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2 月 2014

《晏氏颂》

 

一、典雅体(按此文体要求四字一句,

载《中华晏氏文化研究通讯》2期)

晏安(见《世本》)、晏龙(见《山海经》),

虚幻渺茫。

比较传说,

信史为长。

族源远古(以下据《东夷文化通考》),

地居东方。

徽始玄鸟(燕子)。

演为凤凰。

太昊、帝喾,

虞舜、商汤(以下据《叔夷钟》等)。

宋穆还政,

孙避齐疆(孙泛指,实应为曾孙)。

晏弱灭莱,

奇功无双(历史记载率城东阳之师灭莱,我考证为杰出军事谋略,参见拙文《齐国灭莱的军事谋略和晏弱的功绩》)。

晏婴事君,

忠谏热肠。

智慧节俭,

管仲之上。

《晏子春秋》,

思想传扬。

晏圉奔鲁,

孺子命丧。

田恒谋姜,

晏丧其强(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崔适《史记探源》(中华书局1986年张烈点校本146页认为“监止”后夺“之族”,认为前三家为灭族,以与公族仅去其强区别。然《国策·齐策》田齐威王时重臣有晏首,晏氏并未全灭。因此,应为蒙后“族”省)。

晏首慎荐,

邹忌中伤。

史游《急就》,

“奇能”褒扬。

东汉晏称,

司隶(校尉)洛阳。

南燕晏谟,

巧对遇赏。

赵宋晏殊,

神童天降(幼举神童)。

政治出色(曾拜相,又曾任职多处地方),

英才善赏(范仲淹、欧阳修、韩琦、富弼等出其门)。

文学名盛,

几道发扬。

长子晏溥,

鼎彝传扬(为几道长子,北宋末南宋初翟耆年《籀史》载有《晏氏鼎彛谱》)。

敦复沮桧,

晏婴风尚。

第一隶书,

晏袤能当。

元棋高手,

数我天章(著《玄玄棋经》)。

嫉恶传神(名戌子,一作戊仔,同音),

明封平浪。

景泰十才,

铎名其上。

破倭功簿,

勇将继芳。

日曙、日启,

明末名响。

雍正、乾隆,

斯盛名扬。

道光端书,

总督两广。

安澜治盐,

史有传、堂(国史馆有传,四川乐山牛华溪有祠堂)。

世界伟人,

爱氏共享(1943年5月24日,全美纪念哥白尼逝世400周年大会将晏阳初和爱因斯坦等被评为“在我们这个时代”“为人类作出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

平民教育,

阳初名扬。

道刚祖荣(道刚字,亦继祖荣光),

首义武昌。

西安受厄(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书“永不录用”),

后与倒蒋。

其弟子风,

抗战军长(黄埔五期,参加抗战淞沪、湘西会战,1945年2月任100军少将副军长。1948年晋升陆军上将)。

促侄勋甫,

武汉保障(未遭破坏)。

玉琮北伐,

航空队长(后作为航空指挥部参谋长,指挥抗战上海、南京、武汉会战空战)。

济元国画,

全国叹赏(1964至2001年晏济元先生先后在北京、香港、上海、汕头、顺德、深圳展出,均大获成功。朱德委员长观后赞“海外有个张大千,国内有个晏济元”)。

福生矿工(安源工人纠察队长),

开国中将(醴陵暴动、长征、陕北、南下历任师政委、四野47军副、湘西军区司令)。

良遂医生,

全军(病理专业)组长。

成山长征(还参加过平型关战役等),

黑省厅长(黑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等)。

晏甬戏曲,

国歌(中国歌舞剧院)院长。

砺堂博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驰名两航(曾获航空航天工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明鳌国大(国防大学),

研究少将(少将级研究员)。

同珍博导,

滑坡独创(工程地质学专家,我国滑坡科学的奠基人)。

电影照明,

仲芳首奖(我国首位获奥斯卡技术成就奖者)。

晏勤水电(曾任中电联国际部主任等),

勋及异邦(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曾授予“功勋工作者”称号和劳动勋章等)。

外交廷爱,

持节多方(曾任外交部亚洲司副,驻柬埔寨、泰国大使等)。

西征武术,

不同凡响(曾获全国金奖,又曾作为副团长率队出访,战胜过欧洲拳王)。

志祥摄影,

国际获奖(作品《山村顽童》1981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奖)。

云南友琼,

宣传部长(任至人大副主任)。

晏菲歌声,

央视唱响。

成都晏紫,

网坛名将(获得过国内单打和国际双打冠军)。

北川晏鹏,

救人危房(汶川地震中)。

源起山东,

转至赣江。

传播西南,

散布四方。

中华史册,

多我荣光。

涉及多方,

各展所长。

中华腾飞,

乃我理想。

互励互助,

宗族夙望。

和平盛世,

共襄安康。

 

通俗体(为明白易懂,改六字一句,也还显得比较典雅)

传说晏安(见《世本》)、晏龙(见《山海经》),

虚幻而且渺茫。

比较神话传说,

信史可采为长。

氏族源自远古(以下据《东夷文化通考》),

地处神州东方。

族徽初为燕子(玄鸟)。

演为神鸟凤凰。

太昊又称帝喾(《东夷文化通考》认为先后相承,一般认为异称),

虞舜传到商汤(以下据《叔夷钟》等)。

宋穆还政兄子,

曾孙避难齐疆(孙泛指,实应为曾孙)。

晏弱率军灭莱,

奇策殊功无双(历史记载率城东阳之师灭莱,我考证为杰出军事谋略)。

晏婴事齐三君,

忠诚能谏名扬。

智慧又加节俭,

名声管仲之上。

赫赫《晏子春秋》,

将其思想传扬。

晏圉逃奔鲁国,

孺子随后命丧。

田恒阴谋弱姜,

晏氏痛丧其强(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崔适《史记探源》(中华书局1986年张烈点校本146页认为“监止”后夺“之族”,认为前三家为灭族,以与公族仅去其强区别。然《国策·齐策》田齐威王时重臣有晏首,晏氏并未全灭。因此,应为蒙后“族”省)。

晏首荐人持重,

反遭邹忌中伤。

史游传世《急就》,

获称“奇能”褒扬。

东汉朝有晏称,

司隶校尉(治在)洛阳。

南燕时出晏谟,

对问巧遇识赏。

赵宋时代晏殊,

曾如神童天降(幼举神童)。

政治才能出色(曾拜相,又多任地方),

善将英才善赏(范仲淹、欧阳修、韩琦、富弼等出其门)。

文学也有盛名,

几道继续发扬。

晏溥研究鼎彝,

史册著有篇章(见北宋末南宋初翟耆年《籀史·晏氏鼎彛谱》)。

敦复抵制秦桧,

颇有晏婴风尚。

天下第一隶书,

只有晏袤能当。

元代围棋高手,

数我晏氏天章(著《玄玄棋经》)。

嫉恶传为神话(名戌子,一作戊仔,同音),

明代侯封平浪。

景泰十大才子,

晏铎名列其上。

破倭不仅戚帅,

还有勇将继芳。

日启兄弟日曙,

明末名声响亮。

雍正紧接乾隆,

我家斯盛名扬。

道光时代端书,

曾经总督两广。

安澜治理盐政,

史称有传、祠堂(国史馆有传,四川乐山牛华溪有祠堂)。

世界十大伟人,

爱因斯坦共享(1943年5月24日,全美纪念哥白尼逝世400周年大会将晏阳初和爱因斯坦等评为“在我们这个时代”“为人类作出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

宣扬平民教育,

阳初五洲名扬。

道刚字为祖荣(道刚字,亦继祖荣光),

参军首义武昌。

西安事变受厄(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书“永不录用”),

后来参与倒蒋。

其弟子风从军,

抗战任副军长(黄埔五期,参加抗战淞沪、湘西会战,1945年2月任100军少将副军长。1948年晋升陆军上将)。

促使侄儿勋甫,

成为武汉保障(未遭破坏)。

玉琮北伐时期,

即任航空队长(后作为航空指挥部参谋长,指挥抗战上海、南京、武汉会战空战。后任空军少将、中将)。

济元先生国画,

全国上下叹赏(1964至2001年晏济元先生先后在北京、香港、上海、汕头、顺德、深圳展出,均大获成功。朱德委员长观后赞“海外有个张大千,国内有个晏济元”)。

福生安源矿工(安源工人纠察队长),

后为开国中将(醴陵暴动、长征、陕北、南下历任师政委、四野47军副、湘西军区司令)。

良遂军医博导,

担任全军(病理专业)组长。

成山参加长征(还参加过平型关战役等),

转制黑省厅长(黑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等)。

晏甬创作戏曲,

国歌剧院(中国歌舞剧院)院长。

砺堂北航博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驰名空天两航(曾获航空航天工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明鳌国防大学,

研究级别少将(少将级研究员)。

同珍地质博导,

滑坡学科独创(工程地质学专家,我国滑坡学科的奠基人)。

电影照明技术,

仲芳首获奥奖(我国首位获奥斯卡技术成就奖者)。

晏勤从业水电(曾任中电联国际部主任等),

功勋授及异邦(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曾授予“功勋工作者”称号和劳动勋章等)。

外交有我廷爱,

持节出使多方(曾任外交部亚洲司副,驻柬埔寨、泰国大使等)。

西征武术精湛,

确实不同凡响(曾获全国金奖,又曾作为副团长率队出访,战胜过欧洲拳王)。

志祥专精摄影,

国际荣获大奖(作品《山村顽童》1981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奖)。

云南我家友琼,

担任宣传部长(任至人大副主任)。

晏菲美妙歌声,

央视多次唱响。

成都我家晏紫,

赫赫网坛名将(获得过国内单打和国际双打冠军)。

北川晏鹏脱险,

返回救人危房(汶川地震中)。

源头起于山东,

南迁来到赣江。

其次传播西南,

然后散布四方。

中华辉煌史册,

多有我氏荣光。

涉及诸多方面,

各展自己特长。

中华再次腾飞,

乃我氏族理想。

互励而且互助,

宗族长幼愿望。

和平建设盛世,

努力共致安康。

 

 

我校教工努力服务地方,啸乐(口哨音乐)会、京剧社和江大园舞蹈队等在武汉开发区文化建设中作出了成绩或贡献

作为地方高校,我校一贯倡导和积极努力为武汉市和所在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和文化建设服务,力争作出更大的贡献。广大教职工(包括离、退休人员)也一贯积极努力,不懈追求。校啸乐(口哨音乐)研究和发展促进会、京剧社和江大园舞蹈队等在学校的支持和鼓励下,多年坚持活动和参加校内外表演。2012年我校江大园舞蹈队参加开发区社区健身舞大赛荣获三等奖,教师啸乐(口哨音乐)独奏《赛马》被选拔参加武汉开发区管委会社会发展局喜迎十八大“百姓大舞台”文化惠民碧湖、黄陵等社区专场文艺演出。今年9月13日上午,由武汉开发区管委会社会发展局批准的“武汉开发区戏迷(票友)协会”在沌阳文化中心剧场举行隆重的成立大会。其京剧社以我校京剧社为重要骨干,以我校江大园活动室为主要活动基地;社长开创阶段也由我校教师担任。协会成立大会上,所属京剧、楚剧、歌剧、黄梅戏四剧社还表演了9段精彩唱段,其中京剧占3段。余兴未尽,午餐后又受邀转战滨湖社区,由自己的乐队伴奏,继续演唱京、楚、黄梅戏唱腔,到下午近5点才告一段落。预计由此推动的热潮,会更加高涨。我们热烈期待和欢迎更多的校内、外人士参加!(此文以《我校教职工积极参与开发区文化建设》为题发表于《江汉大学报》2013年10月10日2版)

晏氏颂(宝塔诗)

(载《中华晏氏文化研究通讯》4期,2012年获江汉大学诗词吟诵大赛特别奖)

晏。

东夷,日安(1)。

商图腾,掠玄燕。(2)

演为凤凰,鸟类冠冕。(3)

宋穆孙出走,安陵籍海天。(4)

晏弱助齐莱灭,晏婴忠谏君显。

陈姓篡齐夺姜邦,晏家报国受牵连。(5)

晏首持重本意无错,邹忌攻击宣王受间。(6)

南燕慕容德疑问墓葬,东齐智晏谟奏对释嫌。(7)

宋晏殊神童由文、政至相,子几道美词以婉、丽传延。

晏阳初平民教育世界驰名(8),众宗亲各种行业功绩奉献。

《百家姓》排名虽然三百二十四,大中华历史确为难缺的一员。

注释:

(1)东夷崇拜太阳。《说文》释晏:从日,安。

(2)商朝的图腾为玄鸟,即燕子。

(3)凤凰以燕子为主体演化,为百鸟之王。

(4)据典籍记载,宋穆公的后代因政治原因出走齐地,可能落脚海边的古安国。安、晏当时同音,后晏弱仕齐,人初不知其宋来,以为安地人;由此得姓。

(5)陈氏篡齐,晏氏强者同时遭诛灭。

(6)据《战国策·齐策》记载:晏首持重,不多荐人,齐宣王开始很欣赏;邹忌荐人多受批评,因而攻击晏首,使宣王疏远了他。

(7)史载南燕慕容德对晏婴葬近城墙不解,晏谟解答了他的疑惑。

(8)晏阳初提倡平民教育,长期受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美的一次评选中,与爱因斯坦等一起被评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之一。

啸(口哨)【宝塔诗】

(2012年获江汉大学诗词吟诵大赛特别奖)

啸。

俗称:口哨。(1)

语言前,历史早。(2)

腔体不大,声音偏小。

歌曲多可奏,乐队进不了。

谋生谈何容易?地位因此难高。

造反者多作号令(3),当权派更不喜好(4)。

早期戏剧反角独用,后代印象更加不好。

现代科学发明扩音机,音量偏小不再是困扰。

美国纽约妇女首先登台(5),世界各国高手多次过招(6)。

发扬传统我国青岛办大赛(7),创新争先江城选修进高校(8)。

方便、灵活、流畅再加音域较宽,群众基础广泛前景无限美好。

注释:

(1)带歧视性。

(2)据《山海经》等。

(3)啸聚山林。

(4)据《礼记·内则》等。

(5)阿莉丝·肖。

(6)世界口哨大赛(会)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北卡罗来亚洲路易斯堡市创办,每年举办一次,已37届。

(7)青岛曹庆跃参加两届大赛,都取得了好成绩,以此资格,率青岛市口哨艺术研究会申办第37届世界口哨大赛(会)成功。

(8)江汉大学在理论研究等多数方面领先。在世界仅少数国家有民间培训学校(实班,仅初级,最多中级)的情况下,首创在高校开始选修课的教学。

晏氏起源考

(发表于江汉大学人文学院组编武汉出版社2010年版《人文论坛》第二辑,载《中华晏氏文化研究通讯》2期)

讨论晏氏的起源,需区别传说和信史。

一、传说:

远古历史没有文字记载,因此常凭传说流传,因此,传说不一定完全没有历史根据,但由于当时人们对客观世界和自身的认识不够正确,显得怪诞不经,故需要信史材料的核实。

晏氏起源的传说根据材料的历史先后,有以下几种:

1、晏龙:

《山海经》(《山海经校注》)《大荒东经》:“有司幽之国。帝俊(即舜),生晏龙,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士,不妻;思女,不夫。食黍,食兽。是使四鸟(虎、豹、熊、羆)。”《海内经》:“帝俊生晏龙,晏龙是(始)为琴瑟。”

《山海经》,书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传论》,未言作者。《汉书·艺文志》列入《数术略·形法类》,十三篇。传世本十八篇,三万一千余字。前面有刘秀(歆)校上奏,称夏禹、伯益作,不可信。有传汉刘歆撰,可能仅是整理。大约为战国至汉初楚人撰写和增删。记述各地山川、方位、部族、物产、风俗等保存有很多远古的神话传说和史地文献材料。

这是晏姓为尧臣舜后的最早记载,据此晏姓为姚姓衍出之氏。然晏龙无得氏之说;其子孙并不姓晏;其子司(思)幽能使唤四种(虎、豹、熊、羆)鸟(野兽),显系不可能之传说,可能是能控制以虎、豹、熊、羆为图腾的部族的曲折反映;其孙不婚娶,则无后;后人魄合而“感风化”的传说,如非妄诞不经,则是茫昧时代性无限制的反映;始创琴、瑟与伏羲、神农创制说矛盾;其后代没有令人信服的明确记载:难以凭信。

 

2、晏安:

《世本》:“陆终第五子曰晏安。”

《世本》(唐代避李世民讳,曾改称《系本》)《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载有,十五篇;《司马迁传·赞》也提及。记载黄帝至春秋(后人增补至汉)列国诸侯、大夫的氏姓、世系、居处(都邑)、创制等。唐代已有残缺,宋末亡佚。清王谟、孙冯翼等八人各有辑佚本,1958年商务印书馆合印成八种。

汉应劭《风俗通义·皇霸·六国》(《风俗通义校释》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楚之先出自帝颛顼(黄帝远孙,姬姓),其裔孙曰陆终。”

晏安一作(阳)安,也没有得氏之说,更没有事迹,后代没有可靠的世系可考查,亦难凭信。一说曹姓。

《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十二·封建考三·春秋列国传授本末事迹:邾,曹姓,子爵,出自陆终第五子晏安之後。武王克商,封其苗裔曹挟於邾,为附庸,国在鲁国邹县。今济州城南有邾娄城(国在某县,本杜预注《左传》;今为某处,本郑樵考今诸国地名。後同)。

 

3、结合前二者

《晏氏青齐堂家乘》(清刻本)据传反映北宋晏几道修、呈的晏氏家谱的江西修水县白河镇保藏的分宁《晏氏青齐堂家乘》,由以上传说演绎出上世纪晏氏世系。其述先祖“黄帝轩辕氏娶西陵氏女曰女累祖,为帝元妃,生青阳及昌意。昌意降居若水,娶蜀山氏女,谓之女枢(又称昌仆)生帝颛顼”,同《史记》,当然没有问题。但下面称“陆终氏元妃曰姜任,感鷃梦而生安,赐姓晏,是为晏氏受姓始祖”,则于史无征;考鷃字春秋以后才有,常与鹏等对举,有贬义。以此命氏,其实非宜,难以凭信。

其于第一世祖条下称“封于邾邱太原(有称郡,周制,县辖四郡)之地”,除邾在今山东省邹县东南,余无考(《邹城简介》不知何据?)。其所娶高辛、三世祖所娶金天、五世祖所娶有熊,分别为帝喾、少昊、黄帝称号,史无为氏记载。

其称晏龙为第二世祖,不但与其为尧臣舜子说矛盾,而且与第一世祖晏安(颛顼曾孙),相差近三百年。

其第三至二十四世祖,皆于史无征。

三世祖名虎,与父名龙阴阳对立,一般并举,不宜为父子名,且与《山海经》称司幽不合。

四世祖名海,与《山海经》称“思士、思女”不合。其仕夏职钦天为明清官名。

六世祖“能步行水面,瞬息百里”;九世祖“力能伏虎”:都是现代科学证明不可能的。

十世祖所娶鲍氏,其姓据载为周时杞公子仕齐封鲍而得氏。

十四世祖孙仕商,所娶柳氏之姓,史称因周春秋鲁展禽食采于柳,后因以为氏,时代不合。其生平“与当时士君子恒相往来,久而弥笃”应由孔子赞晏婴语演绎。

十六世祖仕商,所拜太尉为秦始有官名;其娶何氏之姓,史称周末韩灭,子孙转鲁者以为氏:时代不合。

十八世祖隐居之盘谷山为唐地名。

十九世祖所迁莱州为隋置。夷维据考为二十五叔夷(晏弱)封后名。

二十一世祖所娶有莘氏为商汤先娶妃,史未见为氏。

二十二世齐侯举之于朝,与闻国政,封夷维大夫,于史无据。

二十三世“袭父爵为夷维大夫”实官名。

上世纪从第三世相夏禹(始约公元前2140年)至二十三世公元前705年20代,跨年1435年,平均71年多繁衍一代,明显不合历史和科学。

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即便是晏几道所修,其不以史才称,古人限于年代久远和资料缺乏,实际无法复建晏氏世系。勉强成篇,难免漏洞百出。

 

4、齐公族:

《世本辑补》十卷在炎帝神农氏之后姜尚后裔有:“齐有晏弱生婴,本齐公族(姜姓)也。”为应劭《风俗通义》、《元和姓纂》等沿用。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田常“尽诛鲍、晏、监止及公族之强者……”,将晏氏与鲍氏、监止这些非公族者并列,后接“及公族”,说明前面三家都不是公族。另外,晏氏如果是公族,其家世不应桓子以上即湮没不可考。出土材料的出现,也排除了这种可能。所以,这个说法也不可信。

 

二、信史:

 

1、商汤和宋穆公的后代因政治避难,凭姻亲关系迁齐:

《叔夷钟》:“……夷典其先旧,及其高祖,虩虩成唐(汤),又(有)敢(严)才(在)帝所,尃受天命,篇刀(剪)伐夏司,貫攵氒(败厥)灵师,伊少臣隹木甫,咸有九州,处土禹(禹)之堵。不(丕)显穆公之孙,其配襄公之女出、而食成公之女,雩生叔夷,是辟于齐侯之所……”

据宋赵明诚《金石录》记载:“宣和(宋徽宗年号)五(公元1123)年,青州临淄县民于齐故城耕地,得古器物数十种。其间钟十枚,有款识,尤奇。多者几五百字。”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陆镈钟一器、编钟十三器。柯昌济《金文分域编》等以往著录称齐侯钟,有将“夷”误读为“及”或“弓”。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图录考释》(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等考证此钟作于齐灵公十四(公元前566)年,即灭莱的第二年。童书业《春秋史料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收其文九段。

文中穆公,孙诒让即认为宋穆公。按此史料,晏弱【夷形、音(日、余旁纽)近通】自称远为商汤、近为宋穆公的后代。

 

左丘明《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十三经注疏》)

文公七(公元前620)年:“夏四月,宋成公卒。于是公子成为右师,公孙友为左师,乐豫为司马,鳞矔(guàn)为司徒,公子荡为司城,华御事为司寇……昭公将去群公子……穆、襄之族率国人以攻公,杀公孙固、公孙郑于公宫。六卿和公室,乐豫舍司马以让公子卬,昭公即位而葬。书曰:‘宋人杀其大夫’。不称名,众也,且言非其罪也。”

上距宋穆公即位108(归政宋殇公99)年,穆族首次作为政治力量在宫廷矛盾记载中出现。宋襄公刚去世,其族人只列其后,可见穆族政治势力相当强大。

文公十八(公元前609)年:“宋武氏之族道昭公子,将奉司城须以作乱。十二月,宋公杀母弟须及昭公子,使戴、庄、桓之族攻武氏于司马子伯之馆,遂出武、穆之族。使公孙师为司城;公子朝卒,使乐吕为司寇,以靖国人。”

穆族因为追随想发动政变的武族,从此被驱逐出宋国,史载先去了曹国,后来,有(包括以后晏弱的)一支投亲靠友到了齐国。

宣公十四(公元前595)年:“冬,公孙归父会齐侯于谷。见晏桓子,与之言鲁,乐。桓子告高宣子,曰:‘子家其亡乎?怀于鲁矣。怀必贪,贪必谋人。谋人,人亦谋己。一国谋之,何以不亡?’”

这是晏弱在当时的(鲁)国史中首次崭露头角。其族公元前609年被从宋国逐出,因为姻亲关系,被接收到齐国。至此,已站稳脚跟,开始参与齐国的国家政务。所发议论虽然表面看并不严密,但结果非常准确,说明他有较强的政治敏感和判断力。言论能载入鲁国国史,也是他政治地位已经较高的间接反映。

 

《史记·管晏列传》“……管仲卒……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集解》引刘向《别录》:“莱者,今东莱地也。”《正义》:“晏氏《齐记》云:齐城三百里有夷安,即晏平仲之邑。汉为夷安县,属高密国。应劭云:故莱夷维邑。”

《水经注·胶水》(《水经注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北流经高密县西……东北经高密故城南,明帝永平中,封邓震为侯国”注:“《后汉书》邓禹封高密侯,永平元年卒。帝分禹封为三国,长子震为高密侯,袭为昌安侯,珍为夷安侯。”

 

据上可知,商汤(本姬姓,后赐子姓)和宋穆公的后代,宋晏弱(《左传》称叔夷)由政治避难和姻亲的原因迁移到齐国任职。因灭莱有功,又分封于莱之夷维。

晏弱前595年崭露头角,(按《礼记》“四十强,而仕”的规定,应在四十以上。其于宋穆公自称“孙”,孙诒让认为“远孙”,杨树达先生《积微居金文说·叔夷钟再跋》(中华书局1997年版)分析,应该是“曾孙”。

 

此说有信史和出土材料的根据,最为可靠和稳妥,惜无受氏之说。

 

2、姓源于古安国说:

孙敬明《读两周金文札记——晏子世家小考》(载《晏子研究文集》)结合当地考古提出“辽西大凌河流域”“国族有万、安(与晏通)……这些国族本是殷商旧亲或同族,它(他)们于商晚避居辽西,大概在西周中期有的迁入山东半岛……战国齐量陈纯釜铭中,有记载该釜行用的地点为‘安陵亭’,而包括陈纯釜在内的,还有子禾子釜与左关金和,清同治年间一起在胶县灵山卫故城出土。郭沫若先生《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认为,安陵就在此出土地……由此可以推证,晏桓子,本安国人,其祖上为殷之同族,故叔夷钟称述远祖为成汤……《(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孔子称晏婴为‘东夷之子’,当是因其父祖本处东夷之地而由之。其地春秋归莒,后齐灭莒而属齐。据文献推考,晏桓子归齐则在齐据有莒之安阳之前……(《晏子春秋》记载)晏婴因谏阻庄公伐晋,曾去官穷处,耕于海滨,此海滨盖在今胶东濒海处,极有可能是灵山卫古安国地。”叔夷钟除记载晏桓子是成汤后裔,还说是“不显穆公之孙,其配襄公之女出、而食成公之女,雩生叔夷,是辟于齐侯之所”。宋穆公继位(前728年),至晏桓子见诸史籍(前595年),只有一百三十三年,其后代“配襄公之女出、而食成公之女”,才“生叔夷”,“辟于齐侯之所”。襄公和成公为谁,有郭沫若(齐襄公和秦成公)和杨树达(宋襄公和杞成公)二说,都难以认为“古安国人”。比较起来,郭沫若先生认为“出武、穆之族”时(前609年)投亲靠友来到齐国,与此相合,比较可信。除了姻亲关系,可能还有古安国的族源关系,由安受氏,倒有可能。晏弱封地夷维,后称夷安。

 

《孟子·梁惠王下》(《十三经注疏》)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则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遵海而南,放于琅琊,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本来是想向孟子炫耀自己的享乐生活,孟轲趁机引用晏婴对齐景公的类似问题的回答,引导他关心人民疾苦。古安国临近琅琊,齐景公问晏婴,可说明乃其故地,比较了解当地景观和帝王游玩的历史掌故,但晏婴更关心人民疾苦。孟轲引用,当然是作为榜样和范例看待的。《管子·戒篇》作齐桓公问管仲,则多半也是事喻性故事,不能坐实。

 

因为晏弱初来时,曾立足古安国,近莱,故比较了解莱国情况,为以后灭莱创造了条件。齐景公问琅琊于晏婴,可能因为其曾管理其在附近的故地和晏弱的封邑。但因无法证实,也不一定必然如此。《晏子春秋》一般认为历史上逐渐发展成书的文学作品,史料意义受限。

《隋书》卷三十·志第二十五·地理志:“兗州……信都郡……鹿城:旧曰郡,后齐改曰安国。开皇六年改为安定,十八年改。开皇十六年又置晏城,大业初废入下博……”似乎仍反映安与晏的关系。

 

3、齐桓公时即以军事才能封于晏城:

《国语·齐语》:“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故又大施忠焉。可为动者为之动,可为谋者为之谋……筑葵兹、晏、负夏、领釜丘,以御戎、狄之地,所以禁暴于诸侯也……”齐桓公修筑晏邑以抵御戎狄,为晏邑唯一记载。可惜地在何处,与晏姓有无关系没有记载。有认为鄢假借,即鄢陵。

《管子·大匡》(《诸子集成》)

……桓公践位十九年……使鲍叔识君臣之有善者,晏子识不仕与耕者之有善者,高子识工、贾之有善者。国子为李……令鲍叔进大夫劝国家……令晏子进贵人之子:出不仕,处不华而友有少长,为上举;得二为次;得一为下。士处靖,敬老与贵,交不失礼,行此三者为上举,得二为次,得一为下。耕者农用力,应于父、兄,事贤多,行此三者为上举,得二为次,得一为下。令高子进工、贾,应于父、兄,事长养老,承事敬,行此三者,为上举,得二者为次,得一者为下。令国子以情断狱。三大夫既已选举,使县行之。管仲进而举言上,而见之于君,以卒年君举。管仲告鲍叔曰:“……”告晏子曰:“贵人子处华,下交,好饮食,行此三者,有罪无赦。士出入无常,不敬老而营富,行此三者,有罪无赦。耕者出入不应于父、兄,用力不农,不事贤,行此三者,有罪无赦。”告国子曰:“工、贾出入不应父、兄,承事不敬而违老治危,行此三者,有罪无赦……”……

据《小匡》,上文齐桓公时晏子可能名晏(匽)尚,事迹亦无考,应为事喻性人物。

王绪霞《晏子春秋成书考论》(2006年博士论文)据以上和《晏子春秋》认为晏婴曾祖在齐桓公时已因军事才能突出担任大夫,分封晏邑(今晏城,属齐河),后以邑为氏,其后晏弱灭莱等,亦为其延续。但齐桓公所建晏要塞在何处?史无记载。《管子》一书,本多争议。所记晏子当时实际地位在管、鲍之下,高、国之上。又应召到齐国朝廷管理士庶贵族和务农者,体现出又有相当的政治才能。如此地位的人不知其名(同时的高、国亦然),历史另无记载,晏氏以始封地名晏城得姓无确切记载和地名考古来源根据,因此可疑。据《叔夷钟》,晏弱灭莱后封在莱地。齐河晏城,《太平寰宇记》称“晏婴城”,应该是晏婴后封的。

 

三、结论:

由以上讨论可知:传说因无史料证实,没有信史牢靠。由《叔夷钟》和《左传》等证实,商汤王后代、宋穆公曾孙晏弱,因政治避难,靠姻亲关系迁入并仕齐,是公认、可靠的晏姓最早名人。因为无受姓之由,孙敬明先生提出的由古安国(今灵山卫一带)受姓说,有出土材料的依据,值得关注。随家族被从宋国逐出的晏弱可能起初落脚古安国地(其国都应在古安陵,即今灵山卫一带,此地区后来相继为莒、莱和齐占领),后来仕齐,被认、称为安(即晏)弱的可能性很大。王绪霞先生齐桓公时晏弱祖父即因军事才能封晏邑(后晏城、属齐河)得氏说,证据尚显不足。

 

参考文献:

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吴树平.风俗通义校释[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图录考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M].北京:中华书局,1997.

童书业.春秋史料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8.

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王振民.晏子研究文集[M].济南:齐鲁书社,1998.

国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王国维.水经注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诸子集成[M].北京:中华书局,1954.

淄博新闻网·安陵古城

 

啸(口哨)的词条式介绍

载《啸乐(口哨音乐)艺术基础》14-16页

啸:

又名吹唇等,俗称口哨,是一类高频声音的统称,其中包括动物和非动物啸。非动物啸又包括植物和非生物啸,动物啸中又分人类啸和其他动物啸,发声原理不尽相同。人类啸是由唇孔音起振,在口腔内以舌、颌和气流调节的开管空气柱耦合振动的发声现象。

啸在世界广泛存在,但我国有最为悠久和连续的历史记载,可以说具有优秀的历史传统。

从《山海经·北山经》等文献看,人之啸应在语言之先,最初和基本的作用是拟声和示意,后来发展为表情和演奏乐曲。

《诗经》三例(《召南·江有汜》:“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王风·中谷有推》:“中谷有蓷,暵其脩矣。有女仳离,条其歗(啸异体)矣。条其歗矣,遇人之不淑矣。”《小雅·白华》:“啸歌伤怀,念彼硕人。”)二与歌并列,一强烈抒情,应与啸叫相对,属演奏乐曲的啸乐(口哨音乐),是运用自身器官的特殊的吹孔气鸣乐器类型。

《庄子》佚文、《楚辞·招魂》等记载了人(巫)和鬼交流的啸叫。

刘向《九叹·思古》代屈原抒情,同时寄托自己的身世感慨,写了士人长啸,开后代风气。《后汉书》开始记载了士人王遵写自己啸和异族啸,魏鱼豢《魏略》(《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记载诸葛亮隆中耕读常长啸,对改变人们对啸的看法起了进一步的作用。曹植写啸多而且品种全,给后代啸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晋名士多作啸,基本奠定了啸在文人作品中的地位。晋成公绥作《啸赋》,唐孙广作《啸旨》,是啸较为红火的表现。诗仙李白写啸43例,18例为己啸,和宋代大文豪苏轼(共79例),是已知写啸和己啸最多的名人。宋代以后,因统治阶级和理学思想束缚,文人诗文中偶或提到啸,多半是在掉书袋;从考古和俗文学作品中看到的啸者,则大抵为艺人(丑角)和下层百姓。

啸在历史上基本上是受歧视的,其原因首先是因为声音较小,因而不能强势地进入乐队(器乐)行列,而只能在民间和社会底层流传。虽然其方便易行、群众基础广泛,但整体素质不高。由于其有史以来一贯的隐秘的示意作用(如啸聚山林等)导致上层统治阶级思想上的反感和礼制上的歧视(如《礼记·内则》:“男子入内,不啸不指。”等)。虽然得到刘向、曹植、阮籍等魏晋名士、李白、苏轼等名流的青睐,但因为这些人基本上也是受压制和不得意的,没能改变大的格局。宋后改称哨子、口哨,又成为艺人(丑角类)的表演技巧,仍为正统上流不齿。世界其他地方也有对啸的歧视,可以作为我们认识这一现象的佐证。《诗经》等早期典籍中妇女作啸既早且多,是因为妇女地位低下,且常有异族俘虏或出身下层者,不受儒家为代表的统治阶级的礼制限制。

现代口哨借助扩音设备的出现而在美、欧等地发展起来,美、日、中已举办37届世界大赛,但仍然没有被普遍承认为正统艺术。

啸方便易行,因而群众基础广泛;加上音域较宽,从(g1)c2到c6(e6)近五个八度,声音流畅,转调变奏容易:是具有潜力和极大发展前景的大众艺术类型。

目前,我国此项艺术已经重振优秀历史传统的雄风,呈全面赶超之势。

从文献时代顺序看,在写人自身啸之后,文献首先推演到禽兽的啸,如猿猴、虎等兽类和禽鸟,再发展到自然界中的芦荻、风、海浪等,后扩展为人为(如现代子弹、飞机等)的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