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数月,江汉大学建校十周年的纪念日即将到来。于此,我人文学院特研会举行了一次特别的活动。以采访老教授为线索了解江大的艰辛发展历程,并以此表达对江汉大学的热爱之情。
三月二十五日,我特研会成员一行三人根据组织上的安排,于上午十点到达晏鸿鸣老师家进行采访。晏教授是一位从事古代汉语(的)【教学】研究工作的老教授。目前,还兼有中国口哨艺术高峰论(会)【坛】常委,(湖北省武汉市啸艺研发会筹备委员会会长)中华晏氏族谱编纂委员会副主任、编辑部主编】等许多(身份)【职务】。作为人文学院中文系古代汉语(老师)【教授】,晏老师有着深厚的古(文)【代汉语】功底,这也帮助他在口哨艺术理论和实践【、晏氏源流等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同晏老师交流的最多的是老师(正在)潜心研究的【啸乐】(口哨音乐)艺术。晏老师告诉我们,口哨艺术是一门【我国有悠久】传统的艺术。其特点是表演方便、音域宽、无转调问题、声音流畅(以及经济实惠。),因此拥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门槛也比较低。口哨源于世俗民间。曾经被称为“响马哨”【、“流氓哨”】,受到社会上的歧视。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还是没有引起(大家)【艺术界】的重视。然而晏鸿鸣教授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几十)【若干】年,矢志不渝从事啸艺(工作)的研究【和发展促进】,并且付诸实践(,)【。】他以及他的(团队)【朋友】多次参加校级、市级甚至国家级的啸艺表演,并且获得很高的荣誉(,)【。】更为重要的是,啸艺已经成为了江汉大学公选课程的一门选修课,【开创了世界先例,】使口哨艺术成为一门真正的能(供大学生欣赏)【登上高校大雅之堂】的艺术课程。
我们还了解到,啸艺从萌芽到有了现如今的成就,是极其不容易的。可以说它离不开晏鸿鸣老教授【等】的坚持不懈的奋斗【,】也离不开他【们】(大半辈子)为口哨奔走呼号的艰辛。他的精神风貌更是我们江汉大学和口哨艺术一样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十年艰辛路【的反映和写照】。
晏教授也给我们讲述了江汉大学的历史。江汉大学始于民国时期,1912年宋教仁任江汉大学第一任校长(,)【。】一年后,由于政治原因,江汉大学被解散。直到改革开放时期,由于党和政府重视【武汉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于(1918)【1980】年江汉大学又重新复建。(1980)【年江汉大学、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院、武汉市财贸干校、四十中合并建设。2001年】武汉大学((汉口)分校,)【武汉市教育学院、华】中工学【院】(汉口分院)、(湖北财经学院(汉口分院))【武汉市职工医学院】,(武汉工学院(汉口分院))四校合并,江汉大学正式成为初具规模的综合性学府。(2001年)迁到汉阳开发区三角湖畔,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建设十周年就是从2001年的搬迁开始的。我们可能不知道,江汉大学一开始规模和实力都比较(落后)【弱,】能够成长到现如今拥有两千多亩地十八个学院的高校,其间无数的辛酸与付出是(我们)【一般人】所不知道的。江汉大学的成长,应当说,他是凭借自身强大的师资力量和武汉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尤为重要的是,依靠莘莘学生孜孜不倦地奋斗,以及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这些因素,正是我们江大走向成熟的决定性条件。
我院特研会组织这次采访活动,希望我们能从晏教授身上了解那些不为我们所知的艰辛奋斗历程。江汉大学如果用晏鸿鸣教授为啸艺正名的奋斗事【业】形容的话,我们只能说啸艺从一开始不被人们重视到现如今在社会上获得喜人成绩,正是我们江汉大学的由产生到成长及成熟的一个小的缩影。
在十周年校庆将要到来之际,我们人文学院特研会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我校的历史,同时也希望所有学院和同学共同努力,共同打造我们的新江大,为我们江汉大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人文学院特研会
2010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