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中华晏氏文化研究通讯5期)
尊敬的会议主持人张涛会长,各位领导、专家和朋友:大家好!
首先,作为受邀参加第二届中国高密红高粱节的中华晏氏族谱编纂委员会的成员,愿利用发言的机会,感谢祖源地高密市的盛情邀请!感谢各级领导和所有工作人员付出的辛劳!感谢对我们祖先晏子的一贯关心和重视!感谢来自全国其他地区和单位的嘉宾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同时,也感谢给了我安排了发言的机会。
公元前609年,我们的祖先从宋国到齐国,落脚包括高密在内的古安国地域。是包括高密在内的古安国大地和人民,接受和容纳了我们的先祖。十四年后,我们的先祖从这里到齐都任职,齐都的人认为我们先祖是古安国地域(不称为被齐所灭的莒、莱)的人,将我们的先祖称为晏(安)弱,我们从此开始姓晏。春秋时代齐国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晏弱从这里起步。他的儿子——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晏婴,应该就诞生在这里。这里是我们晏氏的祖源地,是我们晏氏的根。
近三千年沧桑变化,祖源地的人民没有忘记晏子。据我所知,高密市举主办过三(五?)次晏子文化节,1997年潍坊市文化王振民局长主编出版了《晏子研究文集》,柏城镇李家营社区建设有“晏婴生态园”,现在高密市又建立了“晏子文化研究中心”和“晏婴文化园”,作为晏子的后人,我们十分高兴和感激。
近三千年沧桑变化,晏子后人从这里走向四方。宋晏殊成为宰相和著名词人,上世纪四十年代,晏阳初和爱因斯坦等一同被评为“对世界最具革命性影响的十大名人”之一。我们晏子后人没有忘记我们的祖源地,没有忘记我们的根。我们内心十分、也理应关注祖源地的经济和文化建设,但限于地域和条件,作为晏子的后人,对于晏子文化研究和高密文化产业建设,我们以前遗憾地缺位了。
现在,情况已经改变,晏子的后人已经组织起来了。经过发起人和现在的会长晏春林先生多年的发动和联系,2010年4月28日,在武汉召开了“中华晏氏文化研讨会”。作为会议的成果,5月18日,“中华晏氏族谱编纂委员会”获批成立,各项工作逐步开展起来了。
晏子后人的企业家也已经开始行动,2011年4月18日,“中华晏氏首届企业家联谊会”在武汉召开。高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邵春生局长、张竹林副局长带去了祖源地组织和人民的问候和祝贺。
现在,在高密的文化产业建设方面,晏子的后人已经归位。我们大家已经高兴地看到,经过双方的努力,晏子后人之一的晏文胜先生和祖源地高密市政府合资建设的占地四百亩的“晏婴文化园”项目已经启动。
晏子后人的文化工作者也已经行动起来了。是晏氏族谱编纂的需要,也是晏子文化研究的需要,我们积极建设“中华典籍晏氏文化资料库”,现已从春秋晏氏诞生完成到宋代以后。在此基础上,又配套建设了《晏氏历史典籍书目索引》和《晏氏历史人物事迹索引》。
充分占有了相关资料,研究成果就自然开始不断涌现了。目前,《晏氏起源考》已在江汉大学人文学院组编的《人文论坛》第二辑(武汉出版社2010年版)公开发表。《齐国灭莱的军事谋略和晏弱的贡献》、《晏婴二桃杀三士考》、《晏婴为相考》、《晏婴的身高考》、《晏公神考》、《春秋齐晏氏外交事迹考》、《晏婴与儒、墨家的关系考》、《晏子春秋研究》等不断完成;参加会议之前,又撰写了《高密晏王庙、(晏冢)穹碑考》:且都正在努力争取公开发表。
展望高密文化产业,我们愿意积极参与。“晏子文化研究中心”不能“空心”,应努力充实。建议继承潍坊市文化局《晏子研究文集》的优秀传统,以“晏子文化研究中心”的名义定期组编“晏子文化研究通讯”,适当时候结集公开出版,以吸引优秀稿件,成为晏子文化的中心研究平台和阵地。
同样,要争取“晏婴文化园”不致仅有“园(圆)圈”,也应努力充实。建议建设“晏婴文化艺术中心”和晏婴博物馆,综合统筹(庙)会展(览)等高密文化资源。我们已有《山东晏氏寻根.探访游和整体文化开发设计》,共10市17(18)处,可考虑以高密“晏婴文化园”或其“晏婴文化艺术中心”为核心,设计晏氏寻根、探访旅游路线。
其实,不仅文化,甚至在经济品牌上,晏子也还有潜力。如历史上有名的“晏子裘”,(有狐【见汉桓玄《盐铁论·救匮第三十》】和麋鹿皮两说【也可以考虑用仿革面料】,一穿三十年,不但说明主人节俭,而且说明质量上乘)和“苴(麻)布衣”(见汉刘向《晏子春秋叙录》),可以开发成服装系列和品牌,可供高密和晏氏服装企业参考。
晏子文化研究和祖源地高密的文化产业发展,是高密人民和晏子后人的共同责任和义务。晏子的后人既然已经归位,今后就不应再缺位。晏子的后人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