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开发区社发局联合沌口、军山、沌阳街组织庆祝建区23周年“百姓大舞台”文艺巡演,以中老年艺术团和戏迷协会和各街演出地文艺团队为主要演出单位,于2014年5月18-20日在沌口街湘隆、军山街幸福、沌阳街永久小区演出,江大园小区乐手姚刚和晏鸿鸣参加全部器乐合奏和歌曲及京、楚剧节目伴奏的排练和演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武汉开发区社发局联合沌口、军山、沌阳街组织庆祝建区23周年“百姓大舞台”文艺巡演,以中老年艺术团和戏迷协会和各街演出地文艺团队为主要演出单位,于2014年5月18-20日在沌口街湘隆、军山街幸福、沌阳街永久小区演出,江大园小区乐手姚刚和晏鸿鸣参加全部器乐合奏和歌曲及京、楚剧节目伴奏的排练和演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2014年元月17日19:30,武汉电视台五频道文体夜总会播出采拍的江汉区妙青春艺术团节目,其中有晏鸿鸣与民乐队合作的《口哨与乐队·赛马》等,时长近两分钟。
2014年3月25日午饭前省影视频道影视喜乐汇“影视大明星”节目组来录节目,据称原为录黄梅戏唱段,临时改妙青春艺术团,尤重晏鸿鸣与民乐队合作的《口哨与乐队·苗岭的早晨》,很受欢迎。后晏鸿鸣又应邀同艾师傅竹笛合奏《啊,朋友再见》,因准备不充分,效果有限。31日中午12:46至53播出约7分钟。主持人为“表弟”。
5月16日9时武汉市硚口区科协与区科技局、区委宣传部、宝丰街工委、办事处联合主办的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暨“植物让生活更美好”科普汇演“科学生活创新圆梦”在省交通厅公路局门内广场举行。经数次认真排练,原计划作开场节目的晏鸿鸣和民乐队表演的《口哨与乐队·苗岭的早晨》压台出场,受到热烈的欢迎和好评。演出结束后,立刻有省电视台人士联系拍摄节目。
表示将全力支持办世界领先的啸乐(口哨音乐)艺术博物馆
通讯员
10月15日是湖北大学校庆80周年,晏鸿鸣教授作为(78级)82届校友,在庆祝大会前就来到母校。和十年前不同。这次,他带来了自己获得武汉市科技成果奖的《古代汉语论要》和世界领先的《啸乐(口哨音乐)艺术基础》。
学校和文学院非常重视和感谢晏教授的捐赠,听说晏教授有意参观校博物馆展览,专门派志愿者全程陪同。
博物馆负责人非常重视,亲自陪同参观并作讲解。参观过程中巧遇当年的老师、现任武大历史学院博导的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教授。晏教授的《啸乐(口哨音乐)艺术基础》系受冯先生支持写成,在书的《后记》中还表示了感谢。书印成后一直托人转交未果,这次正好恭呈一本。冯先生非常高兴和感谢,郑重地请晏教授题字。当场还兴致勃勃地请晏教授现场演奏,晏教授马上吹奏了一曲《喜洋洋》,赢得了冯先生和在场师生的热烈鼓掌称赞。
晏教授还佩带来编号为0688的老“武汉师范学院”(1984年后才改今名)学生的校徽,表示如果母校需要,可以捐出。博物馆负责人高兴地马上接受了晏教授的捐赠,并按晏教授的要求,在大家的掌声中,请学生志愿者将自己的新“湖北大学”的学生校徽,别在晏教授的胸前。
晏教授还应邀在母校博物馆留言簿上题词“广集博收,叹为观止”,表达了对其成果的肯定和今后的希望,还表示,现在国家鼓励各地办博物馆,因为我国有世界最为悠久的啸乐(口哨音乐)艺术历史和典籍记载,完全有条件办成世界领先的博物馆,如果母校和其他地区或单位有意,晏教授将全力支持。
作者:李舒、张婷婷 出处:新华网 日期:2006-08-22 11:10:02 【阅读 925 次】 |
||
|
|
|
|
|
|
|
刘醒龙在文化名人工作室现场题字 张雷 摄
荆楚文化沙龙现场 张雷 摄 3月24日,掀起盖头的东西湖乡村休闲游启动仪式暨柏泉茅庙集文化赶集会人气火爆,荆楚文化名宿刘醒龙、成君忆与江城万余名文学、诗词爱好者及普通市民齐聚在这里,共同开启东西湖“文化 踏青 寻宝”之旅。 新闻链接 2012年东西湖区乡村休闲游启动仪式暨柏泉茅庙集文化赶集会共分为文化之旅、踏青之旅和寻宝之旅三大板块。 出席文化名人 |
非常荣幸可以听到继去年全国博士生论坛之后又一次学术盛宴。郭锡良先生本来安排出席此次会议,但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出席,略有遗憾。本文转自http://wxs.swu.edu.cn/bslt/luntankuaixun/20101023/616.html
第一组
时间: 10月30日14:30—17:50
地点: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2楼会议室
主持人:张文国(山东师范大学),管锡华(四川师范大学)
第一节(14:30—16:00)
1、沈祖春:试论明州本《集韵》在《集韵》收字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西南大学文献所)
2、曹强:江有诰对《诗经》韵例的研究 (陕西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
3、贾爱媛:连绵词演变考论 (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
4、连登岗: 论古汉语书面语整体词及其分化 (南通大学文学院)
5、林松:《盐铁论》时间副词研究 (贵州民族学院文学院)
第二节(16:20—17:50)
6、李春玲:试论兼词与合音词 (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
7、王贵元:
8、刘君敬:胳膊、肩膀与翅膀——试析“髆”“膊”“膀”的历时变化 (南京大学文学院)
9、罗荣华 李军:位移动词“至、到、达”与主观大量 (宜春学院文传学院)
10、邓飞:甲骨卜辞“今来+干支类”时间指称再论 (西南大学文献所)
时间:10月31日8:30—11:50
地点: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2楼会议室
主持人:毛远明(西南大学),连登岗(南通大学)
第一节(8:30—10:00)
1、钱慧真:《尚书·尧典》“庸违”考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汪大明:《客座赘语》记录的明代南京方言 (皖西学院中文系)
3、肖娅曼:“是”与“亨”“武”“辟”的浑沌性与分化——“浑沌语言观与分化发展观”的词汇学研究 (四川大学中文系)
4、姚尧:略论雅言词词汇化的特殊性 (复旦大学古籍所)
5、董宪臣:“难为”的词汇化 (西南大学文学院)
第二节(10:20—11:50)
1、李明晓:试析魏晋简牍中的服装量词“两”、“量”、“要”、“立” (西南大学文献所)
2、袁海林: 古汉语名词词义引申的义素分析 (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3、张文国:先秦汉语名词动用的语义基础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4、赵岩:简帛典籍异文中的常用词演变现象 (大庆师范学院中文系)
5、赵立伟:“坐帨手”还是“坐捝手”? ——对《仪礼?乡饮酒》一处异文及相关问题的讨论 (聊城大学文学院)
时间:10月31日14:30—16:00
地点: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2楼会议室
主持人:王贵元(中国人民大学),姚尧(复旦大学)
第一节(14:30—16:00)
1、管锡华:《史记》词语古今译注辨正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2、毛远明:魏晋南北朝碑刻文字的时代特征 (西南大学文献研究所)
3、王卫峰 黄潇潇:《本草纲目》释名发微 (苏州大学文学院)
4、许巧云:“早是”的语义、用法新探 (西南民族大学彝学院)
第二组
时间:10月30日14:30—17:50
地点: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1楼,留学生教室106
主持人:孙玉文(北京大学),梁银峰(复旦大学中文系)
第一节(14:30—16:00)
1、陈练军:古汉语单音词的语素化演变 (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2、唐贤清:东汉三国汉译佛经“副词+否定词”现象分析 (湖南师范大学)
3、崔立斌:《孟子》“之”字结构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4、段观宋:《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校补 (东莞理工学院文学院)
5、程亚恒:语言现象的扩张与遏制——以中古汉语“见AV”式被动句为例 (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第二节(16:20—17:50)
6、王兴全:把/将+NP+来+VP:近代汉语中一类被忽视了的处置结构形式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7、马贝加:“与”的被动、处置和致使三种功能的来源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8、钱宗武:今文《尚书》兼语句的结构形式及主动词的语义类型——兼论汉语兼语句的发展序列 (扬州大学文学院)
9、邵文利 杜丽荣: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校改后仍存问题举隅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国际教育学院汉语系)
时间:10月31日8:30—11:50
地点: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1楼,留学生教室106
主持人:崔立斌(北京师范大学),李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第一节(8:30—10:00)
1、王金芳:《诗经》语气副词考察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
2、孙玉文:上古汉语音变构词中的特指构词 (北京大学中文系)
3、王魁伟:标点:文言文的尴尬》校议 (辽宁大学中文系)
4、梁银峰:论汉语系词“是”的形成机制 (复旦大学中文系)
5、陈荣杰:《礼汉简异文释》字词考释订补 (西南大学文献所)
第二节(10:20—11:50)
6、徐时仪:指代词“这”来源考补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所)
7、张先坦:从《读书杂志》看王念孙词性观念的表现方式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8、姚振武:上古汉语名量词称量特征初探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9、张其昀:《广雅疏证》对于古籍训诂谬误的纠正 (扬州大学文学院)
10、范常喜:上古齐鲁方言词新证五则 (中山大学国际学院)
时间:10月31日14:30—16:00
地点: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1楼,留学生教室106
主持人:钱宗武(扬州大学),唐贤清(湖南师范大学)
第一节(14:30—16:00)
1、李润:论“相+动词+宾语”结构与“相”的词性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人文学院)
2、张家合:程度副词“有些”“有点”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3、张文:古汉语述宾结构考察——以《论语》为例 (北京大学中文系)
4、张志华:使动用法的语义分析 (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
第三组
时间:10月30日14:30—17:50
地点: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1楼,留学生教室107
主持人:李佐丰(中国传媒大学),袁本良(贵州大学)
第一节(14:30—16:00)
1、蔡英杰:释“離” (云南大学中文系)
2、何 亮:《外台秘要方》中的量词 (重庆师范大学文新学院)
3、武振玉:殷周金文语法研究综述 (吉林大学文学院)
4、刘敬林:“取”字“助词”“词缀”说献疑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5、赵平安:
第二节(16:20—17:50)
6、王天佑:连词“与其”词汇化的过程及动因 (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
7、任燕平:古代汉语“之”字结构的进一步解释 (浙江嘉兴学院文学院)
8、马梅玉:单音动词后“向”的语法化及其性质 (南京大学中文系)
9、舒韶雄:《搜神记》校释札记 (黄石理工学院师范学院语言学教研室)
时间:10月31日8:30—11:50
地点: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1楼,留学生教室107
主持人:赵平安(清华大学),武振玉(吉林大学)
第一节(8:30—10:00)
1、谭耀炬:“者”字分工完成的时间 (浙江财经学院文学院)
2、王军:古汉语工具范畴和处置式关系研究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3、李佐丰:上古汉语的名量词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4、许仰民:论《金瓶梅词话》副词“已”的语法意义及其之嬗变(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5、李发:甲骨文中的“微”及其地望考 (西南大学文献所)
第二节(10:20—11:50)
6、尹世英:从《老子》的“吾”“我”共存看其哲学思想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文系)
7、喻遂生:甲骨文三宾语句研究 (西南大学文献所)
8、袁本良:古汉语句法变换的再讨论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9、张明莹:《史记》的“(N)V为O”结构及其相关句型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10、夏先培:汉乐府《上邪》解读商兑 (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时间:10月31日14:30—16:00
地点: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1楼,留学生教室107
主持人:蔡英杰(云南大学),夏先培(长沙理工大学)
第一节(14:30—16:00)
1、张延俊:近古汉语中的“因”字被动式 (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2、周崇谦:古汉语无标志被动句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
3、邓统湘:《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非祭祀动词双宾语句型研究 (湖南工业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4、郑继娥:商周甲金语言对比研究之一:乙类祭祀动词的语法特点对比 (湛江师院人文学院)
第四组
时间:10月30日14:30—17:50
地点: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3楼,新诗所会议室
主持人:宋亚云(北京大学),傅惠均(浙江师范大学)
第一节(14:30—16:00)
1. 方平权:关于“非能水也”的结构与意义问题 (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2. 富金壁: 《离骚》二题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3. 葛佳才:试说否定词前“都”类极性词的副词次类 (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4. 雷冬平:功能词“所”的脱落与汉语词汇化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第二节(16:20—17:50)
5.李宗江:句法结构式从哪里来 (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基础部)
6.梁冬青:出土文献“是是”句三议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
7.刘子瑜:古汉语“以”字结构是否处置式的再讨论 (北京大学中文系)
8. 马立春 徐雯雯:《左传》与《三国志》连动句历时比较 (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时间:10月31日8:30—11:50
地点: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3楼,新诗所会议室
主持人:刘子瑜(北京大学),晏鸿鸣(江汉大学)
第一节(8:30—10:00)
1.宋亚云:汉语单音节名动转形研究 (北京大学中文系)
2.王 硕:近代汉语程度副词黏着现象试析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3. 苏宝荣:汉语“副+名”现象的语义、语法分析与认知基础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4.王卫峰 黄潇潇:《本草纲目》释名发微 (苏州大学文学院)
5.白小丽、邓章应:殷商甲骨文初造字造字机制研究 (西南大学文献所)
第二节(10:20—11:50)
6. 张 觉:古汉语研究应注意背景材料的利用——以《论语》第一章的理解为例 ( ?)
7. 萧红:六世纪汉语疑问代词的时代特征和地域差异初探 (武汉大学文学院)
8.颜力涛:汉语“被”字、“把”字套用与连用现象的历时考察——兼及其语法化的历程和欧化句式的影响 (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9.张 艳:论使动用法和动补结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语言文化学院)
10.白俊奎:渝东南方言土语的古音及区域色彩研究 (西南大学文献所)
时间:10月31日14:30—16:00
地点: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3楼,新诗所会议室
主持人:苏宝荣(河北师范大学),富金壁(哈尔滨师范大学)
第一节(14:30—16:00)
1. 晏鸿鸣:古汉语三题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
2. 张在云:特殊形式的古汉语判断句 / 读书质疑三则 (云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3. 傅惠均:明清汉语特指诘问句的否定方式及类型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4.张显成:简帛动量词研究 (西南大学文献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