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啸乐(口哨音乐)艺术

“啸”在历史上受歧视的体现及原因考辩

 

载《啸乐(口哨音乐)艺术基础》69-80页

啸在历史上虽不断发展,但较为艰难、曲折。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我国古代只有巫者和道教(以隐居者为主,下详)、社会下层不排斥啸。《山海经·西山经》中的怪物西王母,似是原始部落领袖的传说反映,后传为神仙;《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汉·王逸注:“夫啸者,阴也。呼者,阳也。阳主魂,阴主魄:故必啸呼以感之。”(473下):为与巫鬼有关的啸叫。《庄子》佚文:“童子夜啸,鬼数若齿”,(353)能召来鬼魅。《淮南子·览冥训》:“夏桀之时,主暗晦而不明……西老折胜,黄神啸吟。”汉·高诱注:“西王母折其头上所戴胜……黄帝之神伤道之衰,故啸吟而长叹也。”.66下)似由《山海经》西王母记载推演而来。作者与所言事年代悬隔,难以凭信,后认为道家著作。而且,从《楚辞》到葛洪《神仙传》和《灵宝经》等,反映出术士常有以啸为施法手段而道士常有传授啸法的。《封氏闻见记》引《啸旨》称:“广云:其事出于道书”(68),是有道理的。《封氏闻见记》录《啸旨》“斯古之学道者哉”,(68)《太平御览》录作“故古之学道者重矣”(1814下),明·程明善《啸余谱》录“于《道藏》中得玉川子”本作“故古之学道者每深致意焉”(302):皆与道家有联系。宋王柏少年自号长啸,“慕诸葛亮为人”原因之外,跟其父“主管建昌军仙都观(重要道观,又称麻姑仙坛)”应不无关系。明·陈继儒《岩栖幽事》说:“韵书、字学、啸旨,山居清暇,不可不习”,(89762)几乎已认为是隐逸修道的必修课。但因历代内法外儒;道教受儒、佛教影响很大(西汉董仲舒阴阳五行递变说深刻地影响道教的产生,儒家的尊天地、敬君师、孝友悌的伦理思想也成为道教的内部戒律;南北朝时,受佛教的影响和刺激,编造大量道经、丰富教礼祭典、建立起较系统化的道教体系;金元时期,道教全真派吸收儒、佛思想形成以道家为核心的三教合一教派;明正一教派倡三教归一,以心性为共同之源,向理学靠拢);又因为音量较小(下详),也不能被道教音乐吸收,道教主流并不重视:只在其中的岩栖之人中自生自灭地流传,对社会影响有限。

以孔子为代表的的儒家“不语怪、力、乱、神”,对啸持排斥态度。作为中华文化多数时代正统的儒家经典,仅《诗经》有三例妇女作啸。《礼记·内则》:“男子入内,不啸不指。”汉郑玄注:“啸,读为叱。叱,嫌有隐使也。”(1462下)以《汉语大字典》为代表的辞书就都设了这一义项,释为“大声呼喝”,其实可疑。因为其一无其他用例;其二不合情理,修身讲究“温文尔雅”,内外无别;其三不合郑注。“大声呼喝”与“嫌有隐使”,完全无法对上号。笔者认为,这里“隐使”即“用作共同行动或召集伙伴的信号”,正是啸叫的基本作用之一。“嫌有隐使”,是指有发出隐秘信号的嫌疑。“读为叱”是摹声或读破,即以变读的方法使其区别于其他的不同语义。唐孔颖达疏:“啸是自啸,叱谓叱人”,说明两者的差别仅此而已。《集韵》“或作啸”,说明也有这样写的。明本唐孙广《啸旨》记载啸乐技术十二事,其中就有“叱”,可以为证。杨天宇《礼记译注》解释为“吹口哨”,理解是对的,只是所用术语不恰当而已。释作“用啸叫示意”,就对了。这则语料却可能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诗经》和其他记载中,啸者多为女性?富有生命力的啸乐在历史上却一般没有正统地位?因为“用作共同行动或召集伙伴的信号”是啸叫的基本作用之一,故“嫌有隐使”,引起统治者的反感。唐颜师古《匡谬正俗》卷三:“啸者,谓若有所召命,密相讽诱,若齐庄抚楹而歌耳”,也证实了这一点。“男子入内”及类似情况不允许使用,是这种反感的礼制体现。

《史记》、《汉书》仅兽(猿、虎)啸,当是受其影响所致。裴注有啸9例,但《三国志》却是正史中唯一无啸字的。这正反映后者秉承正统观念歧视啸,而前者却没有这种偏见。

华夏上层人士作啸,多为早年贫贱或不得志时而没有主要当权者:诸葛亮躬耕南阳时“长啸抱膝”,及其贵为丞相、武乡侯,再未听说有此事。曹植多写啸且写自己作啸,但曹丕只写虎啸。异族和败则为寇的统治者则有作啸的,如石勒、刘元海等,很可能是实录,但比较而言,也有贬损的意味。

《后汉书·隗嚣传》出现了士人的抒情啸,见所录王遵《喻牛邯书》:“前计抑绝,后策不从,所以吟啸扼腕,垂涕登车。”王遵生西汉末年,父为上郡太守,少豪侠,有才辩。初为隗嚣部将,后归光武。因长期生活在西北军中,似有异族影响。其啸强烈抒情,但似仍为啸叫。

《后汉书·党锢列传》:“后汝南太守宗资任功曹范滂,南阳太守成瑨亦委功曹岑晊,二郡又为谣曰:‘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瑨但坐啸。’”谢承书注:“成瑨少修仁义,笃学,以清名见。举孝廉,拜郎中,迁南阳太守。郡旧多豪强,中官黄门磐(牙互)境界。瑨下车振威严以检摄之。是时桓帝乳母、中官贵人外亲张子禁,怙恃贵势,不畏法网。功曹岑晊劝使捕子禁付宛狱,笞杀之。桓帝征瑨,下狱死。”(2186)《通鉴纪事本末》卷八略同。(619-623)分析可知,民谣实际主要是离间太守和功曹的。因为当时尚不为主流社会接受,说成瑨作啸也为贬损其形象。

曹丕作为九五之尊,写到虎啸。曹植不但有皇亲、王者之尊,而且以“才高八斗”彪炳千秋。他共写了7次啸,比其他人的总和还多,而且品种最全。其中不但有啸叫,而且有啸乐;不但有虎、仙人、妇女之啸,而且有自身作啸(《九愁赋》:“嗟离思之难忘,心惨毒而含哀……愁戚戚其无为,游绿林其逍遥。临白水以悲啸,猿惊听而失条。”《远游篇》:“远游临四海,俯仰观洪波,大鱼若曲陵,乘浪相经过。灵鼇戴方丈,神岳俨嵯峨!仙人翔其隅,玉女戏其阿。琼蕊可疗饥,仰首吸朝霞。昆仑本吾宅,中州非吾家。将归谒东父,一举超流沙。鼓翼舞时风,长啸激清歌。金石固易弊,日月同光华。齐年与天地,万乘安足多!”(402)后者虽然是写自己的神仙理想,仍有巫道影响,但为作者自身之啸亦无疑)。其祖父曹嵩本姓夏侯,为曹姓宦官收养,后父亲曹操长年军旅征战又相信神道。其子写啸,似有这种影响。建安文人有啸13例,据考证,乃曹植倡导的影响,基本奠定了啸在文人作品中的地位。但他本人在当时仍是受压制的。

到晋竹林七贤的领袖之一,不但嵇康写啸(《幽愤诗》有“煌煌灵芝,一年三秀。予独何为?有志不就。惩难思复,心焉内疚。庶勗将来,无馨无臭。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心之忧矣,永啸长吟。”),而且阮籍善啸(《三国志》裴注有啸9处,4为虎啸,1为类虎的驺虞,1为诸葛亮,而仅阮籍有三处之多。《渊鉴类函》卷266引《白帖》:“阮嗣宗善啸。”),其父阮瑀为建安七子之一,受建安文人影响的可能性也较大。写啸的嵇康丢了命,善啸的阮籍,著述不着一个啸字(不论写苏门先生、诸乐、神仙、、鸿鹄、凤凰、隐居者、广成子,还是思,以及猴吟、舜歌、西王母弹琴,皆不啸。唯一为据《艺文类聚》辑佚的《咏怀》:“啸歌伤怀,独寤无言。”为旧集所无),似乎是有意在回避与曹魏的联系,这也反映了一种特殊的对啸的歧视。而扶义说他“长啸慷慨”,实际上只认为是“动与世乖”的不当行为之一。《晋书》:“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1359)……咸与籍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富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服,皆锦绮粲目。咸以竿挂大布犊鼻於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1362)看来也有受社会歧视的问题。嵇康、张华、潘岳、左思、陆云、郭璞、葛洪、习凿齿、陶潜等其他写啸者,不是被杀就是不得志、隐居或与当权者意见相左等,似乎可以看到当权者对啸有所压制。连累嵇康丢命的吕安,有“涉泽求蹊,披荆觅路,啸咏沟渠,良不可度”的文句,也是一个对当政不满且喜欢写啸的人。

《晋书·成公绥传》:“绥雅好音乐,尝当暑承风而啸,泠然成曲。”其作《啸赋》,是理论的集大成者和杰出代表。然“性寡欲,不营资产,家贫岁饥,常晏如也”;《文选》注引晋·臧荣绪《晋书》“少有俊才而口吃……时人以其贫贱不重其文”,仍无法摆脱受歧视的命运。

晋葛洪著《抱朴子》,宣传内神仙外儒术的思想。其《内篇》谈“神仙方药、鬼神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是古代体系最完整的“神仙家言”。其《外篇》则用儒家观点,论“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其中,《行品》“士有行己高简,风格峻峭。啸傲偃蹇,凌侪慢俗。不肃检括,不护小失。适情率意,旁若无人。朋党排遣,谈者同败。上友不附,品藻所遗”是作为“立朝正色,知无不为。忠于奉上,明以摄下”的对立面列举的,当然不认为是值得肯定的。而其中《疾谬》“汉之末世……终日无及义之言,彻夜无箴规之益。诬引老庄,贵于率任,大行不顾细礼,至人不拘检括,啸傲纵逸,谓之体道。呜呼!惜乎!岂不哀哉!”则明确持谴责、否定立场。

《晋书·王廙传》:“廙为荆州刺史,性儁率。尝从南下,旦自寻阳,迅风飞帆,暮至都,倚舫楼长啸,神气甚逸。王导谓庾亮曰:‘世将为伤时识事。’亮曰;‘正足舒其逸气耳。’”王廙史传工诗画,善音乐、射御、博弈诸杂技,可以“倚楼长啸”;王导为其从兄,大概是因为历事三朝、出将入相,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所以持批评态度。“伤时”用后代的话说,就是“对社会不满”;而“识事”,就是“起事的暗号”。整句话的理解是:社会上的人必定认为这是(省“以之”)对现实不满或发出起事的暗号。当然,这批评只是爱护的担心。庾亮所说,当然也不是有心唱反腔,只是宽解而已。

《宋史·王柏传》的记载更为明确:“王柏字会之,婺州金华人。大父崇政殿说书师愈,从杨时受《易》、《论语》,既。又从朱熹、张栻、吕祖谦游。父翰,朝奉郎,主管建昌军仙都观,兄弟皆及熹、祖谦之门。柏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年逾三十,始知家学之原,捐去俗学,勇于求道。与其友汪开之著《论语通旨》,至‘居处恭,执事敬’,惕然叹曰:‘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亟更以鲁斋。”除文中说明的原因,我们还可以看出,该祖孙都受过理学大师朱熹等的影响。

徐铉、蒯亮《稽神录》卷六《朱廷禹》“博访医、巫治”会吹指长啸,能召山禽的十岁儿,直到被治得不敢吹了。似乎少见多怪,其实更可能是歧视。

由此可知,古人歧视啸的原因,不仅是孙机所言“士子重举业”(62),因为科举兴起于啸较为兴盛的隋、唐;主要是“学者讲义理”,即儒家及其后来的程朱理学要求士人规范自己的思想言行所致。

有趣的是指啸最早记载为古印度和佛经([日]林谦三《东亚乐器考》:“古印度老早就用这吹法来礼赞尊贵、神圣的人或物,有时就以吹鸣代替了奏动乐器。或敬菩提树,或礼拜寺院……佛典中往往有这种吹法的记载。”(327-328)),应该是不排斥啸的,但大概是受儒家正统思想影响中国化的原因,后来中国佛教也歧视了。南朝梁惠皎《高僧传·卷七·释僧彻传》载:他“又以问道之暇,亦厝怀篇牍,至若一赋一咏,辄落笔成章。尝至山南攀松而啸,于是清风远集,众鸟和鸣,超然有胜气。退还咨远:‘律制管弦,戒绝歌舞,一吟一啸,可得为乎?’远曰:‘以散乱言之,皆为违法。’由是乃止。”

不局限于学派思想或宗教背景,一般人从音乐特点和风俗习惯上,也容易对啸产生歧视:

晋桓元与袁山松有对啸的作用及与言、歌比较进行讨论的书信。(1783、2142)桓元《与袁宜都论啸书》:“论卿歌、赋、序,咏音声皆有清味。然以啸为仿佛有限,不足以致幽旨,将未至耶?夫契神之音,既不俟多赡而通其致。苟一音,足以究清和之极。阮公之言,不动苏门之听,而微啸一鼓,元默为之改颜。若人之兴逸响,惟深也哉!”这是用知音间啸的默契共鸣作用来反对对啸表情达意不够清楚、深入的批评,甚至认为胜过语言,当然不够客观。袁山松《答桓南郡书》:“啸有清浮之美,而无控引之深;歌穷渊根之致,用之弥觉其远。至乎吐辞、送意,曲就其奥,岂唇吻之切,发一往之清泠而已哉!若夫阮公之啸,苏门之和,盖感其一奇。何为征此,一至大疑啸歌所拘耶?”这是批评啸音较为纤弱[指啸略强,但表现力又似稍逊。故《啸赋》(89759中)“于时曜灵俄景、流光蒙汜”,(《广雅》:“耀灵,日也。俄,邪也。”《淮南子》:“蒙汜,日所入处。”)是指演奏最佳时间为傍晚。“若乃登高台以临远、披文轩而骋望……游崇岗、陵景山(李善注:景山,大山也。)。临岩侧,望流川。坐磐石,漱清泉”,是指演奏最佳地点,非唯景色宜人,亦为环境幽静。其描写声音虽有“猛虎应于中谷”,孙广《啸旨》演绎为曲目《深溪虎》。深者,远也。远远传来的声音,音量自然不会很大。《古今图书集成》录明本《啸旨》述最佳演奏时间和地点有:“林塘春照,晚日和风;当盛夏郁蒸,华果四合;华林修竹之下;浓雪昼暝,凄风飞雪之时;日暎空山,风生众壑;高秋和,风景丽;寒郊原野,阴(缺一字)若雾;傍暎岩峦,俯对潭、洞;地气闭固,烟凝阴冱;深山大泽,极高极远;天气清肃,氛垢之外”(89758-89759):都是一致的。由此可知,封氏对啸的了解,其实有限。皮日休《夏景无事因怀章来二上人二首》“啸馆大都偏见月”,啸馆非专名,因此,应为地点宾语的谓宾结构,义为“在馆中啸”。说明在馆中啸的最佳时间是月夜,因其声小也。《法新社介绍世界一些地方的“口哨语言”》、李曼《上帝赐予的魔笛》所说用口哨交流信息的地区,基本都是山区,远离尘嚣,道理是一样的。《太平御览》载王子年《拾遗记》:“太始二年,南方有回霄之国,人皆善啸。大丈夫啸闻百里,妇人啸闻五十里。如笙、竽之音。秋、冬则声清高,春、夏则声沉下。人舌尖处倒向喉内,亦云有两舌重沓。以爪徐徐刮之,则啸声逾远。故《吕氏春秋》云:反舌殊乡之国。即此之谓也。”(1813-1814)同理可知,实际只反映了古人的认识、理想和向往。口共鸣腔甚小,欲声闻百里、五十里是不可能的;“舌尖倒向喉内、两舌重沓、以爪刮舌”,都会破坏脆弱的共鸣腔。《世说新语》说阮籍“啸闻数百步”,(89761中)赵荫棠先生说“是可能的,据我的经验,‘打呼哨’亦可闻数百步。”但据上下文,赵先生并没有说自己会吹,而只是听小贩吹过,了解仍有限。指啸还有可能近似。如为徒啸,就只能是夸张了。李曼《上帝赐予的魔笛》“据说当地人登高长哨,其声遥遥可传至数里以外”;其称美国第一个公演和灌制唱片的艺术家阿利斯·肖,“发出的哨声可传至两个街区以外”:同样如此。《法新社介绍世界一些地方的“口哨语言”》说“可以在距离3公里的情况下轻松对话”下文又说须“借强劲风力传送”,说明实际上只是山区最佳条件下的最好效果。赵荫棠先生说:“孙登啸闻半岭,似乎令我们骇然,不过我们要知道苏门并不是很高的山,半岭又无一定尺寸,山谷又容易发生回声,以情势推之,孙登之啸也不会比阮籍差多少。”这是对的。啸字《广韵》属心纽四等,古语音学与洪音相对属细音;从肃(肖同,肖本义笔者认为即月变小,详另文)的字多有变小(瘦、薄、细同)义,如石肃(砺石)、消、销、霄(物至高空愈小)、硝(能融化于水)、削(使小)、捎(消除)、娋(渐侵)等和小(结果,瘦、薄、细同)义,如骕(骏马,不会太肥)、箫(编小竹)、鱐(干鱼)、萧(凄清)、屑、悄、俏(苗条)、綃(薄纱)魈(山林之怪,形如小儿)、睄(小视)、稍、梢、艄、弰(弓末端)、筲(淘米器)、旓(旗飘带)、輎(古鹿皮饰兵车,属轻车)、峭等:亦其音较小之一证],缺乏低音,而且不能与语言结合,故表情达意比不上歌。客观地评价,后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新辞源》释“啸聚”为“号召众人集合,有所举事”,例引《后汉书·西羌传论》.《新辞海》释为“互相呼召,聚集成群。”例引《新唐书·室韦传》“(契丹别种,东胡之北也,盖丁零苗裔也……小或千户,大数千户。滨散川谷,逐水草而处。不赋敛。)每弋猎,即相啸聚。(事毕去,不相臣制。故虽猛悍喜战,而卒不能为强国。)”后又说:“旧时多称盗匪结伙,如:啸聚山林。”虽都不错,但都不全面。实际情况应是,异族因习俗不同,造反者因无条件,多不遵钟鼓传令之制,而以方便的啸“作共同行动或召集伙伴的信号”。《汉语大字典》因此又增加“呼召、号召”义项,这是从作用上着眼的。《水浒传》中密谋者的啸叫声,常令统治者或大户主人胆战心惊。儒家和古代正统思想反感啸,也正是由此产生。现在,还有地方把啸叫称为“响马哨”。《宋史·范镇传》(337):“镇学本六经,口不道佛、老、申、韩之说,契丹、高丽皆传诵其文。少时赋:‘长啸却边(一作胡)骑。’晚使辽,人相目曰:‘此长啸公也。’”辽人对这位先生的文章虽有所知,但早年一句掉书袋子的话,因说到长啸,显然记忆更为深刻,这与汉族不同。

古代妇女常见作啸,除《诗经》三例、鲁漆室邑女(《列女传·仁智篇》载:鲁漆室邑之女,过时未适人,倚柱而啸。旁人闻之,心莫不为之惨者。邻妇从之游曰:“何啸之悲也,子欲嫁乎?吾为子求偶。”女曰:“吾岂为不嫁之故而悲哉!忧吾君老、太子少也。”(352-353))、商陵牧子妻(晋·崔豹《古今注·音乐》、《琴操》、《乐府诗集·五八》记载,周时商(《太平御览》作“高”)陵牧子娶妻五年无子,父兄欲为改娶。妻闻之,中夜惊起,倚户悲啸。牧子为之悲伤作歌:“将乖比翼隔天端,山川悠远路漫漫,揽衣不寝食忘餐!”此歌后称《别鹤操》,又称《别鹤怨》,为乐府琴曲之一)以外,还有《古今图书集成》所录《赵飞燕外传》中的赵飞燕等,这可能是因为妇女中常有异族俘虏或出身下层者。且来自下层的女性仆人常做的抱孩子撒尿至今仍以啸叫作为条件反射的信号:不受上述礼制限制。

《楚辞·招魂》汉·王逸注(473下)以阴阳分啸呼,开后代先河。我国古代因男尊女卑等原因,尊阳抑阴,也导致对啸的歧视。三国时管辂《别传》认为“龙者阳精,以潜于阴,幽灵上通,和气感神。二物相扶,故能兴云。虎者阴精,而居于阳,依木长啸,动于巽林。二数相感,故能运风。”似乎因为中华文明的图腾——龙为阳,而虎只能属阴。威猛、雄壮的虎叫称啸,似乎由此而来。

宋后成为艺人的表演技巧,河南焦作和山西侯马出土的金代陶俑中吹口哨者,皆为演出中的艺人。元杂剧的科泛中常见记明“打哨子”的地方。在宋至金、元的杂剧演出中,吹口哨是丑角行当的一项重要表演技巧(62)。周煇(周邦彦子)《清波杂志》(《佩文韵府》牧啸条引)“耳不听丝竹之音而荛歌牧啸之为乐”,将啸定为荛牧之事与丝竹对举:皆为正统上流不齿。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啸乐只有在汉末、魏晋(天下多故,达士高人由主张达生任性走向逸世高蹈)和唐朝(以与老子同姓相标榜)等少数时代,才出现过繁荣。而左倾时代则被认为是流氓阿飞的行为。香港《明报》2005年9月28日报道圣公会邓肇建中学中一级林洋洋同学批评曾荫权先生在董建华先生宣布辞职前夕吹口哨说:“请改善自己的行为,吹口哨代表过于自信,惹人反感。”《武汉晨报》2006年12月1日A.18版文《陕西 冲女性吹口哨建议视为性骚扰》据《华商报》报道,陕西省十届人大“有委员表示……有陌生男人吹口哨……只要违背妇女意愿,都属于性骚扰。”口哨根据所吹内容和场合有不同意义,笼统认为“代表过于自信,惹人反感”,当然是以偏概全;女子根据自己主观意愿就认定男人吹口哨为“性骚扰”,也不符合法律的公正和公平原则。一方的主观意愿不够客观,有可能是自作多情或心情不好,容易造成冤、假、错案,损害吹口哨男人的正当权利;而且该说法明显歧视妇女。按男女平等的精神用归谬法推理,就能看出问题。妇女如果违背男人或父母违背子女的意愿吹口哨,难道也应视为性骚扰?!

无独有偶,与中华文明无涉的世界其他地方也有对啸的歧视,可以作为我们认识这一现象的佐证。李曼《上帝赐予的魔笛》:“口哨(即啸,下同)艺术难于风靡世界是由于一些国家的风俗所致。阿拉伯国家的风俗规定:吹口哨者被罚40天不准清口洁齿。有的地方还有人笃信这种观念:航船吹口哨会招致风暴,采矿吹口哨会引起瓦斯爆炸。妇女吹口哨总是被认为会招灾引祸,至少是她大病将临的先兆。1931年,纽约大学的一位著名的哲学教授撰文说:‘吹口哨是低能、弱智的象征,成功的男人是从不吹口哨的。’这篇文章引起强烈反响,他的办公桌几乎被来自各方的抨击淹没了。口哨学校的学生在他的寓所前抗议示威,人们并列出长长的爱好口哨的伟人名单:罗斯福总统、威尔逊总统、科学家爱因斯坦、汽车大王福特、石油巨子洛克菲勒……来反驳。”1981年国际口哨大赛总冠军(唯一获此殊荣的女子)南希·福兰,自称“吹口哨的第一位淑女”,坚定地认为口哨吹奏者“是艺术家,而不是耍把戏的人”。这说明不但这一表意和艺术方式是人类较普遍使用的,而且,在有的地区、有的历史时期或某些人群中歧视或反感它,也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消除这种歧视,恐怕至今还是一些地区或人群中有待完成的任务。

 

全国各地有关啸(口哨)的历史名人、典籍和名胜资料目录

湖北省

武汉:作家活动:楚屈原,汉末三国诸葛亮,晋袁山松,唐李白、元稹、牛僧孺、皮日休,宋苏轼、岳飞,明杨基、刘炜、秦金、伍全、俞振才、彭飞、何迁、张凤翼、沈鈇、徐一忠、何璧、魏耕,清顾景星、桑调元、程襄龙、周系英、李为霖、谭溥、李兴祖

  风景名胜:黄鹤楼、东湖、长春观、龙泉寺、来山铺

  作家籍贯:明何炌、张文光、显槐、游士任,清王守正

  典籍:清·潘永圜编《宋稗类钞·道教·十三》

秭归:典籍:《楚辞·招魂》

      作家籍贯:楚屈原

      风景名胜:屈原故里

南漳、谷城:作家籍贯:楚宋玉

      风景名胜:楚宋玉故里

宜城:作家活动:楚屈原

      人物籍贯:唐刘方玄

襄阳:作家籍贯:晋习凿齿,唐孟浩然、杜甫

  作家活动:楚屈原,汉末三国王粲、诸葛亮,唐皮日休,清尹会一(、吴耀斗)

  风景名胜:古隆中

江陵:作家活动:晋桓玄、王廙,南朝齐宗测,唐元稹、宋文莹

  风景名胜:屈原纪念地、今“荆楚跳丧舞”

黄州:作家活动:宋陆游、苏轼

      风景名胜:东坡赤壁

鄂州:风景名胜:雷山舒啸亭

      作家活动:宋苏轼

通山:风景名胜:九宫山

蒲圻:风景名胜:赤壁

安陆:作家籍贯:北宋宋祁、明何迁

光化:作家籍贯:晋、南朝宋范晔

蕲州:作家籍贯:清顾景星

罗田:作者籍贯:陈瑞琳

枝江:作者籍贯:清罗人龙

蒲圻:人物籍贯:明魏珩如、邓士毅、廖道南,清燕遗民

      风景名胜:羊楼洞

嘉鱼:人物籍贯:明尹相

咸宁:人物籍贯:清姚亨

大冶:人物籍贯:清余国柱

 

河南省

洛阳:典籍:《诗经。王风·中谷有蓷》

      作家活动:曹植、晋司马彪

      作家籍贯:魏鱼豢、唐元稹、郑怀古、刘禹锡,五代南唐刘崇远,宋富弼、邵伯温

正阳:人物籍贯:东汉黄宪

商丘:作家籍贯:战国庄子、西汉戴圣

信阳:人物籍贯:汉赵飞燕

开封:作家籍贯:魏晋阮籍

滑县:作家籍贯:晋成公绥

中牟:作家籍贯:晋潘岳

太康:作家籍贯:晋谢安、谢奕、袁山松,南朝宋谢惠连

新乡:人物活动:晋孙登

      风景名胜:孙登啸台

巩县:作家活动:杜甫

淮阳:作家籍贯:晋殷仲堪

许昌:人物籍贯:晋王浑妻钟氏

南阳:作家籍贯:东汉杜笃、南北朝庾信

      人物活动:金元好问

郾城:作家籍贯:东汉许慎

灵宝:人物籍贯:东汉成缙

孟县:作家籍贯:唐韩愈

沁阳:作家籍贯:唐岑参、李商隐

汤阴:作家籍贯:宋岳飞

潢川:作家籍贯:元马祖常                     

尉氏:风景名胜:县东城墙上阮籍啸台

杞县:人物活动:北宋宋祁

淅川:作家籍贯:晋、南朝宋范晔

温县:作家籍贯:晋司马彪

襄城:作家籍贯:清李来章

新蔡:作家籍贯:东晋干宝

禹县:人物籍贯:东汉刘根

确山:作家籍贯:唐袁郊

济源:作家籍贯:唐卢仝

登封:作家活动:唐卢仝

 

山东省

沂南:人物籍贯:三国诸葛亮

邹县:作家籍贯:汉魏王粲

梁山:人物活动:《水浒》众英雄

漆室:人物活动:周漆室邑女

寿光:人物籍贯:汉魏徐干

平阴:人物籍贯:汉魏刘祯

东平:人物籍贯:三国魏吕安

临淄:人物活动:西汉栾巴

益都:人物籍贯:晋左思

高密:人物籍贯:东汉郑玄

德县:人物籍贯:汉东方朔、南朝齐刘善明

高平:人物籍贯:晋刘道真

临沂:人物籍贯:晋王廙,刘宋颜延之、王韶之

济南:作家籍贯:宋周密

桓台:作家籍贯:清王世祯

淄博:作家籍贯:清蒲松龄

烟台:作者籍贯:清王照圆

郯城:作者籍贯:晋李兴

泰安:人物活动:唐李白

      风景名胜:泰山

阳信:作者籍贯:汉东方朔

诸城:作者籍贯:清初张侗

五莲:人物活动:清初张侗

 

浙江省

海宁:人物籍贯:董澐厉

嘉兴:作者籍贯:清吴文溥

萧山:作者籍贯清毛奇龄

绍兴:人物活动:春秋勾践

      作者籍贯:唐范櫖、宋陆游

吴兴:作者籍贯:南朝梁丘迟、元赵孟頫、明凌濛初

      人物活动:刘宋王韶之、唐范櫖

义乌:作者籍贯:唐骆宾王、明宋濂

德清:作者籍贯:唐孟郊

杭州:作者籍贯:宋周煇、文莹、元张雨、清袁枚

      人物活动:宋僧普济

金华:人物籍贯:宋王柏

青田:作者籍贯:明刘基

嘉善:作者籍贯:明魏学洢

宁波:作者籍贯:明沈明臣

慈溪:作者籍贯:明刘炜、徐一忠、顾景星

新昌:作者籍贯:明俞振才

鄞县:人物活动:唐李伉

缙云:人物活动:唐五代杜光庭

临海:人物活动:晋成公绥

 

江苏省

句容:作者籍贯:晋葛洪、清·潘永圜

江宁:作者籍贯:南朝陶弘景

徐州:作者籍贯:汉刘向、刘歆,晋宋刘敬叔,刘宋刘义庆

苏州:人物籍贯:春秋吴阖闾、明杨基、张凤翼

      风景名胜:留园舒啸亭

南京:人物活动:东晋诸名士、梁元帝萧绎、五代南唐刘崇远

涟水:作者籍贯:刘宋鲍照

高邮:作者籍贯:宋崔公度

昆山:作者籍贯:明归有光、张溥、王逢年

太仓:作者籍贯:清吴伟业

东台:作者籍贯:清吴嘉纪

无锡:作者籍贯:元末倪瓒、明秦金

常熟:作者籍贯:明末清初钱谦益

吴江:作者籍贯:清末民初柳亚子

扬州:旅游点:瘦西湖大明寺寄啸山庄

      作者籍贯:宋徐铉

仪征:作者籍贯:清阮元

 

山西省

太原:人物活动:晋刘琨、孙楚,唐白居易,元李俊民,明罗贯中

潞城:人物籍贯:汉伶玄

闻喜:作者籍贯:晋郭璞、裴启,宋司马光

河津:作者籍贯:唐王勃

汾阳:作者籍贯:唐宋之问

永济:作者籍贯:唐王维、柳宗元、畅当

忻县:作者籍贯:金元好问

 

安徽省

陵阳:人物活动:战国屈原

寿县:人物活动:汉刘安

怀远:作者籍贯:晋桓玄

亳县:作者籍贯:魏曹丕、曹植

宿县:作者籍贯:魏嵇康

歙县:人物籍贯:明程明善、明末清初汪京,清程襄龙

芜湖:作者籍贯:民初阿英

太和:作者籍贯:汉郭宪

青阳:风景名胜:九华山天柱峰

贵池:作者籍贯:唐康骈

 

河北省

石家庄:作者籍贯:晋刘琨

临漳:人物活动:魏曹植

霸县:人物籍贯:晋张华

深县:作者籍贯:晋张协、唐张读

沧县:作者籍贯:唐高适

丰润:作者籍贯:清曹寅

易县:人物籍贯:晋李兴

保定:作者籍贯:清尹会一

雄县:作者籍贯:后晋刘昫

邢台:作者籍贯:宋张师正

 

陕西省

咸阳:作者籍贯:东汉班固

西安:人物活动:汉刘向、唐杜甫、杜牧

      人物籍贯:西汉刘根

      典籍:《诗经。小雅·白华》

长安:人物籍贯:东汉初王遵、唐五代杜光庭

临潼:人物籍贯:唐颜师古

渭南:人物活动:唐白居易

延安、榆林一带:人物活动:西汉末年王遵

彬县:作者籍贯:唐皇甫枚

武功:作者籍贯:唐苏鹗

 

 

四川省

成都:人物籍贯:西汉栾巴

      人物活动:唐五代杜光庭

双流:人物籍贯:宋范镇

江油:人物活动:唐李白

眉山:作者籍贯:宋苏轼

射洪:作者籍贯:唐陈子昂

梓潼:作者籍贯:宋文同

中江:作者籍贯:宋苏舜钦

都江堰:名胜:青城山白云观(宫):唐五代杜光庭

 

江西省

九江:作者籍贯:晋陶渊明

      人物活动:东晋张僧鉴

永丰:作者籍贯:宋欧阳修

抚州:作者籍贯:宋王安石

景德镇:作者籍贯:明闵文振

铅山:作者籍贯:明费宏

安福:作者籍贯:明伍全

高安:作者籍贯:宋惠洪

 

甘肃省

酒泉:人物活动:《山海经》西王母

      风景名胜:昆仑山

秦安:作者籍贯:汉李陵、唐李白

灵台:作者籍贯:唐牛僧孺

兰州:人物活动:东汉西羌

 

上海市

松江:作者籍贯:晋陆机、陆云,唐陆蒙龟,明陈继儒、高启

 

北京市

乾隆皇帝、蒲松龄

 

广东省

广州罗浮山:人物活动:晋葛洪

韶关:作者籍贯:唐张九龄

增城:清人书记载有

 

福建省

晋江:人物活动:南朝宋人书记载有

福清:人物籍贯:明何璧

诏安:作者籍贯:明沈鈇

福州:风景名胜:舒啸台

泉州:风景名胜:一啸台

 

云南省

石屏:作者籍贯:清张汉

 

湖南省

溆浦:人物活动:楚屈原

沅陵:作者籍贯:彭飞

长沙:宋普济《五灯会元.茶陵郁山主赞》有

湘潭:作者籍贯:明王岱,清周系英、谭溥

茶陵:作者籍贯:明李东阳

 

重庆市

巫山:人物活动:唐范櫖

中外啸艺的历史发展及其成就(大事记)

 

载《啸乐(口哨音乐)艺术基础》49-69页

考察啸(啸及其啸艺,俗同称口哨,下同)的历史,我们知道它是人类早期听觉表意手段之一。后来语言由于自身表意的优越性占据了主要听觉表意手段的地位,啸只是作为语言的补充(如隐秘的约定性和丰富性)而存在。再后来,啸又和音乐与口技结合,产生了啸艺,成为了一门艺术。

作为一门艺术,啸艺已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相当程度的辉煌:

 

一、中国古代:

(1)类人猿和早期猿人:

《山海经》(传汉刘歆撰,可能仅是整理。主体虽形成于战国时期,部分甚至汉代增补,但史源很早)有西王母善啸的记载,其《西山经》云:“……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五朝小说大观》中东汉桓驎《西王母传》卷一之一页有“华”)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海内北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衍),其南有三青鸟(足乌)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其山万物尽有。”(50)

按以上记载,西王母是传说中古国首领。蓬头乱发,佩戴着玉胜和虎齿、豹尾而穴居,有专为其供食者,符合早期原始人首领的面貌。

以下记载可以帮助理解西王母的善啸:《山海经·北山经》:“(狱法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 ,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尔雅·释兽》“狒狒”,晋郭璞注:“其状如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则笑。交、广及南康郡山中亦有此物,大者长丈许,俗呼之曰山都。”没有“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的问题。梁顾野王《玉篇》:“ ,兽。如犬,人面,见人即笑。”诸文中“见人则笑”不好理解。《文选·左思·三都赋》:“其上则猿父哀吟, 子长啸。”刘逵注:“ 子,猿类。猿身人面,见人啸。”说明“笑”可能是“啸”的同音讹字。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唐徐坚等《初学记》卷八河南道“事对”之“山都”条引《异物志》文同):“庐陵大山之间,有山都。似人,裸身,见人便走。自有男女,可长四五尺,能啸相唤。常在幽昧之中,似魑魅鬼物。”“见人便走”,符合人类的发展危害野生动物生存的一般状况,是可信的。在这种情况下,要它们见人则笑应该困难,只能是“啸”。“啸”的功能则是“相唤”(作用应该是发出危险警报)。刘义庆《幽明录》:“东昌县(三国吴置,故治在今江西省泰和县西)山有物,形如人,长四五尺,裸身。发长五六寸。常在高山岩石间住。喑哑作声,而不成语,能啸相呼。常隐于幽昧之间,不可恒见。有人伐木,宿于山中。至夜眠后,此物抱子从涧中发石取虾蟹,就人火边,烧炙以食儿。时人有未眠者,密相觉语,齐起共突击。便走,而遗其子,声如人啼也。此物使男女群共引石击人,趣得然后止。”“形如人”且知道利用火熟食,似乎已介人、猿之间,还没有语言,依然以“啸相呼”。由此可知,人啸应在语言之先。

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上:陵州刺史周遇,不茹荤血。尝语恂云:顷年自青社之海归闽,遭恶风,飘五日夜,不知行几千里也……到野义(疑人误,下同)国,船抵暗石而损,遂搬人物上岸。伺潮落,阁船而修之。初,不知在此国,有数人同入深林采野蔬。忽为野义所逐,一人被擒,余人惊走,回顾见数辈野义同食所得之人。同舟者惊愕无计,顷刻有百余野义皆赤发裸形,呀口怒目而至。有执木枪者,有雌而挟子者,篙工贾客,五十余人,遂齐将弓弩枪剑以敌之。果射倒二野义,即舁拽朋而遁。既去,遂伐木下寨,以防再来。野义畏弩,亦不复至。驻两日,修船方毕,随风而逝……

【分析】海外食人生番亦“啸”遁,说明不仅华夏猿人如此。

(2)妇女:华夏典籍首见《诗经》,三例(《召南·江有汜》:“不我过,其啸也歌。”(292中)《王风·中谷有推》“有女仳离,条其啸矣。”(332上)《小雅·白华》:“啸歌伤怀,念彼硕人。”(496下))皆妇女抒情啸,其中两例与歌连用,我们分析,已属啸乐范畴。汉刘向《列女传》载鲁漆室女、晋崔豹《古今注》载周时商陵牧子妻、汉伶玄《赵飞燕外传》载赵飞燕之啸,皆表情感人,应为啸乐。

(3)召唤巫鬼:《庄子》佚文“童子夜啸,鬼数若齿”(353)、《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汉·王逸注:“夫啸者,阴也。呼者,阳也。阳主魂,阴主魄:故必啸呼以感之。”(473下)皆为与巫鬼有关的啸叫。

(4)野兽:淮南王刘安《招隐士》“猨狖群啸”是记载猿猴类啸最早的。《史记》仅1例猿等的啸(司马相如《上林赋》:“于是乎玄猿素雌……栖息乎其间,长啸哀鸣……”(3031)张应斌先生《建安之啸与建安文坛》认为“是虎啸”,误。《汉书》除照录外,又出现了虎啸。

(5)士人:刘向《九叹·思古》“临深水以长啸”,代屈原抒情,寄托自己的身世感慨,写士人长啸,开后代风气。同时,也出现了士人的抒情啸(《后汉书·隗嚣传》录王遵《喻牛邯书》:“前计抑绝,后策不从,所以吟啸扼腕,垂涕登车。”王遵生西汉末年,父为上郡太守,少豪侠,有才辩。初为隗嚣部将,后归光武。因长期生活在西北军中,似有异族影响。其啸强烈抒情,但似仍为啸叫。《后汉书·党锢列传》:“后汝南太守宗资任功曹范滂,南阳太守成瑨亦委功曹岑晊,二郡又为谣曰:‘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瑨但坐啸。’”谢承书注:“成瑨少修仁义,笃学,以清名见。举孝廉,拜郎中,迁南阳太守。郡旧多豪强,中官黄门磐(牙互)境界。瑨下车振威严以检摄之。是时桓帝乳母、中官贵人外亲张子禁,怙恃贵势,不畏法网。功曹岑晊劝使捕子禁付宛狱,笞杀之。桓帝征瑨,下狱死。”(2186)《通鉴纪事本末》卷八略同。(619-623)分析可知,民谣实际主要是离间太守和功曹的。因为当时尚不为主流社会接受,说成瑨作啸也为贬损其形象。但啸因此得福,与一位反抗宦官的清流名士结缘。)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裴松之注引鱼豢《魏略》:“(诸葛)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则作为历史上一贯的正面人物、贤相和智者,对改变人们对啸的看法起了进一步的作用。早年既然“躬耕陇亩”,其作啸也应有下层生活的影响。

建安文人有啸13例。其中,徐干二例为女子啸歌,仍系受《诗经》影响;刘桢、王粲啸风,显然有巫道影响,但系作者所为:作为著名文人,当然又有发展意义。据考证,乃曹植倡导的影响。曹丕作为九五之尊,写到虎啸,也不会没有发展意义。到曹植,不但有皇亲、王者之尊,而且以“才高八斗”彪炳千秋。他共写了7次啸,比其他人的总合还多,而且品种最全。其中不但有啸叫,而且有啸乐;不但有虎、仙人、妇女之啸,而且有自身作啸(《九愁赋》:“嗟离思之难忘,心惨毒而含哀……愁戚戚其无为,游绿林其逍遥。临白水以悲啸,猿惊听而失条。”《远游篇》:“远游临四海,俯仰观洪波,大鱼若曲陵,乘浪相经过。灵鼇戴方丈,神岳俨嵯峨!仙人翔其隅,玉女戏其阿。琼蕊可疗饥,仰首吸朝霞。昆仑本吾宅,中州非吾家。将归谒东父,一举超流沙。鼓翼舞时风,长啸激清歌。金石固易弊,日月同光华。齐年与天地,万乘安足多!”(402)后者虽然是写自己的神仙理想,仍有巫道影响,但为作者自身之啸亦无疑),给后代啸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基本奠定了啸在文人作品中的地位。其父曹操本姓夏侯,为曹姓宦官收养,后长年军旅征战又相信神道。其子写啸,似有这种影响。

发展到晋代,不但阮籍善啸(《三国志》裴注有啸9处,4为虎啸,1为类虎的驺虞,1为诸葛亮,而仅阮籍有三处之多。《渊鉴类函》卷266引《白帖》:“阮嗣宗善啸。”其父阮瑀为建安七子之一,受建安文人影响的可能性也较大。)而且嵇康、张华、潘岳、左思、陆云、郭璞、葛洪、习凿齿、陶潜等写啸,基本奠定了啸在文人作品中的地位。6、俳优:刘歆《西京杂记》:“东方生善啸,每曼声长啸辄尘落帽。”(89760)(《太平御览》作“尘落瓦飞”(1814)),似乎只是记载俳优啸叫。

(6)异族啸:《后汉书·西羌传·论》:“羌戎……永初之间,群种蜂起……招引山豪,转相啸聚。揭木为兵,负柴为械。”1899-2900

(7)《啸赋》:《晋书·成公绥传》:“绥雅好音乐,尝当暑承风而啸,泠然成曲。”其所作《啸赋》,内容涉及人文及道德背景、发音部位、声音特点和作用、评价,以及与其他乐器的比较,成为理论的集大成者和杰出代表。

(8)《啸旨》:唐代著名诗人王勃、骆宾王、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柳宗元、李商隐、杜牧、白居易等写啸,而且还有又一理论高峰性的著作《啸旨》的诞生。应该说,还是较为红火的表现。

(9)叶啸。隋唐时代的九部乐、十部乐中有啸叶。《旧唐书·音乐志·二》有:“啸叶,衔叶而啸,其声清震,橘柚尤善。”唐杜佑《通典·乐》四注同。五代王建墓乐人浮雕也有啸叶演奏乐伎。元马端临《文献通考》:“或云:卷芦叶而为之,形如笳者也。”为符合现代属概念加种差的术语通例,下称叶啸。能列入乐班和音乐志,所奏为乐曲无疑。

(10)宋代以后,孙机说得对:文人“诗文中偶或提到啸,多半是在掉书袋,不一定实有其事”;从考古和俗文学作品中“看到的啸者,则大抵为艺人”(62)和下层百姓(如赵荫棠《啸歌之兴替与音理的解释》;“‘打呼哨’现在已经不成‘高雅君子’所办的事了,然犹有玩此种把戏者……我住在后局大院时,有小贩能以打呼哨摩(模仿)出流行歌(从下举例看实指戏)曲,此亦今日之啸也。”(36)夏文指出在现代民歌“喊(吆)号子”和湖北民间土家族歌舞——“荆楚跳丧鼓”(100)中仍然存在)。研究仍缓慢、持续发展。

 

二、在世界其他地方,啸艺也在不断发展:

指啸首先出现在古印度。(327-328)巴尔胡提塔的浮雕、犍陀罗的雕刻中人物,皆有以一手之拇指和食指同时置于两口角边,参照当时记载和现代认识,应为指啸。由此可知,当时以上地区流行这种指啸方法。

佛经中也有记载,隋·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那输陀罗梦品》叙述宫女用各种方法诱惑悉达太子以阻止其出家,其中有:“或于口中吹指,造作种种鸟声”。(328)“吹指”是谓宾结构,“指”是工具宾语,整个谓宾短语的意思是“用手指辅助的吹”。这进一步告诉我们,指啸是吹气发声的,当时可模仿各种鸟声。

新疆赫色勒的龟兹壁画里,也画着有这种景象。波罗浮图的浮雕里也还有个类似的表现,君士德《爪哇的音乐》插图12。(329)浮雕着一个人右手指触着口边。这与别的表现着许多纯土俗风的乐器的奏乐场面不同,可能是指啸的表现。

古印度和龟兹壁画表现的指啸,应该都属于将(多为左手)拇指和食指同时从两口角置入的类型。遗憾的是,大概也是因为刻工不熟此技或表现不精细,所有图象皆只是将手指靠在唇边而非置于口中。波罗浮屠雕刻有关叙述不详,未说明究竟是(右手)一指还是两指。

除啸叫以外,欧洲巴罗克时期,有口哨(即啸乐,下同)演奏的记载。

甚至语言高度发达的现代,啸叫表意仍在不少地区存在。《法新社介绍世界一些地方的“口哨语言”》说到在欧洲比利牛斯山脉法国比利牛斯省阿斯村,非洲安哥拉、博茨瓦纳、刚果、肯尼亚、坦桑利亚部分地区和加那利群岛的拉戈梅拉岛,美洲墨西哥三、四百万安哥、拉马扎西克和扎波西克人,亚洲土耳其和前苏联接壤的特拉布松南部20万交通不便的山区人中,存在用口哨为交际手段的语言。李曼《上帝赐予的魔笛》也介绍了西方(美欧)和世界其他地区啸(该文称为口哨)的情况,认为也“是人们交流信息的媒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招呼出租汽车,寻找孩子和宠物……夜过坟地时……壮胆”。

1886年,4个孩子的母亲阿利斯·肖在纽约首次公演啸乐,轰动美国。

1888年,她又与乔贝蒙合作灌制了世界上第一张啸乐唱片,其演奏的是《在威尼斯》。

1905年,美国作曲家、长号演奏家卜莱尔专门为啸乐谱写了《口哨与小狗》。

1909年,阿格尼丝·伍德沃德小姐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也是迄今最成功的啸艺学校(到该世纪40年代,美国这种学校已有6所。其中洛杉矶学校招生年龄6-60岁,毕业到影、视、电台任配音,分高、中、低音和花腔、抒情等班级,内容有鸟啼和吹奏法)。并组织有30位少女的“小鸟啸艺乐团”,很受欢迎。

1923年,阿格尼丝·伍德沃德小姐所撰《whistle》在纽约出版。

30年代美国弗雷德·洛厄利为贺拉斯·赫德乐队最叫座的演员,灌制一打以上啸乐唱片。其中《印第安人爱的召唤》售百万张以上。

得克萨斯州成立啸艺俱乐部。

(日)林谦三《东亚乐器考》四章“气乐器”——“啸(口哨)与指笛”(即指啸),谈到其性质作用、历史、发音部位方法以及在南亚和东亚历史上的出现情况(音乐出版社1962年版)

1957年出,1958年获最佳音乐等七项奥斯卡金像奖的《桂河大桥》中的啸乐《波基上校进行曲》则成为影片主题曲(故又名《桂河大桥进行曲》)。

1973年春,美国北卡罗莱那州路易斯堡一大学生在联欢会演出啸艺节目,大受欢迎。1974年春,各地民间自发汇集,成美国啸艺大赛,并建有国家啸艺博物馆。

1978年秋,开始国际啸艺大赛。1981年,洛杉矶啸艺学校毕业的南希·福兰成为唯一的女性总冠军。1985年秋,第八届在美国内华达州的卡森城举行,51位世界各地艺术家参加,盛况喜人。2002年4月18——21日第29届在美国北州路易斯堡举行。

2001年年初由国际口哨大会工作人员向《华盛顿邮报》发出的报道第28届国际口哨大会的邀请对口哨艺术提供了全世界的注意力。该报的Ann Gerhart 根据采写的报道,她还写了一篇文章,“撮拢你的嘴吹起来”,该文发表在2001年12月中旬出版的2002年1月版的《读者文摘》.(《读者文摘》在美国拥有近1300万的读者群,是美国最著名的杂志。)该文肯定了一批口哨家;他们是俄勒冈州Dayton市的Patty Ediger、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Emily Eagen、加拿大艾得蒙顿的 Michael Cooney、纽约市的Steven Herbst。该文的最后是让公众听口哨家作品的网址。(尽管口哨家的姓名未列出,但口哨作品是属于俄克拉荷马州Jenks市的Robert Stemmons和Michael Cooney。)

对Michael Barimo来说,2001年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01年11月3日他在纽约市林肯中心举办了口哨音乐会。

Robert Stemmons成功在加拿大和美国巡回演出,他和其他的领导者成功在俄克拉荷马塔尔萨市成功举办2001 Puckerama口哨音乐节。

口哨家Joel Brandon成功与交响乐团和其他音乐会表演者风行世界的巡回演出的一年。他的两张新CD已上市。

在今年4月的国际口哨大会过去之后,CNN对Michael Cooney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报道,对这位口哨世界锦标赛男子组冠军至少进行了4次新闻报道。当然,还有其他致力于推动口哨艺术的口哨家。对提供口哨新闻和推动努力这些人以及口哨家Dick Shaw,福兰克林县艺术委员会向他们表示祝贺和赞赏。(美国福兰克林县艺术委员会提供英文原稿)

美国首届啸乐(口哨音乐)节于2001年10月18-21日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塔尔萨市圆满结束,以后每年将举行。州长福兰克.凯廷宣布2002年10月14-20日的这一周为俄克拉荷马州的“口哨音乐周”。在“口哨音乐周”,从17日到20日,在俄克拉荷马州的塔尔萨市举办第二届美国口哨音乐节。

八月份是“国际口哨欣赏月”。 包括英国BBC、澳大利亚ABC、美国CBS无线网和全美无线网、加拿大CBC在内的许多国家电台、多家私营电台以及遍及全球的其他媒体,都已认可并推广“国际口哨欣赏月”。

2005年10月10日,日本举行了国内口哨初赛,共有30位选手参加了比赛,选拔出10位优胜者参加将于2006年4月份举行的日本国内口哨决赛。决赛的获胜者将获得代表日本参加2007年国际口哨大会(大赛)的费用(主要是机票)资助。

因费用问题,国际口哨大会(大赛)2006年暂停举办,这是1974年以来首次暂停每年一届的国际口哨大会(大赛)。

法国2007年十大金曲中有口哨乐曲。

日本夺得在美国恢复举办的第34届国际大赛多项第一名。

2008年日本茨城县牛久市成功举办第35届国际大赛,获得少年组全部和青年、成年妇女组多数第一名。

 

三、在现代中国:(以下按时间、同时间或不明按姓名字母为序,主要报道有省、直辖市级及以上影响的活动或事件)

 

20世纪

1937年赵荫棠先生发表《啸歌之兴替与音理的阐释》(先发表于《中央日报》文史副刊,后附《等韵源流》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40年代,张乐平先生《三毛从军记》画册中有三毛打鬼子立功凯旋吹《义勇军进行曲》。

 

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中央音乐学院编辑《中国古代音乐史料辑要》第一辑中有“啸”的内容。

 

80年代中国交响乐团首席双簧管演奏家章棣和先生在北京海淀歌剧院演出啸乐《夜鹰》,钢琴大师刘诗昆先生伴奏,罗天婵、张嫣等同台演出,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和媒体极高评价,成为现代中国将啸乐带入正式音乐舞台的第一人。后出啸乐磁带《口哨与乐队》、《匈牙利风光》。小提琴演奏家陈丘新、作曲家卞留念先生也开始公开演奏啸乐。

 

1982年发行匈牙利哈克·托马斯的啸乐唱片。

 

1983年陈振中先生在160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上海虹口轻音乐团唯一啸乐演员。

孙机发表论文《魏晋时代的“啸”》( 文史知识1983年7期)在与《美国的隐逸派诗人》一文的讨论中涉及“长啸”是否无词之歌的问题时,概述了“啸”的历史发展,同时也分析了啸与歌的区别。

 

1984年

陈振中先生在中国录音录像总公司上海分公司出《美妙的口哨》啸乐磁带,以后多次再版。12月并受邀到广州友谊剧院演出啸乐,台下掌声雷动。

周志明创作并表演的啸乐曲《愉快的教育》、《铁道游击队主题随想曲》、《畲乡春色》等在沿海的浙江省地市文艺调演和音乐舞蹈节、全国第二届残疾人文艺调演华东区演出中频频获奖。

 

1985年王芳女士开始在大连以及全国各省市文艺团体演出中尝试啸乐表演,取得了不少成果。

 

1986年

李友清先生在广东深圳青少年宫《大家乐》迎新晚会吹奏啸乐《青春的旋律》,受到观众欢迎和领导好评。后受邀随团到珠海演出,同样轰动。

7月刘赞成先生参加青海省二十余单位的慰问团慰问该省西部重点工程工人,第一次表演指啸。

12月13日夜,陈振中先生在上海体育馆《人道主义在我心中》文艺晚会上,与著名演员白杨、杨春霞、徐玉兰、阎维文等同台演出啸乐,被迫返场连吹7曲,受到专程主办晚会的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的称赞。

袁守鹏先生作为在校大学生在观看银川师专音乐系演出时,受邀表演啸乐《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赢得最多掌声。

 

1987年

陈振中先生啸乐参加中国首届艺术节获大奖。

广东佛山轻音乐团与李友清先生签约并为其办理停薪留职。

徐金鑫先生受吉林省人民广播电台邀请录音播出啸乐节目,效果很好。同年8月考入吉林化纤厂文工团,成为专业啸乐演员。先后获吉林市第二届松花湖金秋音乐节口哨表演一等奖;吉林省首届群众文艺节目展播优秀表演奖,职工文艺调演口哨表演一等奖。

 

1988年曹庆跃先生参加青岛人民广播电台春节文艺晚会,演奏啸乐《白毛女》。

 

1989年

徐金鑫撰写《口哨音乐演奏法》。

11月4日浙江省人民广播电台“浙江乐坛”播出“周志明口哨音乐欣赏”专题节目。

 

1990年

曹庆跃先生录制个人第一张啸乐专辑《口哨音乐——舞曲专辑》。

李友清先生成为台湾的阿不倒娱乐公司北京“不倒翁”娱乐城驻场特邀签约啸乐演员。后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28期《综艺大观》演出啸乐,获得成功。

刘建国先生啸乐连获武汉市、湖北省、全国残疾人文艺比赛大奖。

7月刘赞成先生的指啸在全国武警部队文艺汇演中获表演二等奖。

李曼发表《上帝赐予的魔笛》,介绍世界各地的啸艺情况(世界知识画报,1990年11期24-26)。

 

1991年陈振中先生啸乐演奏在全国5位推荐者中脱颖而出,入选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为14个节目中唯一啸乐独奏演员,并成为上海乐团轻音乐队特邀演员。多次与秦怡、陈述、胡松华、赵宗祥等巡演或同台演出。

 

1992年

夏滟洲发表《“啸”释》(黄钟1992年4期97-101),是我国音乐界研究“啸”的第一篇科学论文,全面讨论了其性质、类型、历史、特点和作用。

王明磊先生参加新乡市新星剧场“卡拉OK”歌手大赛,用啸乐演奏《多瑙河之波》,受称赞。6月,演奏《三峡情》获新乡市“新百杯”卡拉OK歌手大赛优秀歌手特别奖。11月参加市“金利来杯”卡拉OK歌手大赛总决赛的助兴演出,演奏《鸽子》,获称“牧野金口哨”。

曹庆跃先生录制个人第二张啸乐专辑《口哨音乐——中国电影怀旧金曲》,并参加潍坊国际风筝节多次与侯跃文、师胜杰、赵保乐、屠洪刚、刘斌同台演出。

 

1993年

3月中央电视台《艺苑风景线》为曹庆跃先生录制我国第一个啸乐MTV《弯弯的月亮》。深圳先科娱乐公司为曹庆跃先生录制个人第三张专辑、中国第一张啸乐CD唱片《口哨王——外国名曲集锦》

刘建国先生啸乐被调到湖北省残疾人艺术团,并代表湖北省进京,夺得国家民政部、广电部、中残联、教委举办的残疾人文艺调演优秀奖。

魏安民先生应邀到上海大世界中国吉尼斯总部表演。先后7次到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万国剪影、中国风、神州大舞台、城市之光等作指啸表演,被誉为“神州指啸第一人”。多年来,已为厂矿、学校、部队、机关、街道等为工人、防洪指战员、残疾人、福利院老人、外宾、失足青年等义务演出300多场。

 

1994

至1997年山东、青岛电视台多次专访、介绍曹庆跃先生的啸乐艺术。

10月7日刘赞成先生参加青海武警总队代表团,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参加全国武警总部文艺汇演中用指啸表演《一只鸟仔》,受到江*泽*民总书记和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时乐蒙的赞扬和亲切接见。后成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1995年

元月魏安民先生应中央电视台《曲苑杂谈》邀请,与6位著名演员表演《奇特的乐队》。后又应邀到上海大世界中国吉尼斯总部表演。

曹庆跃先生在青岛体育馆金秋十月大型文艺晚会与宋祖英、林依伦、唐国强、赵保乐《三国演义》剧组的演员同台演出啸乐。

 

1996年

年初魏安民先生在首届巴楚文化理论研讨会上应邀表演指啸节目。又致信武汉市委宣传部李宪生部长(后任市长)提出发展指啸的建议,收到复信(有原件),受到鼓励和肯定。又应邀到中央台视台《万国剪影》用指啸吹奏《花儿与少年》、《铃儿响叮当》等。

曹庆跃先生受邀到山东卫视“颐中演艺剧场”演出。

 

1997年

范子烨先生发表《论啸》(求是学刊1997年4期)。

夏天,李立忠先生应邀参加河北省电台综艺节目演出,同年又应邀参加石家庄市电台的综艺直播节目。

9月徐江(又名许江)先生在其所在的西安饭庄,拜访随中央交响乐团到西安演出的章棣和先生,很受教益。后先后被陕西省广播、电视及报纸进行过专题宣传报道。

刘建国先生用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杨凤仙编导的啸乐《梁祝韵情》进京参赛,获特别荣誉大奖。

 

1998年

3月18日武汉市音乐家协会高沛主席在武汉市文联主办、面向全国发行的《少年文学报》2版发表《口哨de趣闻轶事》,除介绍了口哨古今中外的历史,还介绍了现代口哨的一些类型,并认为“如今口哨不仅是一种自我娱乐的形式,同时也以一种独特的乐器(的面貌)出现在音乐舞台上”。

6月李友清先生受中央电视台《欢聚一堂》节目组邀请作啸乐节目。9月又受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邀请表演。

8月刘赞成先生在兰州铁路公安局西宁分局为4名加纳和科特迪瓦外宾举办的文艺晚会上用指啸吹奏《少年壮志不言愁》,倾倒全场观众。

 

1999年

范子烨先生发表《论阮籍善啸》(北方论丛1999年4期)。

暑期,王明磊先生在郑州德亿歌剧院演奏《枉凝眉》,获得成功。

 

2000年

元旦央视《神州大舞台》“快乐大家庭”节目中,魏安民先生用指啸和全家一起表演节目。

6月李立忠先生创办中国第一个专业啸乐网站《中国口哨网》。

12月王明磊先生代表30中参加新乡市元旦文艺汇演获一等奖。

 

2001年

王明磊先生代表教育系统参加新乡市春节文艺晚会获金奖。4月受河南省电视台《周日擂台》邀请参加第97期演出,11月又受河南省电视台《动感100》邀请参加第7期演出。12月14日,《新乡日报》7版以《牧野金口哨》为题介绍王明磊先生的啸乐。12月20日,新乡人民广播电台《晚安·新乡》播出了对王明磊先生的全面报道。

8月19日李立忠先生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采访,同年应邀到中央电视台七频道综艺晚会《乡村大世界》进行绝活表演。

12月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走进幕后》栏目介绍曹庆跃先生的啸乐艺术,配有其吹奏的美国电影《教父》主题曲《温柔的倾诉》MTV。

中央电视台一套《纪录片之窗》播出报道周志明的啸乐专题《吹出心灵的歌》。

范子烨先生发表《中古文人生活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002年

春节李友清先生作为特邀嘉宾主持参加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红红火火过大年”并表演啸乐。

4月5日河南《教育时报》头版发表报道王明磊先生的长篇通讯。11月26日《中国教育报》8版以《吹的感受》为题介绍其啸乐艺术。又应邀参加新乡市教育系统庆祝十六大文艺晚会演出。

“五一”前央视二台拍摄武汉市总工会“创造春天”大型厂矿汇演,魏安民先生用指啸表演节目。8月应邀到杭州作中国电视吉尼斯表演,9月参加湖北省首届绝技绝活大奖赛指啸演奏获金奖。央视“夕阳红”节目中,代表武汉市老干局,伴舞用指啸演奏,获二等奖。

6月7日曹庆跃先生与海信交响乐团合作,在青岛阳光大厅举行国内及亚洲第一场啸乐交响音乐会。

 张应斌先生发表《建安之啸与建安文坛》(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4期102)。

12月24日中央电视台《同一片蓝天》播出《吹口哨的小男孩》继上周奕肖的啸乐以上。

陈啸女士组织“温州盲校少年口哨吹奏队”,受浙江省温州市音乐界关注,温州电视台《生活传奇》栏目作专题报道。

李立忠先生建立了“中国口哨网”,这是我国第一个啸乐网站。同年,在石家庄市主持召开“中国口哨研讨会”。

 晏鸿鸣先生参加武汉大学言语与言语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联欢中,应邀表演徒啸独奏《喜洋洋》。

 

2003年

1月2日李友清先生在天津电视台主办的晚会演出啸乐,受到热烈欢迎。

1月14日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师》栏目以“讲台·舞台”为题主题报道王明磊先生。寒假期间参加北京市委、市政府组织的“燕山情”艺术团演出,受特别称赞。《新乡广播电视报》6期发文《牧野金口哨  荧屏展风采》报道其啸乐艺术。11月河南卫视《晚间新闻报道》、新乡《新闻联播》以《金口哨——王明磊》报道其啸乐艺术。11月23日《新乡日报》周末版以《从讲台到舞台》对其进行后续报道。12月新乡教育电视台《社会视窗》栏目以《金口哨串起七彩人生》为题报道其啸乐艺术。

李立忠先生在央视2003年春节文艺晚会《盛世欢歌——中流砥柱庆新春》与李古一、殷秀梅、关木村、阎维文等同台,在《吹技联奏》情景表演中首先出场,首次演出啸乐二重奏《祝你愉快》,被评价为该台节目亮点。5月22日李立忠先生配合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在石家庄市拍摄《快乐科学——“吹”的学问》。

9月1日安徽卫视《东方纪事》栏目播出曹庆跃先生啸乐专题节目《口哨王》(他还办有“口哨沙龙”网站)。

12月陈啸女士率队获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艺术汇演最佳表演及指导教师奖,温州有线电视台作了报道。后又获第三届浙江省盲、聋、培智学校学生艺术汇演二等奖和指导教师奖。

 

2004年

元月晏鸿鸣先生筹备成立武汉市啸艺研究和发展促进会,晏然先生协助建立网站(后改博客),绘制网页,输入简介、规划、章程草案。后又在网站建立活动记载、域外动态、通讯录。

中央电视台小品大赛《打工》表演者分别以叶(还可以皮革代替)、指(也可以毛笔代替)啸演奏电视剧《西游记》插曲《敢问路在何方》和《水浒》插曲《好汉歌》。

4月陈啸女士受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邀请在5·16国家法定助残日文艺晚会担任啸乐节目指导老师获好评。

7月16日《新乡日报》2版《口哨奇才王明磊》报道其啸乐艺术。9月王明磊先生出版《快乐口哨》。王明磊先生配合市电视台拍摄并播出专题节目《沟通》并配合市文联、电视台举办全国比赛,10月20日《中国消费者报》作了报道。

9月中国老龄委和老年人事业发展基金会评“中国魅力老人”,魏安民先生以指啸演奏入选。央视“中国风”转播湖北省广播电视台国际部拍摄的《魏安及他的指啸表演》。

国庆前夕,新乡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举办“首届中国口哨大赛”,全国几十位高手参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洪菠开始创办口哨UC房间,曹庆跃等响应。

 

2005年

元月,北京成林骨科医院院长张玉刚先生发起召开“中国首届口哨研讨联谊会”,各地名家云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6月1日李立忠联手王明磊先生、啸艺历史学家范子烨教授,音乐家蒋司琴先生等在河北卫视播出《啸傲江湖——口哨音乐》,介绍啸乐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多种吹奏技巧。

9月16日新乡市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专业团体“啸台口哨艺术研究会”(豫新民社证字第0231号)。

11月晏鸿鸣先生撰写并发表《啸艺发展的怪圈及对策》。12月开办“啸艺论坛”(后改博客)。武汉市啸艺研究和发展促进会(筹)与武汉创新专修学校合办的啸乐培训班开始招生。

 

2006年

2月晏鸿鸣先生全译晋成公绥《啸赋》并撰成《新啸赋》,合为《古、今啸赋》在啸艺论坛发表。

5月“首届中国口哨艺术高峰论坛”开始筹备,8月18-19日在北京胜利召开。20日举行“哨友联谊会”和“会议成果汇报会”、“媒体见面会”,谈论了口哨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决定成立常设会议组织“中国口哨艺术高峰论坛”,代行中国口哨协会筹备委员会职能。余音当选为轮值主席,洪菠当选为秘书长。会议还以决议的形式确定了一年内的工作目标。以新华社为首的首都媒体跟踪采访、报道。23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实况采访当值主席余音。中央3台综艺频道“综艺快报”9月5日播报会议报道。

6月晏鸿鸣先生在江汉大学申报《啸乐的理论和实践指导》选修课并撰成《教学大纲》上报,争取在世界率先实现高校教学,获准列入选修课目录。

9月为了在更大范围内聚集人才,争取打开局面,原武汉市啸艺研究和发展促进会(筹)升格改名为湖北省暨武汉市啸艺研究和发展促进会(筹)。晏鸿鸣先生撰成《口哨(啸)认识和宣传工作中的问题商榷》发表并提交,受到篮猫先生、鸭鸭女士等充分肯定。

9月4日与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组合作录制的“生命中的一声口哨”,10月8日播出,以后又多次重播。

晏鸿鸣先生与阳光文化艺术培训中心汪老师联系开办口哨(啸)艺术培训,双方商定下期开始招生。

10月2—4日第二届中国口哨网音乐节在《中国口哨网》站长李立忠主持下,于河北石家庄太行山深处的驼梁景区京津有田宾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哨友、媒体报道人员和各界朋友50多人参加了这次盛会。活动最大成果 :一是邀请到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综艺快报》编导赴会进行报道。二是《综艺快报》除发消息报道第二届中国口哨音乐节外,还连续三天对在口哨节期间拍摄的口哨系列绝技进行了报道。其他媒体也作了报道。三是本届中国口哨音乐节引起国际口哨界关注。2006年10月17日,“口哨李”李立忠以英文向国际口哨论坛发表了第二届中国口哨音乐节举办的简报。

10月5日晏鸿鸣先生撰写并发表《〈生命中的一声口哨〉得失议》,认为宣传节目应以有利口哨形象和宣传为标准,引起哨友热烈讨论,增进了对有关问题的认识。

10月18日,中国口哨艺术高峰论坛新网站试运行,不到3个月,发展会员300余人,发帖千余,访问3万余人次,每天同时在线数十人。

11月通过网上竞选,委员会议讨论后投票,淡淡书香当选为UC新室主,12月1日正式上任。

12月晏鸿鸣先生《“啸”义及其发音原理考辩》在全国社科30佳、人文核心、湖北省优秀期刊《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6期发表,并在鄂暨汉啸艺研发会博客及应洪菠先生要求在高峰论坛网站转载。

 

2007年

日本获得在美国年恢复举办的第34届国际大赛多项第一名。中国大连唐成栋(网名唐豆)先生获成年男子组第四名和特别奖。

3月6日晏鸿鸣先生在鄂暨汉啸(口哨)艺研发会和中国口哨艺术高峰论坛网站发表《口哨(啸)怎样才能被公认为大艺术》。

4月23日晏鸿鸣先生为促进全国各地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编撰《全国各地(县及以上)啸(口哨)有关的历史名人、典籍和旅游点目录》发表在鄂暨汉啸(口哨)艺研发会和中国口哨艺术高峰论坛网站。

8日,《长江商报》D32版发表记者杨春采访魏安民先生指啸(哨)的长篇报道《长啸当歌》。

5月4至5日,中国口哨艺术高峰论坛2007春季特别会议在江苏省南京市水秀苑大酒店隆重召开!在本届当值主席余音的主持下,会议就高峰论坛的组织和职能问题、近期工作计划、目标以及其它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讨论,通过了《中国口哨艺术高峰论坛章程》,新增口哨耿、天宝、王可、王明磊、龙啸、老孟、陈啸、雨星、哨郎、曹庆跃为中国口哨艺术高峰论坛首届委员,增补曹庆跃、老孟、王明磊、天宝4名常委,接受河南新乡啸台口哨研究会加入高峰论坛。

由光一国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出品、广东音像出版社出版、广州交汇点音乐制作有限公司制作,被参与的艺术家誉为“世界口哨音乐巅峰之作”的余音个人口哨音乐专辑《感动.余音》出版发行,受到全国各地爱好者的欢迎和称赞。

6日晏鸿鸣先生在鄂暨汉啸(口哨)艺研发会和中国口哨艺术高峰论坛网站发表相声《街头巷尾——啸(口哨)艺术趣味介绍》。

8日江大啸(口哨)艺研究和发展促进会会员外语学院李文浩老师翻译了维基(wiki)《怎样学吹口哨》,晏鸿鸣先生征得译者同意后,将其发表在鄂暨汉啸(口哨)艺研发会和中国口哨艺术高峰论坛网站。

26日晏鸿鸣先生在鄂暨汉啸(口哨)艺研发会和中国口哨艺术高峰论坛网站发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报告和建议》。

北京成立口哨音乐协会,孟维鸿任会长。

年底在青岛举行中国高峰论坛会议,选举常委28人。

 

2008年

4月19日,中国口哨协会成立大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名会员参加。选举余音任会长、老孟为副会长,贾月亮任秘书长。理事33人,候补理事12人。

7月19——21日第35届世界啸(口哨)大会(赛)在日本茨城县牛久市举行开幕式。来自美国、印度、荷兰、中国、台湾等7个国家和地区共77人参赛。我国曹庆跃先生获成年组艺术表现第一名、通俗乐曲第二名和总成绩第三名的好成绩。

8月31日,武汉刘建国先生参加残奥火炬传递演出,其口哨独奏《西班牙斗牛士》,受众媒体(武汉晨报、武汉晚报、三峡晚报等)报道盛赞。

11月27日《平原晚报》A6版报道王明磊说:“啸乐(口哨音乐)已经被新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09年

2月1日初七晚上8点10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小崔说事【春节大联欢】节目播出孟维鸿先生兄弟和洪波先生精彩的口哨三重奏节目。

4月20-22日,中国口哨协会和北京口哨音乐协会发起中国口哨走进高校北京站演出活动,先后在首都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进行了专场演出,获得了成功和较好评价。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啸乐(口哨音乐)被宣布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6月12日,中国口哨协会和北京口哨音乐协会、新乡市群众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河南师法大学联合举办口哨专场演出,听(观)众以千计,盛况空前。

第36届国际口哨大会(赛)在美国路易斯堡市举行,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名选手参加,中国曹庆跃获得上届仅缺的古典音乐第二名,实现了获得所有奖项的愿望。

“啸”史考辩

 

载《啸乐(口哨音乐)艺术基础》44-49页

古人关于其起源的传说,从唐孙广《啸旨》开始,《古今图书集成》(89757)录明本累增为:“(《唐语林》(67)等有‘太上’)老君授王母,王母授南极真人,真人授广成子,广成子授风后,风后授啸父,啸父授务光,务光授尧,尧授舜,舜演之为琴与(《唐语林》等作‘以授’)禹,自后乃废续(《唐语林》作‘或废或续’)。有晋太行山仙君孙公获之,乃得道而去,无所授焉。阮嗣宗得少分”。连唐封演也觉得:“崇饰过甚,非予所敢闻也。”(68)明都穆也认为:“其说诞妄不经。”(89759中)除西王母(《山海经·西山经》:“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50))、禹(唐人《独异志》:“禹伤其父功不成,乃南逃衡山。斩马以祭之,仰天而啸。”(89760))等历史上有过啸的记载,且仅有啸叫。啸父(刘向《列仙传》卷上:“啸父者,冀州人也。少在西州市上补履,数十年人不知也。后奇其不老,好事者造求其术,不能得也,唯梁母得其作火法。临上三亮,与梁母别,列数十火而升。西邑多奉祀之。”《新辞海》:“汉、晋以凉州为西州”)仅名中有啸;务光(《新辞源》:“古代隐士,相传汤要把天下让给卞随、务光,二人不受,务光自投水死”)无与啸有关的记载:亦且皆与以上序列时代不合,其传承难以凭信。

《淮南子·览冥训》:“夏桀之时,主暗晦而不明……西老折胜,黄神啸吟。”汉·高诱注:“西王母折其头上所戴胜……黄帝之神伤道之衰,故啸吟而长叹也。”(66下)似由《山海经》西王母记载推演而来。作者与所言事年代悬隔,难以凭信。

传说不能作为研究凭据,常见混杂传说或以为据,致以其昏昏使人昏昏,应引以为戒。

然传说也并非全无道理。明末程明善编《啸余谱》认为:“人有啸而后有声”,(294)表述不当。啸亦原始听觉交际手段之一。(10-16)正如赵荫棠《啸歌之兴替与音理的解释》所说,“是初民自然之音的一种”。(35)人先有声(包括啸叫),而后有言、有乐。啸本是人们对自然界一类声音的归纳,如风、海、虎、猿、鸟啸等。从《啸赋》“奏胡马之长思,向寒风乎北朔;又似鸿雁之将雏,群鸣号乎沙漠。”“飞廉鼓於幽隧,猛虎应於中谷。南箕动於穹苍,清飚振乎乔木”(89759)和《啸旨》曲目“深溪虎、高柳蝉、巫峡猿、下鸿鹄”(89758)等看来,人们的啸始终包含着对这类声音的模拟。这种模拟很快就成为人们诉诸听觉的表意的手段。后来又成为抒情方式并最终与音乐结合。夏滟洲文提出啸与原始的语言和音乐有关,是正确的。甚至语言高度发达的现代,啸叫表意仍在不少地区存在。《法新社介绍世界一些地方的“口哨语言”》说到在欧洲比利牛斯山脉法国比利牛斯省阿斯村,非洲安哥拉、博茨瓦纳、刚果、肯尼亚、坦桑利亚部分地区和加那利群岛的拉戈梅拉岛,美洲墨西哥三、四百万安哥、拉马扎西克和扎波西克人,亚洲土耳其和前苏联接壤的特拉布松南部20万交通不便的山区人中,存在用口哨为交际手段的语言。李曼《上帝赐予的魔笛》也介绍了西方(美欧)和世界其他地区啸(该文称为口哨)的情况,认为也“是人们交流信息的媒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招呼出租汽车,寻找孩子和宠物……夜过坟地时……壮胆”。

以上说明,啸在人类中有较多存在,它起初即后世的重要作用,是“用作共同行动或召集伙伴”等的信号、模拟自然存在的各种声音等,如《梦书》“梦吹啸者,欲有求。”(354)虽然能表达的内容有限,但自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如隐秘的约定性等),是独立的诉诸人类听觉的表意手段。发展到还能演奏表达感情和感受的乐曲,是与音乐结合,成为了乐器。然究其性质,仍没超越出诉诸人类听觉的表意大系统的范围。(10-16)

能够作为凭据讨论其历史发展的,是典籍记载的作者同时代或离其不远时的啸。

华夏典籍首见《诗经》,三例(《召南·江有汜》:“不我过,其啸也歌。”(292中)《王风·中谷有推》“有女仳离,条其啸矣。”(332上)《小雅·白华》:“啸歌伤怀,念彼硕人。”(496下))皆妇女抒情啸,其中两例与歌连用,一例与“鼓钟”呼应,我们分析,已属啸乐范畴。

《庄子》佚文(“童子夜啸,鬼数若齿”(353))、《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汉·王逸注:“夫啸者,阴也。呼者,阳也。阳主魂,阴主魄:故必啸呼以感之。”(473下)),皆为与巫鬼有关的啸叫。除《山海经》疑似例,司马相如《上林赋》和刘安《招隐士》是记载猿猴类啸最早的。《淮南子》首先出现虎啸。刘向《九叹.思古》代屈原抒情,同时寄托自己的身世感慨了写士人长啸,开后代风气。

刘向《九叹.思古》“临深水以长啸”,代屈原抒情,寄托自己的身世感慨,写士人长啸,开后代风气。刘歆《西京杂记》:“东方生善啸,每曼声长啸辄尘落帽。”(89760)(《太平御览》作“尘落瓦飞”(1814)),似乎只是记载俳优啸叫。但汉刘向《列女传》载鲁漆室女、晋崔豹《古今注》载周时商陵牧子妻、汉伶玄《赵飞燕外传》载赵飞燕之啸,皆表情感人,应为啸乐。

正史中《史记》仅1例猿等的啸(司马相如《上林赋》:“于是乎玄猿素雌……栖息乎其间,长啸哀鸣……”(3031)张应斌先生《建安之啸与建安文坛》认为“是虎啸”,误。

《后汉书》也开始出现人啸6例,不仅巫道(向栩(2693):“恒读《老子》,状如学道”、赵炳2742、刘根2746),而且记载了异族啸(《后汉书·西羌传·论》:“羌戎……永初之间,群种蜂起……招引山豪,转相啸聚。揭木为兵,负柴为械。”1899-2900),同时,也出现了士人的抒情啸(《后汉书·隗嚣传》录王遵《喻牛邯书》:“前计抑绝,后策不从,所以吟啸扼腕,垂涕登车。”王遵生西汉末年,父为上郡太守,少豪侠,有才辩。初为隗嚣部将,后归光武。因长期生活在西北军中,似有异族影响。其啸强烈抒情,但似仍为啸叫。

《列仙传》[《四库提要》认为“或魏晋间方士为之,托名于向”,余嘉锡《辨证》1207页详考认为“东汉明帝(公元75)以后顺帝(公元126)以前人之所作也”。《五朝小说大观》一]:“啸父者,冀州人也,少在西州市上补履。”“师门者,啸父弟子也,为夏孔甲龙师。”有人以啸父为名,可能是民间啸仍潜滋暗长的反映。

《后汉书·党锢列传》:“后汝南太守宗资任功曹范滂,南阳太守成瑨亦委功曹岑晊,二郡又为谣曰:‘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瑨但坐啸。’”谢承书注:“成瑨少修仁义,笃学,以清名见。举孝廉,拜郎中,迁南阳太守。郡旧多豪强,中官黄门磐(牙互)境界。瑨下车振威严以检摄之。是时桓帝乳母、中官贵人外亲张子禁,怙恃贵势,不畏法网。功曹岑晊劝使捕子禁付宛狱,笞杀之。桓帝征瑨,下狱死。”(2186)《通鉴纪事本末》卷八略同。(619-623)分析可知,民谣实际主要是离间太守和功曹的。因为当时尚不为主流社会接受,说成瑨作啸也为贬损其形象。但啸因此得福,与一位反抗宦官的清流名士结缘。)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裴松之注引鱼豢《魏略》:“(诸葛)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则作为历史上一贯的正面人物、贤相和智者,对改变人们对啸的看法起了进一步的作用。早年既然“躬耕陇亩”,其作啸也应有下层生活的影响。

建安文人有啸13例。其中,徐干二例为女子啸歌,仍系受《诗经》影响;刘桢、王粲啸风,显然有巫道影响,但系作者所为:作为著名文人,当然又有发展意义。据考证,乃曹植倡导的影响。曹丕作为九五之尊,写到虎啸,也不会没有发展意义。到曹植,不但有皇亲、王者之尊,而且以“才高八斗”彪炳千秋。他共写了7次啸,比其他人的总合还多,而且品种最全。其中不但有啸叫,而且有啸乐;不但有虎、仙人、妇女之啸,而且有最上层人士自身作啸(《九愁赋》:“嗟离思之难忘,心惨毒而含哀……愁戚戚其无为,游绿林其逍遥。临白水以悲啸,猿惊听而失条。”《远游篇》:“远游临四海,俯仰观洪波,大鱼若曲陵,乘浪相经过。灵鼇戴方丈,神岳俨嵯峨!仙人翔其隅,玉女戏其阿。琼蕊可疗饥,仰首吸朝霞。昆仑本吾宅,中州非吾家。将归谒东父,一举超流沙。鼓翼舞时风,长啸激清歌。金石固易弊,日月同光华。齐年与天地,万乘安足多!”(402)后者虽然是写自己的神仙理想,仍有巫道影响,但为作者自身之啸亦无疑),给后代啸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祖父曹嵩本姓夏侯,为曹姓宦官收养,后其父曹操长年军旅征战,又相信神道。其子写啸,似有这种影响。

发展到晋代,不但阮籍善啸(《三国志》裴注有啸9处,4为虎啸,1为类虎的驺虞,1为诸葛亮,而仅阮籍有三处之多。《渊鉴类函》卷266引《白帖》:“阮嗣宗善啸。”其父阮瑀为建安七子之一,受建安文人影响的可能性也较大。)而且嵇康、张华、潘岳、左思、陆云、郭璞、葛洪、习凿齿、陶潜等写啸,基本奠定了啸在文人作品中的地位。阮籍善啸且记载多,但其文集不写,仅后人辑佚有一。其他写啸的,不是被杀就是不得志、隐居或与当权者意见相左等,似乎可以看到当权者对啸有所压制。

《晋书·成公绥传》:“绥雅好音乐,尝当暑承风而啸,泠然成曲。”其所作《啸赋》,内容涉及人文及道德背景、发音部位、声音特点和作用、评价,以及与其他乐器的比较,成为理论的集大成者和杰出代表。《文选》注引晋·臧荣绪《晋书》“少有俊才而口吃……时人以其贫贱不重其文”,也有出身下层的背景。

赵荫棠《啸歌之兴替与音理的解释》认为;“孙登是会说话而不欲说话,故托啸以示玄。成公绥本来口吃,更可以大啸而特啸了。‘道可道,非常道’,魏晋之士大夫既然大倡玄风,而似言非言者,莫过于啸。啸在当时之所以最盛者,恐怕这是它的最大原因。”(36)孙登不理睬嵇康、阮籍的议论,是因为话不投机。成公绥以文名,撰《啸赋》,任中书郎,并非只会作啸。魏晋玄风对啸的发展的影响,不能说没有,但没有上述诸人直接。

赵荫棠说:“过此以后,啸虽散见诗文,然士大夫特以啸著者,却不常闻,大概是啸的趣味没有以前浓厚了。”(36)不完全正确。唐代并非如孙机所言“尚有孑余”,(61)也非夏文所言“利用稍逊前代”,当时名人文中啸字出现得还是不少的,如唐代著名诗人王勃、骆宾王、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柳宗元、李商隐、杜牧、白居易等,而且还有又一理论高峰性的著作《啸旨》的诞生。李白写啸42例,其中写人(包括其曲折反映的鬼)33例,自己啸18例,均为历史之多者。应该说,还是较为红火的。

我们从已发现的关于啸的历史文献作了统计性的分析:从词语看,汉代以后“长啸”即已占据优势,远远领先于第二位的“啸”。从数量看,从建安文人开始大量增加,晋、刘宋不断发展,至唐达到高峰,唐代以后急剧减少。从类型看,晋代之前,与巫道及其行为有关的占较大比重;除此以外,妇女所为又占多数。曹植开始写自己作啸,晋代不断发展,唐代及以后成为主要类型。

宋代以后,孙机说得对:文人“诗文中偶或提到啸,多半是在掉书袋,不一定实有其事”;从考古和俗文学作品中“看到的啸者,则大抵为艺人”(62)和下层百姓[如赵荫棠《啸歌之兴替与音理的解释》;“‘打呼哨’现在已经不成‘高雅君子’所办的事了,然犹有玩此种把戏者……我住在后局大院时,有小贩能以打呼哨摩(模仿)出流行歌(从下举例看实指戏)曲,此亦今日之啸也。”(36)夏文指出在现代民歌“喊(吆)号子”和湖北民间土家族歌舞——“荆楚跳丧鼓”(100)中仍然存在]。

除啸叫以外,欧洲巴罗克时期,有口哨(即啸乐,下同)演奏的记载。1886年,4个孩子的母亲阿利斯·肖在纽约首次公演,轰动美国。1888年,她又灌制了世界上第一张唱片。1909年,阿格尼丝·伍德沃德小姐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口哨学校。到该世纪40年代,美国这种学校已有6所。该世纪70年代以来,已不断举办有几十个国家优秀选手参加的音乐大赛。(25)美国作曲家、长号演奏家卜莱尔专门为其谱写了《口哨与小狗》,《波基上校进行曲》则成为影片《桂河大桥》主题曲,故又名《桂河大桥进行曲》。据《中国口哨网》报道,目前此类乐曲已有205首之多。

受世界风潮的影响,中国交响乐团双簧管演奏家章棣和、小提琴演奏家陈丘新、作曲家卞留念先生开始公开演奏。目前,我国此项艺术已呈复苏之势:山东青岛曹庆跃先生开始录制了个人专辑CD和MTV,在央视《艺苑风景线》、《走进幕后》演出,举办交响音乐会并办有“口哨沙龙”网站;河北石家庄李立忠先生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专业网站——“中国口哨网”站,在央视2003年春节文艺晚会《盛世欢歌——中流砥柱庆新春》演出二重奏,配合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拍摄《快乐口哨——“吹”的学问》,举办全国音乐节;河南新乡王明磊先生配合市电视台拍摄并播出专题节目《沟通》,2004年配合市文联、电视台举办全国比赛并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专业团体“新乡市啸台口哨艺术研究会”;北京张玉刚先生主办全国首届研讨联谊会并积极参与筹备成立全国音乐家协会;湖北武汉的爱好者也在筹备成立协会并办有“啸艺网站”和“啸艺论坛”(hbxiaoyi.blogspot.com)。2006年暑期,余音先生等7人在北京发起召开“中国首届口哨艺术高峰论坛”(www.whistlemusic.com),成立“中国口哨协会筹备委员会”,受到董翔、徐磊先生等著名艺术家和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重要媒体的关注。

 

维基(wiki)《怎样学啸(口哨)》译评

江汉大学啸艺研究和发展促进会李文浩(外语学院教师)译、晏鸿鸣[析评]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whistle, those you can make with your fingers, with your hands, wolf whistles and even whistles using a blade of grass. You can even sing and whistle or hum and whistle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two kinds of whistle you can make with just your mouth, the Pucker Whistle and the Palate Whistle. Some people have a hard time making a whistle noise, but if you practice and follow the instructions in this Wiki How you’ll be whistling in no time.

口哨有多种,有用手指或手[可能指手埙类]配合吹的,还有用草[我国古今以树为常见]叶片吹的。你可以边唱边吹[这是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做的,应该是一会儿唱一会儿吹],或者边哼边吹[类似呼麦]。有两种口哨不需要其他辅助,而只用到口腔,分别称为唇(撅嘴)哨和上颚(即展唇)哨。有些人觉得口哨发声很难,但只要你按照下面“维基释疑”所提示的练习,很快就能吹出声音了。

 

Steps   [edit]步骤

 

Whistle with your lips: The Pucker Whistle 唇哨:撅嘴哨

Pucker up. 噘嘴

Try saying the word “ooh” to get the right shape in your lips. You want to create a tiny O shape with your lips.

试着发“呜[舌位靠后,汉语“ü迂”更接近,但英语没有这个音]”音找到正确的嘴形,形成一个小O的形状。

Make your tongue taut and push it into your lower gum.

舌头绷紧[下贴],伸向下齿龈。

It does not have to be touching the gum or teeth.

舌头不必碰到齿龈或牙齿。

If done correctly, your tongue will make a curved shape, almost like an airplane wing.

做得好的话,舌头会形成一个机翼似的弧形[即舌面成U形]。

Blow air from your diaphragm out through your lips.

从胸膈膜处[这是强调胸腹联合呼吸,这对演奏重要,初学发音不必]发气吹向唇部。

Don’t blow hard, just softly at first.

开始不要用力,只轻轻地吹。

Some people prefer to inhale rather than exhale.

有些人更喜欢通过吸气发声而不是吹气发声[一般、最好以吹为主,说另详]。

Adjust the position of your tongue and the shape of your lips until you find a note.

调整舌位和唇型直至发出声音。

Experiment with the position of your tongue (either near the roof of your mouth, or behind your bottom teeth works well) and also with the positioning of your lips (try puckering them further).

试着调整舌位(将舌头或靠近上颚或靠近齿后)和唇型(如撅得更向前些),以发出不同的音。

 

Whistle with your mouth: The Palate Whistle

用口腔吹:上颚[即展唇]哨

Understand that this whistle takes strength in your tongue, jaw and other parts of your mouth and so may take some practice and exercise.

这种口哨要用到舌头、上下颌等口腔多个部位的力量,所以可能需要多加练习。

Draw your lips, the corners of your mouth, as far back as you can. Your bottom teeth should not be visible, but it is OK if your top teeth show.

拉平嘴唇,让嘴角尽量向后。不要露出下齿,而上齿可自然露出。

Pull the tongue taut: draw it back.

舌头向后绷紧:即向后拉。

Broaden and flatten the tip of the tongue.

平展舌尖。

Be sure there is a space between your teeth and tongue.

确保在[上]牙齿和舌头之间留出空隙。

Your tongue should float in your mouth more or less at the level of your bottom row of teeth.

舌面应与下齿上端基本平齐。

Blow air gently out.

轻柔地吹气。

Direct your breath downwards towards your lower teeth. You should be able to feel the downward force of the air on your tongue.

将气引向下齿,要能够在舌面上感觉到向下的气流。

The sound is created by the tongue working with the upper teeth to force air over the surface of the tongue and into the lower teeth.

通过舌面与上齿共同作用强迫气流略过舌面,气流在进入下齿后面时发出声音。

Experiment with the position of your tongue, cheek muscles, jaw and anything else for a wide variety of whistle sounds.

试着调整舌位、面部肌肉、上下颌和其他部位可以吹出相当丰富的哨音。

 

Tips   [edit]

小窍门

If the above steps don’t work, try saying the initial ‘ooh’ in a number of different ways.

如果上述步骤不管用,尝试着用不同的方式发出一开始练习的“呜”音以找对口型。

Different notes are produced through very slight changes in the position of your tongue and jaw. Don’t move your lips.

不同的音是通过舌头和上下颌的微小变动而发出的,但嘴唇不要动。

It might also help to make your lips moist

把嘴唇弄湿可能会有点帮助。

When you exhale try to raise your diaphragm so that your air escapes in a slightly raised direction.

吹气时努力提升隔膜,让空气从略高鼓的隔膜上发出[这是强调胸腹联合呼吸,这对演奏重要,初学发音不必]。

Every whistle has a “sweet spot” where the shape is correct for a long, clear tone. Practice with the above whistles until you find your sweet spot.

每个哨音都有一个“绝妙点”,即能够发出悠长、清晰音调的口型。一个音、一个音地练习,找到每个音的最佳点。

Do not force the air out of your lungs when you exhale. Instead, release your tightened lungs, and simply let the air flow out. Once you’ve learned the basic pucker, you can begin to exhale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duration and volume of each note you whistle.

呼气时不要用力将空气从肺部压迫出来,而是要放松肺部,轻松地让空气流出。一旦学会了基本的撅嘴动作,就可以开始呼气,控制住每个吹出的哨音的持续时间和音量。

Don’t blow hard, especially when practicing. This will give you more air to practice with and it is better to get the sound and shape before going for volume.

不能用力猛吹,特别是练习时不要这样做,不然就需要更多的气来练习。在追求音量前最好先找准音和口型。

 

Warnings   [edit]

注意事项

If you find you can whistle really loud, refrain from doing so in someone’s ear. It generally is not appreciated, because it tends to hurt.

如果你真地能大声吹了,千万不要对着人的耳朵吹,那样会惹人讨厌,也可能伤到耳朵。

Sometimes you may find yourself short of breath after whistling loudly or for a long time.

吹口哨声音太大或时间太长你可能会觉得喘不过气来。

You may feel weezy after whistling/practising for too long

吹口哨或练习时间太长会觉得气短。

共同努力,迎接啸乐艺术学习教材春天的到来——刘天礼编著《轻松学口哨》读后

 

载《啸乐(口哨音乐)艺术基础》25-31页

从刚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与我同年出生的啸(哨)友江祖汉先生(他的口哨很特别,不是撅嘴而是展唇,发出的声音比较大,与指啸相当)那里知道了刘天礼先生编著的《轻松学口哨》(以下简称《刘书》。这再次证明了联系交流的重要性,正所谓“独学无则孤陋寡闻”),立刻就希望借来看,虽然他也是借的别人的。看到是今年7月出版的,就委托啸(哨)友安桂冠大哥购买。承蒙安大哥购赠,立刻仔细看毕。虽然较多地方有不同意见,但仍认为整体看,是啸乐(口哨音乐)学习教材的新进展,而且认为,由此应该引起我们对这类教材建设的进一步重视,以迎接这类教材的春天的到来。

 

一、认为整体看《刘书》是啸乐(口哨音乐)学习教材的新进展,有如下理由:

首先,这是大陆正规出版社大量出版的第一种学习教材。据我所知,我国关于啸乐(口哨音乐)学习的资料或教材的大致情况是这样的:吉林省的徐金鑫1989年就写了《口哨音乐演奏法》一文,因为无缘拜读,内容、字数、发表情况不详。河南省新乡市啸台口哨艺术研究会会长王明磊2004年在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的《快乐口哨》的《口哨吹奏法》部分,自述是“根据个人的实践经验,在《口哨音乐演奏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加工(42页)”,字数达到约五千字。因为有发音方法的表述,也有帮助学习的作用,但主要是帮助会演奏者提高技艺的。另外,全书多数资料可帮助了解,总字数达到约8.5万。印数为100.00,这很奇怪。按一般用法,100后是小数点,但印数没有论小数的;按计数规矩,则应用逗号标在10后表千位。该书在啸(哨)友中不多见,印数1万恐非事实。另外,帮助啸乐(口哨音乐)学习的文章,还有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国口哨网网站站长李立忠先生的《学吹口哨》(介绍口哨的口型、舌的位置 和气息的运用,字数在500以内。参见《中国口哨网》)、山东省青岛市曹庆跃先生的《初学口哨一些常见问题》(字数1000余,内容包括口哨的学习和提高,参见口哨沙龙和中国口哨艺术高峰论坛网站)、广东省伍哨先生的《口哨演奏的基本口型(发音法)》(内容包括风门、口风、口劲,共约600字)、Tljs(后改名“快乐中国”,参见中国口哨艺术高峰论坛网站、下同)先生的:《口哨的发声》(包括口哨的口型、舌的位置、气息的运用,共约400余字)、江苏省苏州市雨星先生的《在uc上学习口哨音乐》二、口哨练习 谈到 1. 口型问题 2. 音准练习 3. 乐曲吹奏练习,共约800字),至于零星、偶尔的介绍,作用、意义有限,恕不一一介绍。比较可知,该书在以上所说方面(包括字数,除去曲谱,约近一万字)有进展。

其次,内容较为丰富。作者虽主要为介绍自己独特的“用呼和吸两种方法演奏口哨”的技术及其学习,但为“面向广大的口哨爱好者,不管是会吹的和不会吹的(见《前言》)”内容涉及口哨概论、发音、音准、气息、波(颤)音,比较丰富。作者音乐学院附中开始学习音乐,后来成为著名吉他大师,音乐著作不断且名声显赫(虽然主要是吉他讲座和教材),是科班出身的专业正规军,能有兴趣参与口哨教学和教材的建设,是我们求之不得的,肯定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书中关于共鸣腔作用(5页)、相对音准(8页)、口哨演奏与身体的关系(34页)等都很精彩。

再次,全面、系统介绍了自己独特的“用呼和吸两种方法演奏口哨”的技术及其学习。

最后,作者具有丰富的吉他教学经验,值得学习、借鉴。据网上了解,作者系北京广播学院讲师,曾在中央电视台做过吉他讲座,在中央音乐学院环球音像出版社出版视频和文字教程多种,具有丰富的吉他教学经验,这在本书中有相当的运用和体现。如各部分配若干练习曲,包括音准30、波音2、全书后56段(首),能帮助对相应理论的掌握和技艺的练习;运用符号(换气、箭头符)标示演奏技术等:值得学习和借鉴。

 

二、当然,也有一些遗憾。因为作者主要为介绍自己独特的“用呼和吸两种方法演奏口哨”的技术及其学习的,下面的看法倒不是对刘先生吹毛求疵的求全责备,而是着眼将来,表达我对理想教材的看法和期望,希望提出刘先生和我们一起共同努力达到的更高目标:

首先,我认为理想教材应更加全面、周到。上面已经指出,刘先生此教材同上述不少起类似作用的书或文章内容已比较丰富,但还不够全面。如啸乐(口哨音乐)的历史与现状、发展的主要障碍、类型、艺术的认识和表演等。这些问题,在网上几乎都已经有文章涉及到了,只需要作总结和进一步科学、系统化的工作。另外,作者几乎分布到所有练习曲的箭头标志符未说明作用,读者只能根据上下文揣测大概是标示呼、吸气的。到底哪是哪,我只能揣测大概上箭头是标示呼气、下箭头是标示吸气。

其次,理想的教材应以主流类型、方法和观点为主要介绍对象,而该教材却不是这样,仅介绍自己独特的“用呼和吸两种方法演奏口哨”的技术及其学习,这极大地减少了教材的受众基础,从而削弱了教材的贡献和价值。现在确实有不少啸乐(口哨音乐)学习和演奏者偏好吸气发音,湖北武汉也有不少,当然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主张啸乐(口哨音乐)还是应该以吹气发声为主,吸气发声只能作为辅助。具体作用可以发挥到什么程度,当然可以探索,但应该不能等量齐观。历史上,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就说“啸,吹声也”;我们听说的世界和目前国内的高手如章棣和、余音、曹庆跃、刘建国、王明磊、雨星、老孟等都是吹气发声:这应该是有生理基础的。人类运用发声器官发声,如说话、唱歌,都是呼气发声,这应该是十或百万年进化的历史决定了的。倒不是吸气就不能发声示意,我曾经研究过世界和我国的吸气发声示意,如啧啧称赞等,结论是它是早期人类诉诸听觉器官的示意手段,后来因为语言发达发挥着主要交际作用,因而只能起辅助和补充作用。啸乐(口哨音乐)的情况也应如此。此教材虽认为自己独特的“用呼和吸两种方法演奏口哨”的技术是创举和革命(前言),仍认为应该“先练习呼气发音,呼气发音练得比较有把握了再练吸气发音(7页)”,如果我揣测的上箭头标示呼气蒙对了,则《刘书》所有自然和换气后开始时都是呼气,这实际反映作者自己也认为呼气发音较容易学习、掌握和运用,这应该是其作用更大的反映。作者认为“用呼和吸两种方法演奏口哨”是“解决了气息不足的问题,解决了速度、力度受局限的问题,解决了由于换气频繁而影响到某些乐句的连贯性和歌唱性的问题……(前言)”但由作者标示的换气符的反映看,换气并非不需要了,有的乐曲与呼气为主一般一个乐句一次几乎一样;而呼与吸气几乎一音一换,必然对速度、力度、乐句的连贯性和歌唱性产生妨害。另外,作者认为口哨的声源是嘴唇的震动(4、5页),这与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音乐声学专家,中央音乐学院客座教授龚镇雄先生一样。但因为吹奏时嘴唇感觉不到簧式的震动,所以,梁广程和李立忠先生主张“边棱音”。又因为吹奏时口腔内没有尖锐的边棱或褶皱,我主张孔音(参见上述网站拙文《啸义及其发音原理考辩》)。刘先生回到嘴唇的震动,没有相应的论证,难以使人信服。还有,开始发音困难,作者建议用“舌根要接触到软腭部分,阻断气息在口中通过……舌前部在口腔中做快速的反复的伸缩运动,带动着两腮随之运动(6页)”的办法,但这显然不是啸乐(口哨音乐)发声的自然状态,非自然状态、没有气息通过的发声应该反而更加困难。舌肌以灵活而非以力量见长,要带动两腮恐怕同样困难。

再次,教材中有些失误应该避免。如作者为说明口哨便利,引用的“口哨是穷人的乐器”,其实是历史上对其歧视的反映。穷人不仅是作者所说“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一时还买不起乐器的人(2页)”,而且还往往是没有条件接受音乐教育和训练的人。这句话的潜台词还有有条件就应该去买乐器而不再吹口哨,也说明口哨只是临时替代品和下里巴人的东西,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作者说“在我国,口哨音乐虽属尚未开垦的处女地,但我们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口哨队伍,开发我国的口哨音乐事业,让我们的口哨音乐早日走向世界,已指日可待(3页)”,有以下问题:首先,看了我对我国口哨教材的介绍已经反映出,我国口哨音乐已有三千年以上典籍记载的历史和现代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虽然还没有进入主流艺术,但显然已经不是处女地了。作者对我国口哨音乐历史和现状的了解不充分,因而评定难以正确[见鄂暨汉啸(口哨)艺研究和发展促进会和中国口哨艺术高峰论坛载拙编《中外啸(口哨)艺的历史发展及其成就(大事记)》和拙文《啸(口哨)有入乐类考辩》];其次,有最大队伍并不一定有最高水平,自行车就是例子,说“指日可待”还应另找历史和现实的理由。作者用来说明波音(一般称颤音)的形状的图(42页),是所有机械和电磁波(包括作者认为与波音相对的直音)共同的波示意图,与自己后面2段练习(44-45页)的表达矛盾,而后者才是接近正确的,只是作者都标示成了倚音。一般表示颤音(即作者所说波音)5,实际发音是565656……或545454……没有主、倚之分。教材称“腹波的动力来源于腹部肌肉群有节律的、小范围的前后运动……吹6的时候,腹部向后收缩一厘米左右。吹5的时候,腹部回到原位(43-45页)”,是不正确的。首先,产生声音的主要动力来自横隔为主的胸部呼、吸气肌群,腹部肌肉只是起配合作用。其次,腹部肌肉的配合只是吸气时稳定控制、呼气时则为持续、逐渐的收缩。除了换气时,一般保持绷紧的状态,不会有一厘米左右的外部能观测到的变化(有何根据?)。朗诵、唱歌、吹奏乐器都是如此,没有例外。虽然作者演奏方法特别,我用作者方法试过,也是一样的。

以上皆为举例性的,并非笔者所有观点,表达的是笔者的观点和希望,也不能保证都是相对真理(因为绝对真理更是没有的),谨供参考,欢迎进一步和深入的讨论。这种讨论对今后教材的建设,肯定是有益的。

 

三、在全面了解了啸乐(口哨音乐)的历史发展和现状之后,我认为其历来不乏高手(如史载西王母、阮籍等和现代群星)和名人支持(如中国历史上曹植,魏晋名士嵇康、阮籍,李白,苏轼和美国总统罗斯福、威尔逊,科学家爱因斯坦,汽车大王福特、石油巨头洛克菲勒等),其发展走出怪圈的出路应在培训(参见上述网站拙2005年文《啸(口哨)艺发展的怪圈及其对策》)。因此,在我所在的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大学申报开设了选修课,并与各方联系准备办培训班。要办培训班就得有教材,因此我也较早就开始重视和进行教材建设,很快就完成了全部教材初稿(讲义)约三万字(附各级、类乐曲近百首),并做成了幻灯片。加上可以作为中、高级班教材的几乎所有重要理论问题的考辩文章和有关文献的介绍,总字数已达二十万以上。两次全国会议我都带去了,但大家的兴趣似乎只在出自己的碟子和展示自己的才艺上,没有人理睬;加上各种班一时都没有开成,就搁置起来了。后来,又从网上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范子烨教授等处得到了几种外国教材。请我校外语学院讲师哨友李文浩硕士翻译了《维基》的一种,发到了上述的网站。但后来李老师大概太忙,第二种较长时间还没有翻译出来。在范子烨教授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和出版社进行了联系,他们对出教材还是有兴趣的,但主张先出不包括理论研究的初级普及型的。这种教材一般建立在学科理论比较成熟、一致的条件下,啸乐(口哨音乐)现在还不具备这种条件。各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如果没有论证,大家都可以不信服,意义和价值就会大受影响;如果加上论证,篇幅、出版费用就会大大增加。另外,出版社只说凑资金,即只能解决一部分资金,因此,还有部分资金仍需我自己解决。我校的教材资助只有几千,意义不大。去年我申报了三个课题,都没有批准。今年又在报,仍希望能争取到足够的资金,及早、较好地解决培训的教材问题。这说明我可不是只动嘴不动手的,但并非意味着会不用甚至排斥别人的教材。我认为,只要是认真编写的教材,都是受欢迎的。或者可以越编越好,或者可以各有特色,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可以说越多越好。良性竞争对繁荣有利。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香满园。让我们共同努力,迎接啸乐(口哨音乐)学习教材春天的到来!

 

啸乐艺术发展的怪圈及对策

载《啸乐(口哨音乐)艺术基础》16-25页

 

一、啸乐艺术的历史发展及其成就

考察啸(啸及其啸艺,俗同称口哨,下同)的历史,我们知道它是人类早期听觉表意手段之一。后来语言由于自身表意的优越性占据了主要听觉表意手段的地位,啸只是作为语言的补充(如隐秘的约定性和丰富性)而存在。再后来,啸又和音乐与口技结合,产生了啸乐,成为了一门艺术。

作为一门艺术,啸乐已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相当程度的辉煌: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记载,汉、魏开始有名人(如诸葛亮、曹植等))吹奏。晋代名士、竹林七贤的领袖之一的阮籍名气大且演奏水平高。一时名士争相慕习,蔚然成风。文学家、啸艺演奏家成公绥用当时地位很高的文体对其进行总结,写成了《啸赋》。到唐代,孙广又对其进行理论总结,撰写了《啸旨》。隋唐时代的九部乐、十部乐中有叶啸,五代时开始有指啸的记载,明代几乎已认为是隐逸修道的必修课。

在世界其他地方,啸乐也在不断发展:指啸最早记载为古印度和佛经。欧洲巴罗克时期,有口哨(即啸乐,下同)演奏的记载。1886年,4个孩子的母亲阿利斯·肖在纽约首次公演,轰动美国。1888年,她又灌制了世界上第一张唱片。1909年,阿格尼丝·伍德沃德小姐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口哨学校。到该世纪40年代,美国这种学校已有6所。该世纪70年代以来,已不断举办有几十个国家优秀选手参加的音乐大赛。美国作曲家、长号演奏家卜莱尔专门为其谱写了《口哨与小狗》,《波基上校进行曲》则成为影片主题曲,故又名《桂河大桥进行曲》。据《中国口哨网》报道,目前此类乐曲已有205首之多。

在现代中国,中国交响乐团双簧管演奏家章棣和、小提琴演奏家陈丘新、作曲家卞留念开始公开演奏。目前,我国此项艺术已呈复苏之势:山东青岛曹庆跃先生开始录制了个人专辑CD和MTV,在央视《艺苑风景线》、《走进幕后》演出,举办交响音乐会并办有“口哨沙龙”网站;河北石家庄李立忠先生建立了“中国口哨网”这是我国第一个啸乐网站,在央视2003年春节文艺晚会《盛世欢歌——中流砥柱庆新春》演出二重奏,配合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拍摄《快乐科学——“吹”的学问》,举办全国音乐节;河南新乡王明磊先生配合市电视台拍摄并播出专题节目《沟通》,2004年配合市文联、电视台举办全国比赛并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专业团体“新乡市啸台口哨艺术研究会”;北京张玉刚先生主办全国首届研讨联谊会并积极参与筹备成立全国音乐家协会;湖北武汉的爱好者也在筹备成立协会并办有“啸艺网站”和“啸艺论坛”。

 

二、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啸乐虽然在历史上不断发展,取得过并仍在取得一些成就,但总体状况仍属低迷。只要比较一下同样是人身具备发声条件的声乐(即唱歌),就可以知道参与面和整体水平还应有多大的发展空间。要想发展啸艺事业,一定要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有比较充分的认识。

历史上,总体是因受歧视而不受重视和提倡。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我国古代只有巫者和隐居的道士接受了啸。但因历代内法外儒,岩栖之人对社会影响有限。因为代表统治阶级反感啸的隐秘的约定性,我国儒家是歧视和反感啸的。不局限于学派思想或宗教背景,一般人从音乐特点和风俗习惯上,也容易对啸产生歧视:啸音较为纤弱,缺乏低音,而且不能与语言结合,故表情达意比不上歌。由于以上原因,啸艺在我国历史上虽不断发展,但只是偶有高峰,整体上处于低水平循环的怪圈中,有的时代甚至到了灭绝的边缘。运用生物学的行话说,种的延续和发展必须有群的基础,种群没有一定的数量基础,就有灭绝的危险。

现代社会由于多样和包容性,公开反对的人少了,但歧视仍然存在。歧视的表现主要是不认为是艺术,换句话说就是认为只属于一种杂耍式的技艺。作为这种歧视的结果和表现形式,古今中国几乎所有艺术门类和专业的介绍中,都没有啸艺的地位;而且也没有啸艺专业从业者。我国古代阮籍、成公绥是文学家、孙广是“大理寺评事”;现代章棣和、陈丘新、卞留念、曹庆跃、李立忠、王明磊、张玉刚等先生包括笔者都另有谋生的工作。没有专业从业者就没有严格意义的专业,专业从业者是现代很多学科和技艺发展的必要条件。马克思说:埃及祭司的闲暇,是数学科学的开端。而没有专业,也没有严格意义的专家。当然,也谈不上有培养该专业人才的专门学校。

我国古今啸乐爱好者运用各种手段为推广和发展这一事业做了大量的努力:魏曹植政治、文学地位高,据统计其写啸7例,比建安其他文人的总和(6例)还多,其中2例写自己作啸,明显有所提倡。晋代名士、竹林七贤的领袖之一的阮籍有与仙人孙登在苏门山用啸应和后创作啸艺演奏曲的传说,可以看作是利用神仙和名人为啸艺造舆论和影响。文学家、啸艺演奏家成公绥用当时地位很高的文体对其进行总结,写成了《啸赋》,应该也有利于这一文体的魅力和影响宣传和推广的意思。唐代孙广又对其进行理论总结,撰写了《啸旨》;明代几乎已认为是隐逸修道的必修课:都有推广和发展的作用和意义。现代章棣和、陈丘新、卞留念、曹庆跃等先生开始录制了磁带、个人专辑CD和MTV;曹庆跃、李立忠、魏安民先生等在央视演出,曹庆跃、李立忠、晏鸿鸣先生等建立了网站和论坛等,曹庆跃、王明磊、张玉刚、李立忠先生等举办全国甚至更大范围的啸艺联谊、比赛和聚会;国内有积极筹备成立地方性协会的,王明磊先生已通过审查正式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专业团体“新乡市啸台口哨艺术研究会”;北京张玉刚先生等正积极筹备成立全国音乐家协会;笔者深入研究了我国古代啸艺的有关典籍,撰写了《啸义及其发音原理考辩》等,基本弄清了有关理论问题,正在努力争取发表。今后还要继续啸艺历史文献的考辩、介绍、注释、今译工作:所有这些,都是在为推广和发展啸艺做出贡献和努力,都有一定的作用和效果,为该事业的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仔细想想,都还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演出已经到了中央电视台,筹建艺术团与国际交流也完全可能,这方面的工作已经作到了位,只是缺钱。缺钱是因为不能来钱,不能来钱是因为正统艺术只是把你看作杂耍似的点缀(演出并非连续、稳定就是反映),加上正统艺术本身也不景气,因此,这方面的努力固然重要,但单靠这办法扩大影响、积蓄力量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磁带、CD、MTV的市场销售情况笔者虽不清楚,但在目前正统艺术和啸艺都不景气情况下,估计好不到哪里去。几次全国性的活动参加的人都不多(曹庆跃先生认为成人对参加比赛兴趣不大,是对的),成果也难尽人意。网站、论坛是最现代的手段,李立忠、曹庆跃先生已独立坚持了很长时间了,效果仍然有限。看到他们循循善诱地回答所有爱好者的问题,笔者很受感动。但想到不可能回答所有人的问题,而且提问的人并没有增多(有增加的但也有消失的,真多了还受不了),笔者认为这也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有人可能认为只要付出了就会有回报,但这是对个人而言,纵看历史,上千年无数人做出了努力,却没有换来啸艺的发展壮大。有人认为只要像滚雪球一样发展,总有一天会成功,但如果积雪不够厚,或者像背英语单词,每天遗忘的比记住的多,今后能成功吗?要知道,这不成功已经延续了上千年了。笔者虽然花很大气力写以上文章,但也只能解决相关的理论问题。今后发表了,也不能解决该事业的发展问题,历史上《啸赋》和《啸旨》就是如此。笔者在筹建武汉市啸艺研究和发展促进会所拟规划中初期准备阶段的工作(办网站、建立联系、筹备协会、撰写理论文章),基本都已由自身或者国内其他人完成了,但我们的事业还没有步入发展的坦途。

有人持达观主义的态度,“但事耕耘,不问收获”,奉献精神可嘉,但科学、效益精神不足。南辕北辙的教训应引以为戒,因此,也无助于事业的发展。

难道是啸乐只能如此,不可能发展吗?绝对不是!科学、客观地看:啸乐简便易行,不需要任何条件,和声乐(歌唱)同样是人体自身具备、不需要外部条件的艺术,具有优越的客观条件。啸艺产生于人类远古,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发展史,在晋、唐还曾达到风靡一时的高峰;现代城市乡村、各社会阶层,啸艺声随处可闻,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啸艺音色独特(流畅、灵活),类型丰富。音域较宽(优秀者可达4个多八度,胜过其他管乐器,如笛、双簧管、小号、萨克斯2个多,新竹笛、长笛、吉他、单簧管、圆号、古琴3个多八度),富于表现力,是优良的潜在艺术品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走出怪圈的对策

我们坚信,啸乐是能够得到发展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是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

办好网站,续争取高层次的演出,组织全国范围的活动,撰写、发表有关理论文章,成立各级组织等都很重要,仍要继续加强,但还不足以打开局面。

打开局面的成功经验实际上已经有了,关键是我们是否能发现并学习借鉴。放眼世界,发展比较成功、多次举办世界性活动的是美国。美国为什么成功?笔者认为是因为得益于十九世纪就开始开设的学校。日本近两届在国际大赛中表现突出,也有培训的功劳。据日本国家协会网站报道,其在全国有培训班十余处,其中东京就有九处。

啸乐发展的问题不外三个方面:市场(爱好者)、人才(专业工作者)、财力(资金)。办学(其最初级的形式是培训班)概括地说可以激活、培育市场,积累人才和财力。

上面分析到啸艺的优势之一是群众基础广泛,但广大爱好者水平较低,影响其自身信心和整体形象,办学可以大批量、大面积地提高爱好者的水平和兴趣,培养自己的市场。现代中国歌剧和京剧等都已知道爱好者是自己的生命基础,只要能激活、培育好爱好者这个市场,主流艺术界想不承认都做不到,通俗唱法的成功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虽然群众基础广泛,但现状是整体水平较低,少数优秀者分散在各地,分别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难以呼应配合、优势互补和形成合力。例如现在有成立艺术团的倡议,但如何开展排练就成了难题。而没有排练,就不可能有高水平、成功的演出。上面已经谈到,现在各位孤军奋战的优秀者还要为稻粱谋,即从事自己谋生的行当,而不能专心于心爱的事业。而没有专业工作者,就没有专业。办学可以集中一批优秀者专心从事专业教学研究工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其所培养学员的优秀者,又可以源源不断地补充到专业工作者的队伍中来。

办学虽一般要求不以盈利为目标,但为了自身和事业的发展,肯定可以积蓄一定的财力,建立高水平的艺术团和参与国际高水平的交流也就成为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和不那么困难的事了。

办学可以分级实施,逐步推进:各地先办初级培训班(学校);学员毕业需要进一步深造,条件成熟的省再开办中级培训班(学校);以后再有深造必要,再筹备举办全国高级培训班(学校)。

办学初期可以依附现有的艺术学校进行,这样可以利用这类学校已有的基础课师资(如音乐乐理)和基本条件(如教室等教学条件),等到条件成熟时再独立办学。如果学校足够重视和支持,也可以不必独立,只作为专业存在于该学校中。但为事业发展计,各省最好有一独立学校。全国性的高级培训班(学校),则以独立为好。

曹庆跃先生也认为办学困难,但认为多为成人,只能业余来,教学不好组织。其实,现代教育正向全民和终生教育发展,业余的成人教育正飞速发展;而且,我们的发展对象就应该是全社会,适应面最广的正是业余教育,一般白天上班的人和上学的学生都能参加。

如果我们能在当前的重点应是办学上达成共识,那么,我们应该集中注意力和集体的力量,最好召集一次全国协会(或学校)筹备会议议定有关事项:

1、确定学科名称:虽然眼下多数人叫做口哨,但这个名称并不理想。(略)

2、分工合力,重点攻关:

要办学,课程和教学内容必须确定,笔者认为,初步可以确定的是啸艺的一般理论(包括发音原理、类型、历史发展等)和技术的介绍和提高(如通过曲目的学习和练习扩大音域、增进和加强表现力等),这些方面的教材是一重要基础。美国既有近二百年的教学历史,应该有可资借鉴的东西。建议李立忠、王明磊等有外语特长和国外联系的先生想办法引进、翻译出来,供借鉴、参考。当然,外国的东西不一定能全部照搬,教材也是需要不断更新、修改的。甚至如果没有现成的,我们还要作集体攻关制定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的准备,这并不是不可能做到的。张玉刚先生在发音原理和生理分析研究上应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如要办学,很多事项都要讨论确定:

教学内容:如啸乐,初步设想有:

1、啸乐是什么? 即啸乐定义,所属类型及其发声的生理、声学等基础。

2、历史、现代的发展是怎样的?介绍历史和现代的发展情况(包括为什么要建立和参加爱好者协会?团结爱好和优秀者,扩大队伍和群众基础)。

3、为什么要学习啸乐?即学习啸乐的作用,初步设想为;:对个人,可以发展爱好成才,怡养性情,健康身体;对啸乐,继承光荣、发扬光大;对艺术,增加品种、丰富表现力;对人类社会,开发潜能、充实社会生活。或者简单说:“有利身心成才,发展啸艺事业,丰富艺术世界,开发人体潜能,构建(和谐社会)美好人生。”

4、怎样发出优美的啸乐声?即怎样发出啸乐声、使声音响亮、音域扩大、声音动听(学习颤、吐、滑、顿、分、历、蟋蟀音和吹吸结合技法)。

5、怎样进行表演?包括表演心理,话筒、伴奏运用,独、伴、重、合奏。

6、怎样评定等级?有认为北美和声乐没有评级,所以不必要。其实,是否必要评级要看实际需要,不能只看别人,亦步亦趋;声乐不搞评级,我认为是已有广泛的群众评价基础(谁唱的好一般人都能听出来)和系统的从业选拔(拔尖人才一般都能得到相应公、私营团体的任用,从专业的国家演出团体的演员、歌厅歌手到业余歌手)。啸乐与声乐的共同点没有器乐多,而器乐(包括电子琴和小军鼓)已几乎都在进行考级。主持者谈到原因,都说是社会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需要,也就是学习者希望知道自己的状况和学习的进展情况,当然也体现了社会评价。以前没有,应该是当时社会只需要少数拔尖人才,临时选拔和个别更换就可以解决问题了;现在产生,说明社会上有这种需求的人增加了,过去的方法已经不够用了。很多啸艺爱好者提出和关心评级问题,说明群众中有这样的需要,而且,如果希望我们的队伍和群众基础越来越大,更应积极推动它的应用和发展。有担心现在条件不够,但一般事物都是在发展中逐渐完善的,没有开始,就没有未来。啸艺事业陷入怪圈已上千年了,能走出怪圈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对于办学来说,因为要了解学员程度、教学效果,就更为迫切。限于目前条件,可参考器乐评级先由各地试验,条件成熟再由全国会议制定办法统一施行。

7、有哪些历史文献?即历史文献讲解分析,中级班开设,包括《啸旨》、《啸赋》等全篇和《诗经》、《楚辞》等选段。

8、怎样进行科学研究?高级班开设,培养研究人才和队伍。

办学收入的提成,可参考《武汉市啸艺研究和发展促进会章程》,按照既照顾劳动者权益和积极性,又能保证集体能集中财力进行有利于事业整体和发展的工作的原则进行。

希望能早日召开讨论这些内容的全国会议并取得成效;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办学能有成果;当然,更为根本的是,希望我们共同的啸艺事业能早日走出怪圈,兴旺发达,步入顺利发展的坦途,最终达到辉煌。

《啸乐(口哨音乐)艺术》教学设计书

载《啸乐(口哨音乐)艺术基础》3-4页

一、教学目标:

介绍啸、啸艺和啸乐的理论知识,并以此为基础,培养爱好者,丰富其文化生活,健康其身心,提高其演奏和研究才能,进而发展啸艺事业,丰富艺术世界,开发人体潜能,构建和谐、两型社会和美好人生。

 

二、教学内容:

教学分初、中、高级三段。

(一)初级学习内容:

基本知识和初级演奏能力训练提高、等级评定,包括:

1、啸、啸艺和啸乐的性质定义,所属类型及其发声的生理、声学基础。

2、啸乐历史、现代的发展。介绍历史和现代的发展情况(包括建立和参加协会)。

3、学习啸乐的作用:

初步设想为;:对个人,可以发展爱好成才,怡养性情,健康身体;对啸乐,继承光荣、发扬光大;对艺术,增加品种、丰富表现力;对人类社会,开发潜能、充实社会生活。或者简单说:“有利身心成才,发展啸艺事业,丰富艺术世界,开发人体潜能,构建(和谐社会)美好人生。”

4、怎样发出啸乐声并使声音响亮、音域扩大、声音动听(学习颤、吐、滑、顿、分、历、蟋蟀音和吹吸结合技法)。

5、怎样进行表演?包括表演心理调节,话筒、伴奏运用,独、伴、重、合奏要求。

6、一个八度以内的不同风格和节奏(包括:快速、中速、慢速)的乐曲演奏训练和提高,目标为业余演奏2——4级。

(二)中级学习内容:

1、两个八度以内的不同风格和节奏(包括:快速、中速、慢速)的乐曲演奏训练和提高,目标为业余演奏5——7级。

2、历史文献讲解分析,包括《啸旨》、《啸赋》等和《诗经》、《楚辞》等选段。

(三)高级学习内容:

1、三个八度内的不同风格和节奏(包括:快速、中速、慢速)的乐曲演奏训练和提高。

2、 啸乐科学研究的课题和研究方法,培养研究人才和队伍。

 

三、培训时间:面向全社会,可灵活安排。报名时填写希望,尽可能满足;如有困难,可适当整合,通知到报名者。

 

四、教材:晏鸿鸣《啸乐(口哨音乐)艺术基础》

 

五、任课教师:晏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