字就来自安陵邑,证明安陵古城应在黄岛区。无论从出土文物还是地理位置看,安陵古城位于胶南灵山卫附近的可能性更大。不过,没有更明确、更有力的记载和实物,安陵古城究竟位于何方,学术界尚无定论,这倒为黄岛、胶南为开发旅游而在安陵古城所在地问题上争来争去提供了空间,他们的争论让一个本来就无定论的问题更加扑朔迷离。

军事要塞灵山卫北面靠山,三面环海,紧扼齐长城入海口,就是今天看来,依然峥嵘险峻,当年想必是齐国防备吴、越、楚的濒海军事要塞。如果说曾在灵山卫出土的齐国三种量器,见证了当时齐国在此设立关口征收赋税和交换商品的话,那么,此地出土的大量青铜剑、戈、矛、镟等武器,则见证了当年的刀光剑影。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编委会《中国历史地名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354页)云:“安陵邑,战国齐地,在今山东胶南县东北。”《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战国“齐、鲁、宋”(中华地图学社1975年版43-44页)标注其位置在今灵山卫附近。齐国三量之一的陈纯釜铭文中称“处兹安陵亭”。郭沫若先生指出:此安陵即灵山卫故城。据考察,灵山卫北有一山,名曰安陵山,山附近曾发现古代建筑遗址。又,灵山卫以北有地名曰辛安,是否与安陵故城有关,尚待考证。

(2)即墨或平度市古棠邑:晏弱围攻莱都,棠人参与解救。被击败后,同莱子突围至棠。晏弱追击至棠邑,包围了棠邑。鲁襄公六(公元前567)年十一月丙辰,攻灭之。棠邑一般认为在今山东省即墨南八十里棠乡。杨伯峻认为莱境不及此,在今山东省平度县东南。参考文献:《左传·襄公六年》及杨伯峻等注

2、淄博市临淄区:

(1)有清节里(晏弱、晏婴故居)、晏婴墓(齐国故城宫城北门外齐都镇永顺村东南,有明万历二十六年三月立“齐相晏平仲之墓”碑,清朝康熙五十二年九月九日、五十三年仲冬立纪念碑各一,清光绪七年置有晏平仲造像和刻有传略石碑。“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碑。宝顶规模宏大,上植翠柏;周围植槐树。神道长约一百余米,宽六米,道旁植翠柏。大门两侧有仿古建筑式门柱。周围两米高围墙长410米)、晏首故居等。参考文献:清·岳浚等《山东通志》卷三十二“晏婴墓在县(临淄)古城北三里,唐贞观中禁民十五步内不得樵采。”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台湾),第541卷第123页。《战国策·齐一》。新版《辞海》“临淄”条有古今城地图及桓公台、晏婴墓位置。称古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荡阴里、三士冢:

《水经》:“淄水又东北过临淄县东。”郦道元《水经注·卷二十六·淄水》记载:“……淄水又东北迳荡(一本作阳)阴里西。水东有冢。一基三坟,东西八十步,是列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之坟也。晏子恶其勇而无礼,投桃以毙之。死,葬阳里,即此也。”明万历朱谋土韋笺引《晏子春秋》曰:“晏子恶三人之无礼也,请公使人馈之二桃,曰:‘三子计功而食桃。’公孙接曰:‘接一搏豜而再搏乳虎,可以食桃矣。’田开疆曰:‘我伏兵而却三军者再,亦可以食桃矣。’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吾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杀鼋而出。可以食桃,无与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二子皆挈领而死,古冶子亦自挈领而死。”

姚宽《西溪丛语·上》也说:“《青州图经·临淄县·冢墓门》云:‘在县南一里,三坟周围一里,高二丈六尺。’”

在今南门外,约高16、东西110米、南北55米。

(3)晏娥儿墓: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办事处郑家沟村南200米,高7米,直径9米。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载,应据《汉书·东方朔传》唐颜师古注演绎。

(4)遄台:又称歇(戏)马台,在城关镇小王村南。高5、南北60、东西50余米。松柏繁茂。传晏婴与齐景论和、同,田忌与威王赛马皆在此。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五·山东六

天齐渊在县东南八里。出南郊山下,有五源并发,广可半亩,土人名曰龙池。《史记·封禅书》: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秦祠八神,一曰天主,祀天齐。《齐乘》曰:渊在淄水之东,女水之西,西南流,入于淄水。天齐之义,苏林曰:当天中央齐也。师古曰:谓其中神异如天之腹齐。《齐记补》引《晏子》曰:吾闻江深五里,海深十里,此渊与天齐。司马彪曰:齐回水如磨齐也。岂以众泉并出,旋流如齐而名欤。

檀台县东一里。《史记》:齐简公与妇人饮于檀台。又梧台在城西三里系水傍。《说苑》:楚使者聘齐,齐襄公飨之梧台。或谓之梧宫。又阙子曰: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者也。今有小阜,即梧台故基。又遄台在县西五十里,《左传》:昭二十年,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今俗呼为歇马台。

○雪宫,在县东北五里,即齐宣王见孟子处。又《晏子春秋》:齐侯见晏子于雪宫。《志》云:齐城内有故王宫,即战国及汉时诸王故宫也……薄姑城县东北十五里。殷末薄姑氏国也,亦曰蒲姑。周成王时,薄姑与四国作乱,成王灭之,以益太公之封。故晏子曰:蒲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因之……柏寝台县东北二十八里,淄水经其下。齐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登柏寝之台,而望其国,是也。少海,或曰即勃海。俗谓台曰桓公台,相传桓公曾会盟于此……巨定城在县西北八十里。汉置巨定县,属齐郡,以巨定泽而名。《水经注》:城在淄水北。是也。后汉省。《志》云:县西四十里有益城,汉益县也,属北海郡,后汉属乐安国。晏谟云:司马宣王伐公孙渊,徙丰人于益县。亦谓之南丰城。一云南丰城在县西二十里,亦曰丰城。又益都城,在县北二十里。汉武封淄川懿王子胡为侯邑,后并入益县。三国魏复置益都县。晋改置利益县,属乐安国。刘宋改置益都县,今府治是也……又灵山,在县东北二十里,《晏子春秋》:齐大旱,景公欲祀灵山者也……

3、莱州市平里店镇:有晏婴文化广场,晏弱灭莱后,被封赏莱都和米裔來刈(的赋税),以及它的三百县,还受命管理齐侯在莱地的四千造铁徒。晏婴已38岁以上,如果还没有担任齐大夫,住到那里去管理晏弱的封地,是有可能的。参考文献:《叔夷钟》铭文

4、潍坊市

(1)高密市:汉司马迁、刘向,唐张守节都认为晏婴是“夷维”人,可能属古安国地域。市区有晏子路。

柏城镇

晏婴文化园:拟建设。

晏婴墓、晏王(公)庙:四新村北200米处,距高密市16公里,可能为当地的群众为纪念晏婴建的纪念冢,墓东建有晏王庙(即晏公庙,主神平浪(宁)侯晏戌子)一座(文革时已毁)。参考文献:司马迁《史记》、刘向《叙录》,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清·岳浚等《山东通志》卷三十二“晏婴墓……在高密县东南三十里……”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台湾),第541卷第123页。

《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六·山东七

……夷安城,《通典》曰:今县外城也。应劭曰:古莱夷维邑。晏平仲,夷维人也。汉置夷安县,属高密国。后汉属北海国,邓禹少子封夷安侯。即此。晋属城阳郡,惠帝时复属高密郡。刘宋、后魏因之。后齐废。唐为高密县治……

又有朱晏城,在县东南三十里,相传晏子为齐相时所食邑也。一名晏平仲城……

元代郝采磷《题晏子庙》诗云:

荒城隐残堞,老树回青湾。

东有齐相丘,系系出高寒。

谁知千载人,此地遗衣冠?(诗名晏子庙与内容晏婴墓不合,现有称晏王庙,祀宋元水神晏公)

清代初年武进士张文明所赋《晏冢穹碑》:

相业当年未可同,千秋荒冢野云中。

霸图空洒牛山泪,交道犹思越石公。

断碣雕残存古字,遗容俨雅仰清风。

闲来凭吊踯躅久,林树萧疏夕照红。

清顺治三年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内弘文院侍读学士的高密东隅人单若鲁也曾留有一首诗,表达了对晏婴的敬仰之情,对穹碑形制也进行了描述:

胶水西偏齐相坟,贞珉屹立倚秋雯。

应同片石独堪语,曾历轰雷竟未焚。

雨渍银钩残鸟字,苔封丹额护螭纹。

显君事业存抔土,黄绢阿谁识妙文?

   单若鲁的诗中透出,晏冢前的穹碑有可能遭过雷击,同时,也透露出此碑碑额有螭纹相护、碑文为鸟篆等信息。

公元1739年,也就是清乾隆四年时,断碑业已被漫漫风尘全部掩埋,踪迹难寻。己未科进士单言扬来凭吊晏冢时,碑已经不见了。其所作的《过晏子庙》可以佐证:

单言扬   (二支  十三世  家乘三册七六页)
  字次升,号声远,清代北隅人。生卒年不详。官  至知府。
  单言扬是侍读学士单若鲁的曾孙。祖父单务,  廩贡生,为单若鲁的幼子。父单含,字宏度,号贞可,  贡生,曾任湖南澧州( 治澧阳,今南澧县 )直隶州知州。
    单言扬兄弟三人,他为次。于乾隆三年(1738)戊午科顺天乡试中举人。次年己未科与会试联捷中式。
  乾隆七年(1742)壬戌科补殿试,取第三甲第一四五名进士。本科共取三二三名,含一甲三名,二甲九0名,三甲二三0名。
    单言扬先任麻城县(今麻城市)知县,后改监利县知县。
    单言扬此任之后的经歷,史载不详。《过晏子庙》

策马散吟鞭,停车拜昔贤。

穹碑无觅处,祠庙不知年。

蟋蟀藏秋草,征鸿去远天。
    苍茫人跡静,树梢起寒烟。

 

 

临朐县东有东阳城:公元前571年,晏弱在此以筑城为名聚集军队和物资。公元前567年,晏弱由此出奇兵直捣莱都。立即包围莱都,开始攻城。此军事战略粉碎了实力相当的莱军意志,不久就打败了莱军主力,攻占了莱都,结束了500多年莱、齐对峙的历史,吞并了莱国,使齐国的国土面积几乎扩大了一倍。晏弱作为灭莱主要功臣之一,得到齐灵公奖賞,升任左正卿。参考文献:《左传·襄公六年》及注。

《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五·山东六

……临朐县东阳故城旧《志》:在县东。春秋时齐境上邑也。《左传》襄二年,齐晏弱城东阳以逼莱。九年,复城东阳,遂围莱。《通典》:东阳城一名凡城,在临朐。是也……又灵山,在县东北二十里,《晏子春秋》:齐大旱,景公欲祀灵山者也……

(2)青州:南燕都城广固城,在今青州西北8里尧山之阳,晏谟在此任尚书郎。参考文献:唐房玄龄等《晋书·载记·慕容德传》

(3)都昌城

《读史方域纪要》卷三十六·山东七……都昌城在县西。本齐邑。《晏子春秋》:景公封晏子以都昌,辞而不受。汉置都昌县,高帝封功臣朱轸为侯邑。建安初,北海相孔融被黄巾贼管亥围于都昌,先主救却之。今城南五里有大营城,北五里有小营城,俗为大营、小营二村,相传即孔融与黄巾相拒处……

刘福新昌乐县有个都昌古城……》 

——都昌采访之一

当时之都昌县在今昌乐县城东北13公里,朱刘街道驻地北4公里处。

南北朝时,即南朝刘宋建元元年(479年),因八王永嘉之乱,将汉置都昌县从昌邑城西l公里处,徙至昌乐城东北13公里处的都昌村,即西汉时的乐望城。继续沿用汉名,称都昌县。

都昌县自侨置昌乐始,即为北海郡的治所,故称北海郡都昌。《山东通志》载:“北海郡,领县六:都昌、胶东(今平度)、剧(昌乐城西六里剧县)、即墨(今即墨市)、平寿(今潍城区望留镇平寿村处)、下密(昌邑市围子镇密村处)六县。”此时都昌县辖域范围,见《太平寰宇记》载:“昌乐县境内,唯有东南属营陵;余皆为都昌县地。且东侵潍(洲),南及(临)朐矣。”属大县。

 

5、德州市齐河县晏城镇。齐河县西北25里,道出禹城县。

参考文献:《金史·地理志》齐河有晏城镇。

《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一·山东二

济南府……淄川县……晏城县北二十五里。《志》云:齐晏婴采邑也。今县治南有晏城马驿,盖以此城名……

《齐河旧志》春秋时封为婴公食邑于此,故名。《春秋地理考实》卷二(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81册第284页):“济南齐河县西北二十里有晏城,《寰宇记》谓之晏婴城。”《山东通志》卷九“齐河县晏城在县西北二十五里,齐相晏婴采邑。” 清·岳浚等《山东通志》卷九,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39册第358页。《网上齐河》介绍境内有晏婴祠。晏婴冢位于县城西华店乡尹屯东温聪河右岸,东北去县城3.5公里。冢呈台状,南北长70米,东西宽60米,高5米。镇南建有晏公庙。城内原有晏婴宅。镇北有清代重建晏婴祠,构造奇特,解放初尚存。钱谦益、乾隆有《晏城》诗,乾隆有《题晏子祠》诗。

崔孜晏城东庄诗

一年始有一年春,百岁曾无百岁人。能向花前几回醉,十千沽酒莫辞频。
一月主人笑几回,相逢相直且衔杯。眼看春色如流水,今日残花昨日开。

 

清初诗坛盟主钱谦益《晏城》

【原文】

采地遗者谁?相国晏婴子。千驷不匡君,二桃能杀士。激彼梁丘生,浮白为之起。

【注释】

千驷不匡君:即“不匡千驷君”,为对仗倒置。匡:纠正。激:激使。梁丘生:梁丘据。浮白为之起:即“为之起浮白”倒置。谁,支韵;子、士、起,纸韵:词韵俱第三部。

【今译】

采地传说谁留下?齐国名相数晏婴。百谏难扶千驷君,二桃能送三士命。激言可使梁丘据,持酒认罚一饮尽。

 

清爱新觉罗弘历(乾隆)

《晏城》:彰君赐固服桓子,执彼鞭犹慕史迁。羸马敝车一时耳,晏城千古属斯贤。

《题晏子祠》:枕股宁称见义为?委蛇以出赖工辞。史迁偏有执鞭慕,解赎应怀石父知。

 

6、聊城市阳谷县东27公里余古阿城,今残存南(考证年代春秋至汉,约长250、宽30、高8米)、北(约长100、宽20、高5米)、西(约长50、宽7、高0·5至1米不等)三段城墙:相传晏婴治理两任六年。前三年廉明、励精图治,声誉反而不好,齐景公欲罢免他,他请求再让他治理一任。第二任他随顺世俗,反获好评,齐景公要褒奖他,他反而要辞职。由此揭露当时政治的阴暗,要求根本改变当时政治和考核的面貌,对齐景公及其国家治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参考文献:《说苑·卷七政理三十》、《子华子·北宫子仕》、《晏子春秋·杂上第四、外上二十》

7、临沂市

(1)蒙阴县。参考文献:清·岳浚等《山东通志》卷三十二“晏婴墓……蒙阴县东五十里”,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台湾),第541卷第123页。

(2)沂水县夏蔚镇晏婴店子村南晏婴崮(又名昔贤山)有点将台、石屋等,参考文献:清道光《沂水县志》、《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二·山东三

 

兖州府……鱼台县……吕固村在县南。相传吕后所居。又有晏固,在县东三十里。《志》云:县山皆平地突起,类如丘垤,小者谓之固……

 

8、德州市平原县。参考文献:清·岳浚等《山东通志》卷三十二“晏婴墓……在平原”,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台湾),第541卷第123页。

9、济南市:

晏公庙(建议改名为晏氏宗祠或晏婴研究中心接待处、博物馆,整合旅游资源):济南大明湖公园。

梁章钜《楹联丛话》·廨宇

闻阮芸台先生言,视学山东时,见臬署一对联,极切而佳,句云:“晏婴齐仁人,一言而溥天下利;孔子鲁司寇,无讼当为百世师。”忘却作者姓名,余陈臬时,遍觅此联不得。苏鳌石廷玉继至,乃为刊榜于二堂,并跋所闻缘起云。

10、菏泽市成武县晏崮堆(相传为晏婴故里)

据:历史上所属单县县志;李白《送族弟凝至晏崮单父三十里》诗。

 

17个地市有10市17(8)处,可考虑按晏氏迁来及发展,设一寻根、探访路线:1、晏弱迁来(菏泽成武,青岛胶南市灵山卫古安国、安陵遗址);2、晏弱扎根、发展,晏婴出生、成长(潍坊市高密市柏城镇晏婴文化园晏婴祠、晏婴墓);3、晏弱领军筑城(潍坊市临朐县东阳城);4、晏弱灭莱受封、晏婴管理(莱州市平里店镇晏婴文化广场、即墨或平度市古棠邑);5、晏弱去世,晏婴继任、知名、安葬【淄博市临淄区清节里晏氏始祖(晏弱、晏婴)故居】、晏婴墓、荡阴里、三士冢、晏娥儿墓;6、晏婴两任治理地(聊城市东阿县);7、晏婴分封地(德州市齐河县晏城镇);8、晏婴墓(德州市平原县、临沂市蒙阴县);9、晏谟任南燕尚书郎处(青州南燕都城广固城,在今青州西北8里尧山之阳);10、晏氏始祖寻根、探访集散地(济南市大明湖公园晏公庙,建议改名为晏氏宗祠或晏婴研究中心接待处、博物馆,整合旅游资源)。

 

族徽、旗建议方案

一、指导思想:

建议用燕子或凤凰、红日晏济元先生《红日苍松图》为基础造型。

 二、具象建议:

《红日春燕穿柳图》

1、飞翔中的春燕居中;(以黑为主,燕子为晏祖殷商和东方民族图腾,谐“晏”音,飞翔姿态优美、有活力)

2、东方红日居前;(“晏”义为“天清”,即晴朗。从日,东方民族也普遍崇拜太阳。在前,也表示服从人类和民族大义)

3、春燕穿行的柳树在后;(有氏树垂柳柳丝或部分树干、枝,燕子报春寓意为人类和中华民族做出了贡献)

4、底白或蓝,寓晴天。

上面隶书“中华晏氏族谱编纂委员会”,下面为简称“晏谱编委会”各词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YPBWH”(今后条件成熟可改“晏氏文化研究和发展促进会”)

缺点:图案略显复杂、具体,颜色多(有黑、红、绿、白等)、杂。

本人图案编辑能力差,只希望抛砖引玉。欢迎按此方案设计图案或提出新的方案。

晏氏族歌歌词稿(由《晏氏颂》简缩)

 

一、典雅体

族源远古(以下据《东夷文化通考》),

地居东方。

徽始玄鸟(燕子)。

演为凤凰。

太昊、帝喾,

虞舜、商汤(以下据《叔夷钟》等)。

宋穆还政,

孙避齐疆(孙泛指,实应为曾孙)。

晏弱灭莱,

晏婴名扬。

晏殊功盛,

几道发扬。

世界伟人,

阳初共享。

中华史册,

多我荣光。

互励互助,

宗族夙望。

和平盛世,

共襄安康。

 

二、通俗体

氏族源自远古(以下据《东夷文化通考》),

地处神州东方。

族徽初为燕子(玄鸟)。

演为神鸟凤凰。

太昊历经帝喾,

虞舜传到商汤(以下据《叔夷钟》等)。

宋穆还政兄子,

曾孙避难齐疆。

晏弱率军莱灭,

晏婴忠谏名扬。

晏殊功业繁盛,

几道继续发扬。

世界十大伟人,

阳初五洲称扬。

中华辉煌史册,

多有我氏荣光。

互励而且互助,

宗族长幼愿望。

和平建设盛世,

努力共致安康。

《晏氏颂》

 

一、典雅体(按此文体要求四字一句,

载《中华晏氏文化研究通讯》2期)

晏安(见《世本》)、晏龙(见《山海经》),

虚幻渺茫。

比较传说,

信史为长。

族源远古(以下据《东夷文化通考》),

地居东方。

徽始玄鸟(燕子)。

演为凤凰。

太昊、帝喾,

虞舜、商汤(以下据《叔夷钟》等)。

宋穆还政,

孙避齐疆(孙泛指,实应为曾孙)。

晏弱灭莱,

奇功无双(历史记载率城东阳之师灭莱,我考证为杰出军事谋略,参见拙文《齐国灭莱的军事谋略和晏弱的功绩》)。

晏婴事君,

忠谏热肠。

智慧节俭,

管仲之上。

《晏子春秋》,

思想传扬。

晏圉奔鲁,

孺子命丧。

田恒谋姜,

晏丧其强(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崔适《史记探源》(中华书局1986年张烈点校本146页认为“监止”后夺“之族”,认为前三家为灭族,以与公族仅去其强区别。然《国策·齐策》田齐威王时重臣有晏首,晏氏并未全灭。因此,应为蒙后“族”省)。

晏首慎荐,

邹忌中伤。

史游《急就》,

“奇能”褒扬。

东汉晏称,

司隶(校尉)洛阳。

南燕晏谟,

巧对遇赏。

赵宋晏殊,

神童天降(幼举神童)。

政治出色(曾拜相,又曾任职多处地方),

英才善赏(范仲淹、欧阳修、韩琦、富弼等出其门)。

文学名盛,

几道发扬。

长子晏溥,

鼎彝传扬(为几道长子,北宋末南宋初翟耆年《籀史》载有《晏氏鼎彛谱》)。

敦复沮桧,

晏婴风尚。

第一隶书,

晏袤能当。

元棋高手,

数我天章(著《玄玄棋经》)。

嫉恶传神(名戌子,一作戊仔,同音),

明封平浪。

景泰十才,

铎名其上。

破倭功簿,

勇将继芳。

日曙、日启,

明末名响。

雍正、乾隆,

斯盛名扬。

道光端书,

总督两广。

安澜治盐,

史有传、堂(国史馆有传,四川乐山牛华溪有祠堂)。

世界伟人,

爱氏共享(1943年5月24日,全美纪念哥白尼逝世400周年大会将晏阳初和爱因斯坦等被评为“在我们这个时代”“为人类作出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

平民教育,

阳初名扬。

道刚祖荣(道刚字,亦继祖荣光),

首义武昌。

西安受厄(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书“永不录用”),

后与倒蒋。

其弟子风,

抗战军长(黄埔五期,参加抗战淞沪、湘西会战,1945年2月任100军少将副军长。1948年晋升陆军上将)。

促侄勋甫,

武汉保障(未遭破坏)。

玉琮北伐,

航空队长(后作为航空指挥部参谋长,指挥抗战上海、南京、武汉会战空战)。

济元国画,

全国叹赏(1964至2001年晏济元先生先后在北京、香港、上海、汕头、顺德、深圳展出,均大获成功。朱德委员长观后赞“海外有个张大千,国内有个晏济元”)。

福生矿工(安源工人纠察队长),

开国中将(醴陵暴动、长征、陕北、南下历任师政委、四野47军副、湘西军区司令)。

良遂医生,

全军(病理专业)组长。

成山长征(还参加过平型关战役等),

黑省厅长(黑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等)。

晏甬戏曲,

国歌(中国歌舞剧院)院长。

砺堂博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驰名两航(曾获航空航天工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明鳌国大(国防大学),

研究少将(少将级研究员)。

同珍博导,

滑坡独创(工程地质学专家,我国滑坡科学的奠基人)。

电影照明,

仲芳首奖(我国首位获奥斯卡技术成就奖者)。

晏勤水电(曾任中电联国际部主任等),

勋及异邦(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曾授予“功勋工作者”称号和劳动勋章等)。

外交廷爱,

持节多方(曾任外交部亚洲司副,驻柬埔寨、泰国大使等)。

西征武术,

不同凡响(曾获全国金奖,又曾作为副团长率队出访,战胜过欧洲拳王)。

志祥摄影,

国际获奖(作品《山村顽童》1981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奖)。

云南友琼,

宣传部长(任至人大副主任)。

晏菲歌声,

央视唱响。

成都晏紫,

网坛名将(获得过国内单打和国际双打冠军)。

北川晏鹏,

救人危房(汶川地震中)。

源起山东,

转至赣江。

传播西南,

散布四方。

中华史册,

多我荣光。

涉及多方,

各展所长。

中华腾飞,

乃我理想。

互励互助,

宗族夙望。

和平盛世,

共襄安康。

 

通俗体(为明白易懂,改六字一句,也还显得比较典雅)

传说晏安(见《世本》)、晏龙(见《山海经》),

虚幻而且渺茫。

比较神话传说,

信史可采为长。

氏族源自远古(以下据《东夷文化通考》),

地处神州东方。

族徽初为燕子(玄鸟)。

演为神鸟凤凰。

太昊又称帝喾(《东夷文化通考》认为先后相承,一般认为异称),

虞舜传到商汤(以下据《叔夷钟》等)。

宋穆还政兄子,

曾孙避难齐疆(孙泛指,实应为曾孙)。

晏弱率军灭莱,

奇策殊功无双(历史记载率城东阳之师灭莱,我考证为杰出军事谋略)。

晏婴事齐三君,

忠诚能谏名扬。

智慧又加节俭,

名声管仲之上。

赫赫《晏子春秋》,

将其思想传扬。

晏圉逃奔鲁国,

孺子随后命丧。

田恒阴谋弱姜,

晏氏痛丧其强(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崔适《史记探源》(中华书局1986年张烈点校本146页认为“监止”后夺“之族”,认为前三家为灭族,以与公族仅去其强区别。然《国策·齐策》田齐威王时重臣有晏首,晏氏并未全灭。因此,应为蒙后“族”省)。

晏首荐人持重,

反遭邹忌中伤。

史游传世《急就》,

获称“奇能”褒扬。

东汉朝有晏称,

司隶校尉(治在)洛阳。

南燕时出晏谟,

对问巧遇识赏。

赵宋时代晏殊,

曾如神童天降(幼举神童)。

政治才能出色(曾拜相,又多任地方),

善将英才善赏(范仲淹、欧阳修、韩琦、富弼等出其门)。

文学也有盛名,

几道继续发扬。

晏溥研究鼎彝,

史册著有篇章(见北宋末南宋初翟耆年《籀史·晏氏鼎彛谱》)。

敦复抵制秦桧,

颇有晏婴风尚。

天下第一隶书,

只有晏袤能当。

元代围棋高手,

数我晏氏天章(著《玄玄棋经》)。

嫉恶传为神话(名戌子,一作戊仔,同音),

明代侯封平浪。

景泰十大才子,

晏铎名列其上。

破倭不仅戚帅,

还有勇将继芳。

日启兄弟日曙,

明末名声响亮。

雍正紧接乾隆,

我家斯盛名扬。

道光时代端书,

曾经总督两广。

安澜治理盐政,

史称有传、祠堂(国史馆有传,四川乐山牛华溪有祠堂)。

世界十大伟人,

爱因斯坦共享(1943年5月24日,全美纪念哥白尼逝世400周年大会将晏阳初和爱因斯坦等评为“在我们这个时代”“为人类作出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

宣扬平民教育,

阳初五洲名扬。

道刚字为祖荣(道刚字,亦继祖荣光),

参军首义武昌。

西安事变受厄(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书“永不录用”),

后来参与倒蒋。

其弟子风从军,

抗战任副军长(黄埔五期,参加抗战淞沪、湘西会战,1945年2月任100军少将副军长。1948年晋升陆军上将)。

促使侄儿勋甫,

成为武汉保障(未遭破坏)。

玉琮北伐时期,

即任航空队长(后作为航空指挥部参谋长,指挥抗战上海、南京、武汉会战空战。后任空军少将、中将)。

济元先生国画,

全国上下叹赏(1964至2001年晏济元先生先后在北京、香港、上海、汕头、顺德、深圳展出,均大获成功。朱德委员长观后赞“海外有个张大千,国内有个晏济元”)。

福生安源矿工(安源工人纠察队长),

后为开国中将(醴陵暴动、长征、陕北、南下历任师政委、四野47军副、湘西军区司令)。

良遂军医博导,

担任全军(病理专业)组长。

成山参加长征(还参加过平型关战役等),

转制黑省厅长(黑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等)。

晏甬创作戏曲,

国歌剧院(中国歌舞剧院)院长。

砺堂北航博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驰名空天两航(曾获航空航天工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明鳌国防大学,

研究级别少将(少将级研究员)。

同珍地质博导,

滑坡学科独创(工程地质学专家,我国滑坡学科的奠基人)。

电影照明技术,

仲芳首获奥奖(我国首位获奥斯卡技术成就奖者)。

晏勤从业水电(曾任中电联国际部主任等),

功勋授及异邦(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曾授予“功勋工作者”称号和劳动勋章等)。

外交有我廷爱,

持节出使多方(曾任外交部亚洲司副,驻柬埔寨、泰国大使等)。

西征武术精湛,

确实不同凡响(曾获全国金奖,又曾作为副团长率队出访,战胜过欧洲拳王)。

志祥专精摄影,

国际荣获大奖(作品《山村顽童》1981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奖)。

云南我家友琼,

担任宣传部长(任至人大副主任)。

晏菲美妙歌声,

央视多次唱响。

成都我家晏紫,

赫赫网坛名将(获得过国内单打和国际双打冠军)。

北川晏鹏脱险,

返回救人危房(汶川地震中)。

源头起于山东,

南迁来到赣江。

其次传播西南,

然后散布四方。

中华辉煌史册,

多有我氏荣光。

涉及诸多方面,

各展自己特长。

中华再次腾飞,

乃我氏族理想。

互励而且互助,

宗族长幼愿望。

和平建设盛世,

努力共致安康。

 

 

晏氏颂(宝塔诗)

(载《中华晏氏文化研究通讯》4期,2012年获江汉大学诗词吟诵大赛特别奖)

晏。

东夷,日安(1)。

商图腾,掠玄燕。(2)

演为凤凰,鸟类冠冕。(3)

宋穆孙出走,安陵籍海天。(4)

晏弱助齐莱灭,晏婴忠谏君显。

陈姓篡齐夺姜邦,晏家报国受牵连。(5)

晏首持重本意无错,邹忌攻击宣王受间。(6)

南燕慕容德疑问墓葬,东齐智晏谟奏对释嫌。(7)

宋晏殊神童由文、政至相,子几道美词以婉、丽传延。

晏阳初平民教育世界驰名(8),众宗亲各种行业功绩奉献。

《百家姓》排名虽然三百二十四,大中华历史确为难缺的一员。

注释:

(1)东夷崇拜太阳。《说文》释晏:从日,安。

(2)商朝的图腾为玄鸟,即燕子。

(3)凤凰以燕子为主体演化,为百鸟之王。

(4)据典籍记载,宋穆公的后代因政治原因出走齐地,可能落脚海边的古安国。安、晏当时同音,后晏弱仕齐,人初不知其宋来,以为安地人;由此得姓。

(5)陈氏篡齐,晏氏强者同时遭诛灭。

(6)据《战国策·齐策》记载:晏首持重,不多荐人,齐宣王开始很欣赏;邹忌荐人多受批评,因而攻击晏首,使宣王疏远了他。

(7)史载南燕慕容德对晏婴葬近城墙不解,晏谟解答了他的疑惑。

(8)晏阳初提倡平民教育,长期受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美的一次评选中,与爱因斯坦等一起被评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之一。

晏氏起源考

(发表于江汉大学人文学院组编武汉出版社2010年版《人文论坛》第二辑,载《中华晏氏文化研究通讯》2期)

讨论晏氏的起源,需区别传说和信史。

一、传说:

远古历史没有文字记载,因此常凭传说流传,因此,传说不一定完全没有历史根据,但由于当时人们对客观世界和自身的认识不够正确,显得怪诞不经,故需要信史材料的核实。

晏氏起源的传说根据材料的历史先后,有以下几种:

1、晏龙:

《山海经》(《山海经校注》)《大荒东经》:“有司幽之国。帝俊(即舜),生晏龙,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士,不妻;思女,不夫。食黍,食兽。是使四鸟(虎、豹、熊、羆)。”《海内经》:“帝俊生晏龙,晏龙是(始)为琴瑟。”

《山海经》,书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传论》,未言作者。《汉书·艺文志》列入《数术略·形法类》,十三篇。传世本十八篇,三万一千余字。前面有刘秀(歆)校上奏,称夏禹、伯益作,不可信。有传汉刘歆撰,可能仅是整理。大约为战国至汉初楚人撰写和增删。记述各地山川、方位、部族、物产、风俗等保存有很多远古的神话传说和史地文献材料。

这是晏姓为尧臣舜后的最早记载,据此晏姓为姚姓衍出之氏。然晏龙无得氏之说;其子孙并不姓晏;其子司(思)幽能使唤四种(虎、豹、熊、羆)鸟(野兽),显系不可能之传说,可能是能控制以虎、豹、熊、羆为图腾的部族的曲折反映;其孙不婚娶,则无后;后人魄合而“感风化”的传说,如非妄诞不经,则是茫昧时代性无限制的反映;始创琴、瑟与伏羲、神农创制说矛盾;其后代没有令人信服的明确记载:难以凭信。

 

2、晏安:

《世本》:“陆终第五子曰晏安。”

《世本》(唐代避李世民讳,曾改称《系本》)《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载有,十五篇;《司马迁传·赞》也提及。记载黄帝至春秋(后人增补至汉)列国诸侯、大夫的氏姓、世系、居处(都邑)、创制等。唐代已有残缺,宋末亡佚。清王谟、孙冯翼等八人各有辑佚本,1958年商务印书馆合印成八种。

汉应劭《风俗通义·皇霸·六国》(《风俗通义校释》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楚之先出自帝颛顼(黄帝远孙,姬姓),其裔孙曰陆终。”

晏安一作(阳)安,也没有得氏之说,更没有事迹,后代没有可靠的世系可考查,亦难凭信。一说曹姓。

《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十二·封建考三·春秋列国传授本末事迹:邾,曹姓,子爵,出自陆终第五子晏安之後。武王克商,封其苗裔曹挟於邾,为附庸,国在鲁国邹县。今济州城南有邾娄城(国在某县,本杜预注《左传》;今为某处,本郑樵考今诸国地名。後同)。

 

3、结合前二者

《晏氏青齐堂家乘》(清刻本)据传反映北宋晏几道修、呈的晏氏家谱的江西修水县白河镇保藏的分宁《晏氏青齐堂家乘》,由以上传说演绎出上世纪晏氏世系。其述先祖“黄帝轩辕氏娶西陵氏女曰女累祖,为帝元妃,生青阳及昌意。昌意降居若水,娶蜀山氏女,谓之女枢(又称昌仆)生帝颛顼”,同《史记》,当然没有问题。但下面称“陆终氏元妃曰姜任,感鷃梦而生安,赐姓晏,是为晏氏受姓始祖”,则于史无征;考鷃字春秋以后才有,常与鹏等对举,有贬义。以此命氏,其实非宜,难以凭信。

其于第一世祖条下称“封于邾邱太原(有称郡,周制,县辖四郡)之地”,除邾在今山东省邹县东南,余无考(《邹城简介》不知何据?)。其所娶高辛、三世祖所娶金天、五世祖所娶有熊,分别为帝喾、少昊、黄帝称号,史无为氏记载。

其称晏龙为第二世祖,不但与其为尧臣舜子说矛盾,而且与第一世祖晏安(颛顼曾孙),相差近三百年。

其第三至二十四世祖,皆于史无征。

三世祖名虎,与父名龙阴阳对立,一般并举,不宜为父子名,且与《山海经》称司幽不合。

四世祖名海,与《山海经》称“思士、思女”不合。其仕夏职钦天为明清官名。

六世祖“能步行水面,瞬息百里”;九世祖“力能伏虎”:都是现代科学证明不可能的。

十世祖所娶鲍氏,其姓据载为周时杞公子仕齐封鲍而得氏。

十四世祖孙仕商,所娶柳氏之姓,史称因周春秋鲁展禽食采于柳,后因以为氏,时代不合。其生平“与当时士君子恒相往来,久而弥笃”应由孔子赞晏婴语演绎。

十六世祖仕商,所拜太尉为秦始有官名;其娶何氏之姓,史称周末韩灭,子孙转鲁者以为氏:时代不合。

十八世祖隐居之盘谷山为唐地名。

十九世祖所迁莱州为隋置。夷维据考为二十五叔夷(晏弱)封后名。

二十一世祖所娶有莘氏为商汤先娶妃,史未见为氏。

二十二世齐侯举之于朝,与闻国政,封夷维大夫,于史无据。

二十三世“袭父爵为夷维大夫”实官名。

上世纪从第三世相夏禹(始约公元前2140年)至二十三世公元前705年20代,跨年1435年,平均71年多繁衍一代,明显不合历史和科学。

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即便是晏几道所修,其不以史才称,古人限于年代久远和资料缺乏,实际无法复建晏氏世系。勉强成篇,难免漏洞百出。

 

4、齐公族:

《世本辑补》十卷在炎帝神农氏之后姜尚后裔有:“齐有晏弱生婴,本齐公族(姜姓)也。”为应劭《风俗通义》、《元和姓纂》等沿用。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田常“尽诛鲍、晏、监止及公族之强者……”,将晏氏与鲍氏、监止这些非公族者并列,后接“及公族”,说明前面三家都不是公族。另外,晏氏如果是公族,其家世不应桓子以上即湮没不可考。出土材料的出现,也排除了这种可能。所以,这个说法也不可信。

 

二、信史:

 

1、商汤和宋穆公的后代因政治避难,凭姻亲关系迁齐:

《叔夷钟》:“……夷典其先旧,及其高祖,虩虩成唐(汤),又(有)敢(严)才(在)帝所,尃受天命,篇刀(剪)伐夏司,貫攵氒(败厥)灵师,伊少臣隹木甫,咸有九州,处土禹(禹)之堵。不(丕)显穆公之孙,其配襄公之女出、而食成公之女,雩生叔夷,是辟于齐侯之所……”

据宋赵明诚《金石录》记载:“宣和(宋徽宗年号)五(公元1123)年,青州临淄县民于齐故城耕地,得古器物数十种。其间钟十枚,有款识,尤奇。多者几五百字。”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陆镈钟一器、编钟十三器。柯昌济《金文分域编》等以往著录称齐侯钟,有将“夷”误读为“及”或“弓”。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图录考释》(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等考证此钟作于齐灵公十四(公元前566)年,即灭莱的第二年。童书业《春秋史料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收其文九段。

文中穆公,孙诒让即认为宋穆公。按此史料,晏弱【夷形、音(日、余旁纽)近通】自称远为商汤、近为宋穆公的后代。

 

左丘明《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十三经注疏》)

文公七(公元前620)年:“夏四月,宋成公卒。于是公子成为右师,公孙友为左师,乐豫为司马,鳞矔(guàn)为司徒,公子荡为司城,华御事为司寇……昭公将去群公子……穆、襄之族率国人以攻公,杀公孙固、公孙郑于公宫。六卿和公室,乐豫舍司马以让公子卬,昭公即位而葬。书曰:‘宋人杀其大夫’。不称名,众也,且言非其罪也。”

上距宋穆公即位108(归政宋殇公99)年,穆族首次作为政治力量在宫廷矛盾记载中出现。宋襄公刚去世,其族人只列其后,可见穆族政治势力相当强大。

文公十八(公元前609)年:“宋武氏之族道昭公子,将奉司城须以作乱。十二月,宋公杀母弟须及昭公子,使戴、庄、桓之族攻武氏于司马子伯之馆,遂出武、穆之族。使公孙师为司城;公子朝卒,使乐吕为司寇,以靖国人。”

穆族因为追随想发动政变的武族,从此被驱逐出宋国,史载先去了曹国,后来,有(包括以后晏弱的)一支投亲靠友到了齐国。

宣公十四(公元前595)年:“冬,公孙归父会齐侯于谷。见晏桓子,与之言鲁,乐。桓子告高宣子,曰:‘子家其亡乎?怀于鲁矣。怀必贪,贪必谋人。谋人,人亦谋己。一国谋之,何以不亡?’”

这是晏弱在当时的(鲁)国史中首次崭露头角。其族公元前609年被从宋国逐出,因为姻亲关系,被接收到齐国。至此,已站稳脚跟,开始参与齐国的国家政务。所发议论虽然表面看并不严密,但结果非常准确,说明他有较强的政治敏感和判断力。言论能载入鲁国国史,也是他政治地位已经较高的间接反映。

 

《史记·管晏列传》“……管仲卒……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集解》引刘向《别录》:“莱者,今东莱地也。”《正义》:“晏氏《齐记》云:齐城三百里有夷安,即晏平仲之邑。汉为夷安县,属高密国。应劭云:故莱夷维邑。”

《水经注·胶水》(《水经注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北流经高密县西……东北经高密故城南,明帝永平中,封邓震为侯国”注:“《后汉书》邓禹封高密侯,永平元年卒。帝分禹封为三国,长子震为高密侯,袭为昌安侯,珍为夷安侯。”

 

据上可知,商汤(本姬姓,后赐子姓)和宋穆公的后代,宋晏弱(《左传》称叔夷)由政治避难和姻亲的原因迁移到齐国任职。因灭莱有功,又分封于莱之夷维。

晏弱前595年崭露头角,(按《礼记》“四十强,而仕”的规定,应在四十以上。其于宋穆公自称“孙”,孙诒让认为“远孙”,杨树达先生《积微居金文说·叔夷钟再跋》(中华书局1997年版)分析,应该是“曾孙”。

 

此说有信史和出土材料的根据,最为可靠和稳妥,惜无受氏之说。

 

2、姓源于古安国说:

孙敬明《读两周金文札记——晏子世家小考》(载《晏子研究文集》)结合当地考古提出“辽西大凌河流域”“国族有万、安(与晏通)……这些国族本是殷商旧亲或同族,它(他)们于商晚避居辽西,大概在西周中期有的迁入山东半岛……战国齐量陈纯釜铭中,有记载该釜行用的地点为‘安陵亭’,而包括陈纯釜在内的,还有子禾子釜与左关金和,清同治年间一起在胶县灵山卫故城出土。郭沫若先生《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认为,安陵就在此出土地……由此可以推证,晏桓子,本安国人,其祖上为殷之同族,故叔夷钟称述远祖为成汤……《(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孔子称晏婴为‘东夷之子’,当是因其父祖本处东夷之地而由之。其地春秋归莒,后齐灭莒而属齐。据文献推考,晏桓子归齐则在齐据有莒之安阳之前……(《晏子春秋》记载)晏婴因谏阻庄公伐晋,曾去官穷处,耕于海滨,此海滨盖在今胶东濒海处,极有可能是灵山卫古安国地。”叔夷钟除记载晏桓子是成汤后裔,还说是“不显穆公之孙,其配襄公之女出、而食成公之女,雩生叔夷,是辟于齐侯之所”。宋穆公继位(前728年),至晏桓子见诸史籍(前595年),只有一百三十三年,其后代“配襄公之女出、而食成公之女”,才“生叔夷”,“辟于齐侯之所”。襄公和成公为谁,有郭沫若(齐襄公和秦成公)和杨树达(宋襄公和杞成公)二说,都难以认为“古安国人”。比较起来,郭沫若先生认为“出武、穆之族”时(前609年)投亲靠友来到齐国,与此相合,比较可信。除了姻亲关系,可能还有古安国的族源关系,由安受氏,倒有可能。晏弱封地夷维,后称夷安。

 

《孟子·梁惠王下》(《十三经注疏》)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则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遵海而南,放于琅琊,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本来是想向孟子炫耀自己的享乐生活,孟轲趁机引用晏婴对齐景公的类似问题的回答,引导他关心人民疾苦。古安国临近琅琊,齐景公问晏婴,可说明乃其故地,比较了解当地景观和帝王游玩的历史掌故,但晏婴更关心人民疾苦。孟轲引用,当然是作为榜样和范例看待的。《管子·戒篇》作齐桓公问管仲,则多半也是事喻性故事,不能坐实。

 

因为晏弱初来时,曾立足古安国,近莱,故比较了解莱国情况,为以后灭莱创造了条件。齐景公问琅琊于晏婴,可能因为其曾管理其在附近的故地和晏弱的封邑。但因无法证实,也不一定必然如此。《晏子春秋》一般认为历史上逐渐发展成书的文学作品,史料意义受限。

《隋书》卷三十·志第二十五·地理志:“兗州……信都郡……鹿城:旧曰郡,后齐改曰安国。开皇六年改为安定,十八年改。开皇十六年又置晏城,大业初废入下博……”似乎仍反映安与晏的关系。

 

3、齐桓公时即以军事才能封于晏城:

《国语·齐语》:“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故又大施忠焉。可为动者为之动,可为谋者为之谋……筑葵兹、晏、负夏、领釜丘,以御戎、狄之地,所以禁暴于诸侯也……”齐桓公修筑晏邑以抵御戎狄,为晏邑唯一记载。可惜地在何处,与晏姓有无关系没有记载。有认为鄢假借,即鄢陵。

《管子·大匡》(《诸子集成》)

……桓公践位十九年……使鲍叔识君臣之有善者,晏子识不仕与耕者之有善者,高子识工、贾之有善者。国子为李……令鲍叔进大夫劝国家……令晏子进贵人之子:出不仕,处不华而友有少长,为上举;得二为次;得一为下。士处靖,敬老与贵,交不失礼,行此三者为上举,得二为次,得一为下。耕者农用力,应于父、兄,事贤多,行此三者为上举,得二为次,得一为下。令高子进工、贾,应于父、兄,事长养老,承事敬,行此三者,为上举,得二者为次,得一者为下。令国子以情断狱。三大夫既已选举,使县行之。管仲进而举言上,而见之于君,以卒年君举。管仲告鲍叔曰:“……”告晏子曰:“贵人子处华,下交,好饮食,行此三者,有罪无赦。士出入无常,不敬老而营富,行此三者,有罪无赦。耕者出入不应于父、兄,用力不农,不事贤,行此三者,有罪无赦。”告国子曰:“工、贾出入不应父、兄,承事不敬而违老治危,行此三者,有罪无赦……”……

据《小匡》,上文齐桓公时晏子可能名晏(匽)尚,事迹亦无考,应为事喻性人物。

王绪霞《晏子春秋成书考论》(2006年博士论文)据以上和《晏子春秋》认为晏婴曾祖在齐桓公时已因军事才能突出担任大夫,分封晏邑(今晏城,属齐河),后以邑为氏,其后晏弱灭莱等,亦为其延续。但齐桓公所建晏要塞在何处?史无记载。《管子》一书,本多争议。所记晏子当时实际地位在管、鲍之下,高、国之上。又应召到齐国朝廷管理士庶贵族和务农者,体现出又有相当的政治才能。如此地位的人不知其名(同时的高、国亦然),历史另无记载,晏氏以始封地名晏城得姓无确切记载和地名考古来源根据,因此可疑。据《叔夷钟》,晏弱灭莱后封在莱地。齐河晏城,《太平寰宇记》称“晏婴城”,应该是晏婴后封的。

 

三、结论:

由以上讨论可知:传说因无史料证实,没有信史牢靠。由《叔夷钟》和《左传》等证实,商汤王后代、宋穆公曾孙晏弱,因政治避难,靠姻亲关系迁入并仕齐,是公认、可靠的晏姓最早名人。因为无受姓之由,孙敬明先生提出的由古安国(今灵山卫一带)受姓说,有出土材料的依据,值得关注。随家族被从宋国逐出的晏弱可能起初落脚古安国地(其国都应在古安陵,即今灵山卫一带,此地区后来相继为莒、莱和齐占领),后来仕齐,被认、称为安(即晏)弱的可能性很大。王绪霞先生齐桓公时晏弱祖父即因军事才能封晏邑(后晏城、属齐河)得氏说,证据尚显不足。

 

参考文献:

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吴树平.风俗通义校释[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图录考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M].北京:中华书局,1997.

童书业.春秋史料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8.

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王振民.晏子研究文集[M].济南:齐鲁书社,1998.

国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王国维.水经注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诸子集成[M].北京:中华书局,1954.

淄博新闻网·安陵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