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啸乐(口哨音乐)艺术基础》111-112页。
【介绍】 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蒙人。曾为漆园吏,《史记》有传。相传楚威王闻其名,厚币以迎,许以为相,坚辞不就。著书十余万言,往往以寓言阐发。主张清静无为,独尊老子而排斥儒、墨。 《庄子》:《汉书•艺文志》著录52篇,今本33篇,包括内篇7、外篇15和杂篇11篇。相传内篇为庄子撰,外篇等为其弟子和后世道家所作。唐朝崇奉道教,天宝元年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其书为《南华真经》。历代注释者多,流传至今仅晋•郭象注,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所引各家皆已散佚。
《则阳》 【原文】 夫吹管也,犹有口高也;吹剑首者,口夬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口夬也。(170、386) 【注释】 口高: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注:“管声也。”疏:“大声。”剑首:剑柄末端的装饰镂有孔和花纹。口夬:风过声。成玄英疏:“吹剑环,声则微小……曾无足可闻也。”后有典故“剑头一口夬”比喻微小、无足轻重。道:称道。戴晋人:疑庄子所谓的至道者。 【今译】 (如果人用口)吹管子,就有大的吹管声;吹剑柄头上的小孔,就只有微小的气流声了。尧、舜是被人们称誉的人,但在至道者面前称道尧舜,就好像发出了一声气流声(般渺小、不足道)。” 【析评】 管因为可以形成共鸣腔,所以能耦合扩大声音,故管乐是乐器中的一大类。剑头小孔声音小,是因为没有共鸣腔配合。古人对此两者声音大小的差别非常清楚,说明在这方面有丰富的探索和实践。深入认识其中的科学道理,能帮助我们知道和掌握啸(口哨)的发音原理。
逸文 【原文】 童子夜啸,鬼数若齿。 【注释】 见唐•欧阳询等《艺文类聚》(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版353面),可能是历史上散佚部分的一句。 若齿:像牙齿一样排列密集,形容多。 【今译】 小孩在夜晚发出啸叫声,召来了很多鬼魂。 【析评】 结合以后《楚辞.招魂》等,反映古人认为啸有召鬼作用,这是其神奇示意作用的曲折反映。