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一则注译析

载《啸乐(口哨音乐)艺术基础》105-106页。

【介绍】

《山海经》,书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传论》,未言作者。《汉书.艺文志》列入《数术略.形法类》,十三篇。传世本十八篇,三万一千余字。前面有刘秀(歆)校上奏,称夏禹、伯益作,不可信。有传汉刘歆撰,可能仅是整理。大约为战国至汉初楚人撰写和增删。记述各地山川、方位、部族、物产、风俗等保存有很多远古的神话传说和史地文献材料。晋郭璞有注和图赞,明有杨慎补注,清有郝懿行疏。清毕沅校正本,依郭注博采书传,堪称善本。

刘歆(公元?-23年),刘向子,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頴叔。河平(前28-前25)年间,与其父刘向总校群书。刘向死,他任中垒校尉,继承父业整理典籍。编成《七略》,为目录学作出了卓越贡献。王莽建立新政权,任命他为国师。后因参与谋杀王莽,失败自杀。他通晓天文律历,著有《三统历谱》。《汉书》有传,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辑有《刘子骏集》。

【原文】

《西山经》:“……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五朝小说大观》中东汉桓驎(桓焉兄子,字元凤,早有才慧。桓帝初为议郎,侍讲禁中。以直道忤左右,出为许令。著述凡二十一篇)《西王母传》卷一之一页有“华”]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ƒ。”

【注释】

见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50面。

玉山:山名,清·毕沅认为在肃州(隋仁寿二年置,汉为酒泉郡。清为直隶州,公元1913年改酒泉县,隶甘肃省)西七十里昆仑之连麓。

‚西王母:古国首领和神话中的女神。

ƒ蓬头:乱发。胜:玉胜。司:掌管。厉:灾害和瘟疫。残:伤害,刑罚。

【今译】

玉山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西王母的样子像人,长着豹子似的尾巴和老虎似的牙齿,擅长发出啸叫声。头发蓬乱,戴着玉胜。她掌管天降的灾害、瘟疫和刑罚。

【析评】

《山海经》中还有几处西王母的记载,大致相同,可互为补充。《海内北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衍),其南有三青鸟(足乌)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其山万物尽有。”甲骨文(商王盘庚迁殷至纣亡国时,即前14中至11世纪中期的卜辞)“乙酉(古人用甲、乙、丙、丁、戊、己、庚、心、壬、癸十个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地支排列组合成六十甲子表示年、月、日的序数,称干支纪数法,这里是纪日)贞(由专业祭祀人员“贞人”进行占卜活动,并记录结果),又(祐的通假)岁(年成)于伊(伊尹,殷商早期名臣,辅佐成汤及太甲,后来作为祭祀和祈祷的对象。也可能指其配偶,原因同)、西母(甲骨文中与“东母”常一起作为祭祀对象出现,有怀疑是日、月之神,我们认为即西王母,古国首领和后代神话中的女神)。”《竹书纪年》[古本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一说太康元、二年,即280、281年)在汲郡的战国魏慕中发现。共12篇,记载夏、商、西周、春秋晋和战国魏国史事,至魏襄王二十(公元前229)年止。宋佚,清朱右曾辑《汲冢纪年存真》,王国维补为《古本竹书纪年辑校》。今本二卷,据考证为后人编辑伪托。张玉春《竹书纪年译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认为:“古本虽胜于今本,但今本《纪年》并非毫无价值。从辑佚年代来看,今本《纪年》更早,辑佚者所见到的《纪年》佚文也会更多……不可全面否定。”]“周穆王十七年 古本:西征昆仑丘,遂见西王母。”“西王母来见,宾于昭宫。”今本:“王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西王母来朝,宾于昭宫。”《白氏六帖事类集·卷二·昆仑山》:“《纪年》曰:穆王十七年,西征至于昆仑西,见西王母,乃宴。”《史记·秦本纪》集解所引,日本庆长活字本、朝鲜刊本‘见’上有‘遂’(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校补》卷五页一一),据补。《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天问》“帝降夷羿,革孽夏氏”中,是天神。《帝王世纪》认为是本为天神,后人化为商始祖之父的帝喾之后。按后者,为帝王之师。)(《太平御览》)道教又称金母、王母娘娘、西姥。《枕中记》称其为盘古真人与太玄圣母通气结精而生。《墉城集仙录》(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编辑古今得道女子事迹,因以西王母为尊,其居金墉城,故名。《通志·艺文略》录为十卷,集一百零九人。今《道藏》本六卷,收入《洞神部·谱录类》,三十余人;《云笈七籤》本三卷,二十七人;《太平广记》集录二十六人:互有异同)中为西华至妙之气所化生,与东华至真之气所化生的东王公共理二气,是掌管女仙的神仙领袖。:“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咸所隶属。”《五朝小说大观》中汉桓驎《西王母传》卷一之一页:“《尔雅》云:‘西王母,日下是矣。’”《逍遥虚经》(又名《仙记》,明初道士洪自诚编撰,二卷。系道教神仙人物传记,收入《续道藏》。因皆为逍遥物外者,故名。《五朝小说大观》中汉桓驎《西王母传》卷一之一页文同):“蓬发戴胜,虎齿啸者,此乃西王母之使,金方白虎之神,非王母之真形也。”范子烨认为:“这种作伪本身,也正说明了西王母在道教的神仙谱系是何等重要,惟其重要,所以相貌就不能太难看。”詹石窗《道教文学史》(554):“周代以前,有所谓‘祭月于西’的说法,且称月神为西皇。月为太阴,故西皇当为西母。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西母’之中何以插上一个‘王’字。这是因为王的本义为旺,谓火烧旺盛,后引申为保存天然火种之事。在母系氏族中,司火之人称为王母,即司火的老祖母。由于火在初民生活中极为重要,故司火之人也就有特殊的地位,从而被尊为王,作为称王天下的代表。可见,王母故事是在原始自然神化与祖先崇拜、种族起源神化的融合之中产生的。经过长期的流传,又演变为仙话。

 

Leave a Reply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